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王超安

管理咨詢師,利用業余時間從事產業研究20余年,擔任多家學術媒體特約記者、特約撰稿人。

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王超安>>行業亮點>>

提高我國農業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與措施 【推薦】收藏

        摘 要 本文指出,現階段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政策的重點是刺激和擴大農業裝備市場需求,而對農機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用不明顯。因此,本文從完善農業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增加創新投入、加強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建設、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和社會氛圍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增強我國農機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與措施。

       農業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它制造業不同,其服務對象是“三農”。農業裝備制造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物質基礎,是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和增加農業產出效益的重要保障。隨著黨和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的政策的出臺,“三農”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對現代農業裝備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大量的農業裝備面臨更新換代,特別急需降耗、節能、環保型農業裝備和技術,重點作業環節關鍵裝備和技術。當前我國的農業裝備制造業可以大量提供低端產品,高端產品的有效供給嚴重不足。

       多年來,政府制定了許多特殊政策和法規,采取了許多措施,促進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從政策實施效果上,這些政策法側重點是刺激和擴大農業裝備市場需求,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自頒布實施以來,隨著國家補貼范圍的擴大,極大地促進了農機市場的繁榮。由于農業裝備技術研究開發周期長、項目經費相對較少,難以在基礎性和關鍵性技術上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難以滿足新型農業裝備技術量大、面廣的需求,國家的現有政策和措施在人力增強農業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和保障裝備技術有效供給方面還大有作為。2006年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及相關配套政策,但并沒有對農業裝備制造業提出具體的政策和措施。

        當前,我國農業裝備自主創新的總體能力較弱,同先進國家相比,在技術水平、人才儲備、專利擁有和對市場需求反應速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新的創新體系尚未建立、體制不清、機制不活、路徑不明,有利于創新的市場環境和社會氛圍尚未形成,創新主體能力不強,創新投入不足,基礎研究薄弱,重視技術引進而忽視消化吸收再創新,等等。針對我國的農業裝備技術創新的實際情況,本文從完善農業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增加創新投入、加強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建設、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和社會氛圍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增強我國農機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與措施。

       1  制定國家農業裝備技術創新發展戰略,完善農業裝備技術創新體系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曾經建立過一套游離于生產企業之外的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模式,由于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體系已經打破,但新的創新體系尚未形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農業裝備技術自主創新的內、外部條件和環境都發生了變化,技術創新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針對各種農業裝備的不同特點可采用不同的創新模式。由于當前農業裝備技術創新需求數量大面積廣,創新任務緊迫,而我國的農業裝備創新資源有限,政府有必要制定農業裝備技術總體發展戰略,構建新的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創新體系,明確相關機構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近期利長期重點創新目標和領域,創新運行機制。

        1.1整合創新資源,引導建立新的合作創新機制
        現階段,我國農業裝備制造企業還不能承擔起技術創新主體的重擔,所以強化產、學、研的聯合,使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技術創新體系中都承擔起相應的職責,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避免有限創新資源的浪費。企業側重生產工藝技術和產品設計,國家對重點骨干企業的技術中心予以選擇性的支持,提升其創新能力,使其逐步成長為創新主體,帶動行業技術進步;研究院所側重:廠程技術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重點支持行業共性技術的研究,在過渡期發揮重要作用:高等院校側重基礎性研究、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國家予以基本經費的保障,夯實技術創新基礎和確保持久創新能力。目前產學研在創新體系中的定位和分工不清,創新經費來源不足,造成各方紛紛采取短期技術創新行為,即“短平快”的打法。出現了企業模仿別人的產品、研究院所忙生產、人學辦公司賺錢的現象,浪費了有限的寶貴創新資源,近而導致我國農業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不利的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有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中期,工業反哺農業的時期已經到來,國家有能力通過增加投入、政策引導,創新產學研結合的新體制和新的運行機制,構建一個使各個方面都能各盡所長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我國農業裝備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產學研合作有多種形式,目前大多采取一事一議的松散型合作方式,缺少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國家應該鼓勵引導產學研合作的機制創新一一按照國家農業裝備技術創新總體規劃,選擇重點創新領域,通過長期政府穩定的項目支持利經費投入做引導,鼓勵相關重點骨干企業利有相關領域技術優勢的高校利科研院所合作創辦多元投資主體的創新實體,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和長效激勵約束機制。這個機制將改變現有的產學研松散聯合的局面,有利于充分利用各自的創新資源,有利于相關領域的知識積累,有利于吸引利培養一支高水平的穩定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有利于科技成果迅速大規模產業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1.2加強科技型企業研發能力培養,強化國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一般國外大型農業裝備企業集團都有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專門進行技術研究和開發。目前,我國具備研發能力的農業裝備制造企業有限,加強包括轉制型農業裝備科技企業、大裂農業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在內的科技型企業的研發能力十分必要。國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隨著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為了保持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依托轉制成為科技則企業的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幾年來為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當然國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運行也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但是從行業特殊性出發,參照農業機械化先進國家的經驗,國家農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應該在行業技術創新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加強其建設。從依托單位中劃出一部分人員利資產,專門從事行業共性技術創新和面向行業提供社會公益性技術服務,實行不
同于企業類別的目標管理體系和稅收制度,以技術創新、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為了作目標。強化國家農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要在農業裝備技術創新戰略規劃和組織體系構建上明確它的地位確定它的中長期工作目標和任務,保障條件建設和基本經費,同時要不斷進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這種調整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需要,針對行業創新特點所進行的實事求是的優化調整。

