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業無人機能否撬動我國植保市場?
農業無人機能否撬動我國植保市場?
水稻病蟲害防治高峰期是許多種糧大戶、合作社**頭疼的時候,人難請、人工貴、打藥難是他們面臨的大難題。此時,因航拍被大眾熟悉的無人機開始飛旋在農民的稻田上以解決這個難題。與傳統植保作業相比,植保無人機擁有農藥利用率高、施藥安全、噴灑效率高等特點。據測算,全國一年用于農藥噴灑的服務費高達上千億元。那么,農業無人機是否能撬動如此巨大的市場?
優勢明顯:效率高、安全有保障
“2014年,我們購買了2臺無人植保機,幾個人一天時間就把所有噴灑工作完成了。”金湖縣元俊專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柳元俊向記者介紹說:“這種無人機雖然外觀不太好看,但是實用、安全性高,就算飛機在田里不小心落了下來,也不會出現大事故。”
柳元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合作社的1000多畝地需要在4天的**佳防治期內完成打藥,金湖地區人工打藥的價格大概是8元/畝,無人機植保噴灑服務的公司收費是10元/畝,但是人工打藥每個工人每天**多打藥20畝,算下來需要請十幾個工人花費將近8000元,而兩臺無人機一天多就完成1000多畝地的打藥工作,費用也沒有貴很多。**關鍵的是切實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并且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
蘇州綠農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西廷向記者表示,除了極大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安全。“由于無人直升機螺旋槳產生的向下氣流加速形成氣霧流,增強了藥液霧滴對農作物的穿透性,無人機植保實現了人和藥的分離,通過地面遙控或GPS飛控操作,噴灑作業人員遠距離操作,避免了暴露于農藥下的危險。”
技術瓶頸:暫無法完全取代地面施藥
據農業部**新統計,截至2016年6月5日,我國生產專業級無人機的公司有300多家,其中有200多家是植保無人機生產廠家,生產各類植保無人機共178個品種,比例超過60%。
“重噴的現象較為普遍。”孫西廷說道,現在的植保無人機基本不存在漏噴的問題,但是在停滯掉頭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重噴問題,雖然人工噴藥也無法做到不重噴,可是無人機攜帶的農藥藥稠水少,對于某些農作物多少會有一些影響。
除了飛行平臺本身問題,對“飛手”的要求也很高。除了解決用工難的問題,植保無人機的獨特優勢是能到達水田、丘陵、山地,這些地面施藥機械以及固定翼有人駕駛飛機無法施展的地區,要求操作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度、熟練度。
此外,植保無人機還存在穩定性、電池續航能力等方面的共性問題。
政策、行業標準仍待完善
雖然國內農業植保無人機產業已經起步,但基本上還處于自由生長階段。
2015年1月,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2015-2017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規定:“除新產品補貼試點外,補貼機具應是已獲得部級或省級有效推廣鑒定證書的產品。”根據記者目前掌握的資料,目前全國明確出臺了民用無人機相關技術標準的省份屈指可數,僅有深圳對于各種業務類型的民用無人機制定了較為完備的標準體系。
有專家表示,國內植保無人機**大的發展瓶頸可能還在于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包括無人機本身的技術、性能標準和無人機植保方面的標準,由于各地的地理環境和情況不同,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江蘇省科協副主席馮少東建議可以由農技協等社會組織制定團體標準,鼓勵引導農技協組織與地方各類產業園區進行合作,聯合建立農用無人機服務基地,大力培育和發展無人機專業農技協,開展組織化的社會服務,從而解決上述后顧之憂。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