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王超安>>宏觀走勢>>
推薦:我國應對國際糧價狂漲的五大舉措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聲俊:面對國際糧價飆漲的形勢,從全局的、長遠的、保障民生的高度出發,我國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切實采取以下五項應對舉措:
第一,夯實農業基礎,打造核心產區,增加糧食供給。生產是基礎,供給是保證,要把功夫下在加強基礎上。現階段我國要吸取“重工輕農、重城輕鄉”的歷史經驗教訓,繼續堅定不移地把“三農”置于“重中之中”的戰略地位,持續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新鮮經驗證明,集中財力物力,建設現代農業基地,打造糧食核心產區,是增加糧食供給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要合理充分開發、廣辟食物資源,增加豐富多彩的動物蛋白食品供給。2008年,新一屆政府進一步加大農業直接補貼力度,促進農業和糧食生產。這一舉措,應該全面貫徹落實下去,并向糧食主產區適當傾斜,切實做到這一條,我國就能夠在國際糧價狂漲風浪的考驗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二,健全市場體系,強化市場機制,創新交易形式。市場配置資源是基礎手段,創新交易形式是必要途徑。特別是要提升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和區域糧食批發市場的作用,使之兼有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復合功能。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全國需要創新和普及兩種形式:一種是“三公”,即國家政策性糧食(例如國家托市收購糧和國家儲備糧等)必須采取公開拍賣、競價銷售的現代交易形式,以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公開、公平和公正交易。另一種是建立和普及城鄉一體的糧食等商品連鎖、配送、代理等現代業態形式。通過這種現代營銷網絡,對糧食等農產品實行“分購聯銷”,對工業品實行“聯購分銷”。如是,既可以大幅度提高營銷效率和節約交易成本,又可加強糧食等農產品市場的統一性、競爭性、靈活性、有序性和安全性。
第三,加強宏觀調控,確保“儲得進、調得出、用得上”。宏觀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題中應有之意,即使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也常采用國家農產品干預措施。面對全球糧食價格持續暴漲,我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強宏觀調控,是理所應當,勢在必須。當前,需要繼續堅持兩項措施:一項是充實國家糧食儲備。我國的糧食安全系數應該大于FAO提出的17%—18%的標準,需要提高到25%—30%的水平。通過擴大儲備規模、調整品種結構、合理安排布局,完全做到“儲得進、調得出,用得上”。另一項措施是,善于利用糧食外貿手段。糧食對外貿易必須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國內糧食供求平衡為原則,避免單純的貿易觀點。當前需要“控大放小”,即嚴格控制大米、小麥和玉米等三大谷物品種出口,完全放開小雜糧對外貿易。
第四,加強價格監管,構建“和諧價格”,保障民生安穩。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是世界各國通用的必要手段。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糧食價格,可以說是“民生價格”,更需要探索建立“和諧價格”關系,即既不可“谷賤傷農”,又不能“谷貴傷民”。迄今,除了豬肉、食用植物油價格上漲不正常之外,全國糧食價格上漲呈現溫和性、合理性、結構性與可控性特點。當前,在國際糧價飛漲傳導作用影響下,國內市場價格上漲的壓力增大,因此特別需要建立和實施嚴格的價格監管和漲價申報制度,嚴禁變相漲價、串通漲價和“價格聯盟”,以及適時采取價格臨時干預的各項措施,維護糧食市場的正常秩序。
第五,加強主流信息,掌控糧食主動,嚴防“糧食陷阱”。面對國際投機資本對市場糧價飚升推波助瀾的風浪,我國糧食企業必須高度警惕跨國糧食壟斷集團制造“糧食陷阱”,力戒上當受騙。近來,受美國次貸危機和美元貶值的影響,證券、債券等傳統投資產品的風險性加大,對投機資本的吸引力下降。部分國際投機資本便流向糧價飆漲的糧食市場進行投資炒作。投機資本慣用的伎倆是大幅度抬高和操縱糧食期價,推波助瀾造成市場假象,以從中牟利。目前,我國糧食期貨和糧食外貿在世界糧食市場上基本沒有話語權,包括現貨與期貨在內的信息不對稱,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際糧食“大鱷”。面對這種新情況、新問題,我國信息機構和期貨業界必須加強信息分析和綜合研究,向國家和企業提供獨立的、準確的、及時的主流信息作為決策依據,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而跌入“糧食陷阱”,損害國家糧食安全。
發表于 @ 2008年06月06日 07:32: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