        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工程中心和幾個大型農業裝備制造企業的研發中心,必將為農業裝備制造業的技術進步提供強勁的動力,為整個農業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1.3鼓勵企業合作創新
        我國農業裝備制造業小企業多,單一企業的產品市場占有率低,創新投入大周期長,成果容易仿學,存在著很大的創新不經濟。現代生產組織分工越來越細,甚至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分工組織,單項技術的突破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市場響應,獲得應有的創新回報,因此企業之間在技術創新上進行分工合作,可以降低創新成本,迅速取得創新成果帶來的市場回報。對于這種形式的合作,政府需要做的是政策引導,促進合作發生。在相關國家機構中設立旨在指導和協調企業間合作的機構,鼓勵農業裝備制造企業在參照技術合作有關的法律和國際科技合作公約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合作。

        2  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創新投入
       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制定具體措施,加大對農業裝備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科技開發投入,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2.1 增加各級財政對農業裝備創新資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和金融支持系統

        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投入實現了大幅度增長,而農業裝備科研具有基礎性和社會公益性的特點,以此為契機,參照國家對農業利重大裝備制造業的支持力度,中央、省和有條件的市應該在財政預算中列入專項基金,逐年加大對農業裝備科研的投入,滿足日益增長的對農業裝備技術的社會需求。

        發揮財政資金對激勵企業白主創新的引導作用,激勵農業裝備制造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對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再創新。引導和支持大型農業裝備制造企業、農業裝備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開展目前我國重點作物、重點環節急需的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在有條件的科研院所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創新平臺。同時,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要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有必要創新財政科技投入管理機制。在科研基地布局、人才隊伍建設、政府科技計劃設立、科研條件建設等方面,建立協調高效的管理平臺,優化資源配置,使財政科技投入效益**大化。改革和強化科研經費管理,對科研課題及經費的中報、評審、立項、執行和結果的全過程,建立嚴格規范的監管制度。建立財政科技經費的績效評價體系,明確設立政府科技計劃和應用型科技項目的績效目標,建立面向結果的追蹤問效機制。

        作為貫徹落實《促進法》的具體措施之一,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是拓寬創新資金來源的重要方法。加快培育科技創新的資金市場,調動和引導包括外資在內的社會資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對農業裝備制造企業研發活動的投入,盡快實現研發費用的大幅度增長。建立功能完備的、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統。創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科技擔保公司合作,形成風險準備基金等:建立科技產業發展銀行或中小企業發展銀行: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工具創新并運用它們(如對重大科技專項資產實行證券化、發放可轉換債券、票據貼現等低風險業務)進行融資。

        2.2完善落實激勵農業裝備技術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
        通過完善稅收制度,建立稅收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業裝備企業加大對科研和自主創新的投入。結合農業裝備制造業的特點,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制定針對農業裝備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對農業裝備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的效益,促使其加大研發投入。對生產重要作物(如糧食)、重點作業環節(如收獲等)所急需的農業機械產品的企業,實施在現有增值稅13%利所得稅33%的優惠基礎上,分別降低一半。

        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前抵扣力度。允許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的1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當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稅法規定在五年內結轉抵扣。企業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在計稅工資總額2.5%以內的,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研究制定促進產學研結合的稅收政策。

       允許企業加速研究開發儀器設備折舊。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攤入管理費,其中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應單獨管理,但不提取折舊: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上的,可采取適當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或加速折舊的政策。

        制定進出口優惠稅收政策。對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進口規定范圍內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用品,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究開發項目和重大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的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關鍵設備、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鼓勵農業裝備企業出口農業裝備產品,改出口退稅為免稅,以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周轉。

        完善促進轉制科研機構發展的稅收政策。對整體或部分企業化轉制科研機構免征企業所得稅、科研開發自用土地、房產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的政策到期后,根據實際需要加以完善,以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

        3  鼓勵農業裝備制造企業加強自身創新能力建設
        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企業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至關重要。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政策措施。

        3.1制定相應產業政策,優化農業裝備業產業結構
        我國目前農業裝備企業超過8000家,所生產的產品種類較齊全。但與國外,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機械裝備在基礎技術和研究上存在較大差距。引進消化吸收利自主創新能力較差造成了我國農業機械制造水平低,農業機械產品科技含量低、質量差。我國農業機械制造企業過多,造成國內的大型企業并沒有發揮其核心作用,企業大而不強,企業間的合作和協調能力差,整個農業機械制造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產業組織理論一般認為:在技術創新方面,大企業比中小企業有更多的優勢,如大企業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研究開發活動的風險相對要小,而且容易實現規模經濟等等。所以,要制定利完善農業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政策,通過兼并等方法提高農業裝備制造業企業規模,對現有的已經企業
化經營的農業裝備科研院所和大型農業裝備制造企業進行傾斜扶持。

        3.2加強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管理,加快推進集成創新
        目前,我國農業裝備制造業整體上還處于引進消化吸收階段,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弱。因此首先應強化消化、吸收和再創造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增加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投入,堅持搞好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的結合工作,全面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要充分利用“產學研”合作機制,聯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做好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可行性論證,制定詳細的、操作性強制消化吸收再創新計劃,從引進技術的源頭就做好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的結合工作。二要切實實現從重視引進硬件技術向主要引進包括專利、圖紙、工藝等在內的軟們:技術和關鍵技術的轉變,在引進的過程中就開始做好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的結合工作。三要從系統集成創新的角度出發,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散引進,接著
就利用“產學研”合作機制,搞好產業鏈上下游集成、單項技術系統集成、引進技術與已有技術系統集成、相關學科系統集成等,以便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展開再創新。

        對企業引進的技術和裝備,加強對其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方案的咨洵論證。將通過消化吸收是否形成了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對引進項目驗收和評估的重要內容。對國內尚不能提供、且多家企業需要引進的技術、裝備,國家鼓勵統一招標,引導外商聯合國內企業投標。在進口裝備的同時,應當引進先進設計制造技術,并支持國內企業盡可能多地參與分包和實現本地制造。限制盲目、重復引進,加強對國際先進農業裝備技術的跟蹤,定期調整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目錄。

        3.3加強農業裝備企業品牌建設
       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所以企業在加強研發的同時,要加強對自身品牌的建設,并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尤其是科研能力較強的一拖、時風等大型企業要努力盡快形成一批有一定國際聲譽的中國名牌,為提升我國農業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做貢獻。另外,企業自身要重視引進吸收再創新后的專利申請注冊工作。

       4  建設有利于創新的市場環境,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社會氛圍
       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政府作為社會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主要通過法律、法規創造有利創新的外部環境,維護市場公平,降低交易成本,糾正市場失靈給企業技術創新帶來的不經濟,使農業裝備制造企業逐步成為真正的創新主體。

       4.1貫徹落實現有優惠政策,采取新措施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
       國家對“三農”支持的各項現行政策,都直接或者間接地促進了農業裝備和技術的大市場的形成,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好現有政策。我國現行政策體制中還有不少制約因素,例如: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投入不足,農業生產組織和土地使用管理制度,農民缺少醫療和養老等社會保障,城鄉收入拉大,農民教育培訓不足,等等,從根本上限制了先進農業裝備技術的推廣使用。按照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各級政府采取具體措施逐步清除這些制約因素的影響,農業裝備技術創新才能夠迎來真正的春天。

        4.2加強農業裝備市場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善,交易秩序不規范,地方保護主義還比較嚴重,還未形成公平、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這種市場環境的不規范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間產品價格上的不正常惡性競爭屢屢發生;二是在維護知識產權不到位、商業道德缺失等方面。以上兩方面的表現,造成的后果,不僅僅是攪亂了市場、為滋生經濟腐敗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極大地阻礙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削弱了企業組織創新的能力。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規范交易秩序,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農機工商、技術監督等部門應加強合作,加強對農業裝備市場的監管,打市制售假冒偽劣農業裝備產品。加大對市場價格的監測,杜絕不正常惡性競爭的發生。充分發揮農業裝備制造業協會和學會等民間組織的作用,傳播市場信息,普及科技知識,交流科技成果,推動行業自律,應對國內和國際市場的不正當競爭。

        由于農業裝備技術創新投入大、周期長、成果易仿學。再加上目前我國農業裝備制造企業規模小,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低,存在著很大的創新不經濟,再加上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造成仿制現象十分普遍,進而遏制了農業裝備制造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所以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的力度,要把確立和完善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相關政策法規,具體可從以下角度展開:一是要掌握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國內糧食、蔬菜生產等領域的許多關鍵環節的高端農業機械產品,多數是進口或者由外資企業生產。根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的要求,農業裝備制造業要不斷創新,爭取早日掌握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并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企業自身要重視引進吸收再創新后的專利申請注冊工作。二是要鼓勵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涉及到農業裝備的國際標準很多,引導產學研聯合研制技術標準,促使標準與科研、開發、設計、制造相結合。應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社團自主制定和參與制定國際技術標準,重點支持大型科技企業通過再創新推動以我為主形成技術標準,鼓勵和推動我國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三是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和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從事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力量。國家科技計劃和各類創新基金對所支持項目在國外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費用,按規定經批準后給予適當補助。依法保護非職務發明成果完成人的合法權益,建立重大經濟活動的知識產權特別審查機制。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濫用知識產權制約創新。

        4.3培養農業裝備創新型人才
        為了支持農業,我國農業裝備行業在歷史上多次對主要農業裝備產品降價,農業裝備行業成為一個微利制造行業,整體效益低,人才流失比較嚴重。近年來,農機高等教育也呈現萎縮態勢。所以國家應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對農業裝備行業人才的培養,尤其是要加強對包括高籌院校、科研院所在內的培養農業裝備人才的主要承擔者給予足夠的支持,鼓勵廣大青年投身到農業裝備行業中來。一方面要制定人才培養規劃,結合項目培養人才。著力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水平、青年學科帶頭人,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農業裝備創新人才群體和創新團隊。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評審、驗收、國家重點實驗室評審、科研基地建設綜合績效評估中,把創新人才培養作為重要的考評指標。另一方面要支持企業培養和吸引創新人才。改革和完善企業分配和激勵機制,支持企業吸引科技人才,允許大型農業裝備企業對技術骨干和管理骨干實施期權等激勵政策。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中設立面向企業創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員崗位,選聘企業高級專家擔任兼職教授或研究員。支持企業為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推進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吸引優秀博士到企業從事科技創新。






發表于 @ 2008年07月08日 10:23:00 |點擊數(

舊一篇:抓住機遇,不斷創新,開創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的新局【推薦】 | 新一篇:建設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 【推薦】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創建時間2007年11月18日
今天點擊:968
本周點擊:297
本月點擊:1969
點擊總數:251532
[發私信][加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詢師,利用業余時間從事產業研究20余年,擔任多家學術媒體特約記者、特約撰稿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在新華社、人民日報社、經濟日報社、農民日報、中國工業報等媒體發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雜志發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職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創”作品外,其余作品均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文章分類
本人觀點本人觀點(12篇)
播種機械保養播種機械保養(14篇)
柴油機市場柴油機市場(6篇)
柴油機維護保養柴油機維護保養(72篇)
產業研究產業研究(104篇)
迪爾天拖板塊迪爾天拖板塊(2篇)
個人觀點個人觀點(13篇)
購機補貼購機補貼(11篇)
管理故事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管理文萃(13篇)
宏觀走勢宏觀走勢(74篇)
農機具園地農機具園地(39篇)
企業動態企業動態(1篇)
收獲機技術收獲機技術(10篇)
收獲機市場收獲機市場(9篇)
收獲機械維修保養收獲機械維修保養(48篇)
首長講話首長講話(3篇)
拖拉機技術拖拉機技術(37篇)
拖拉機市場拖拉機市場(29篇)
拖拉機維修保養拖拉機維修保養(109篇)
寫作天地寫作天地(2篇)
行業亮點行業亮點(100篇)
一拖公司板塊一拖公司板塊(1篇)
油價上漲油價上漲(21篇)
政策法規政策法規(26篇)
質量管理質量管理(1篇)
專家訪談專家訪談(13篇)
電子商務電子商務(0篇)
©2016 nongjitong 農機通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政策 使用條款和版權聲明
頁面生成時間:2020/12/23 23:28:50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北海市| 图们市| 临泽县| 靖州| 黄龙县| 桓仁| 神农架林区| 彝良县| 大连市| 绥化市| 诏安县| 铅山县| 台南县| 高邮市| 江山市| 扬中市| 南皮县| 金阳县| 岑溪市| 杨浦区| 高陵县| 安溪县| 石河子市| 饶平县| 明星| 周口市| 云南省| 天津市| 宿州市| 大余县| 岳阳县| 手机| 永靖县| 基隆市| 秦皇岛市| 西丰县| 香港| 镇江市| 辽宁省|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