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陳棟棟>>默認類別>>
——記者眼中的中國一拖
2010年,中國一拖迎來了他55歲生日,歷經三年建設期的新工業(yè)園區(qū)也將于投入使用。55年風雨路,這位“共和國長子”的成長歷程和發(fā)展軌跡,是否有必要去梳理和反思這部民族工業(yè)史?是否能總結一些或實戰(zhàn)或理論的經驗教訓?
中國工業(yè)報記者日前來到中國一拖,試圖解剖麻雀,展示一個“筆者眼中的中國一拖”,并以此審視中國農機工業(yè)的現狀和未來。不過顯然因巫術尚淺,這只能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愿望,算是再次拋磚頭,引玉石吧。
記者來到中國一拖時,該公司廠門上方的時鐘指向9月9日7:58分。正是該公司早晨上班時分。員工形成偌大的人流,魚貫而入。其實,這樣的場景在中國的很多老國企,尤其是制造業(yè)國企并不鮮見。記者此前曾在遼寧沈陽鐵西區(qū)采訪北方重工,北方重工宣傳部部長劉曉東就回憶到,沈陽是我國老工業(yè)基地,聚集了我國一大批重裝企業(yè),如沈礦、沈變等等,那時候,員工上下班就形成一股人潮。
而中國一拖所在地,河南洛陽,同樣聚集著一批優(yōu)秀企業(yè)。洛拖、洛礦、洛耐等等。當然還有一大批科研院所,享譽海內外的二炮也在這里。不過如今魚貫而入的場景或許無法再現當年初建時侯的恢弘氣勢與汩汩人流。
中國一拖初建時是什么場景?
熟悉中國一拖的人都知道,中國一拖是毛老頭親自號召組建的。那場面,鑼鼓喧天,彩旗飄飄。記者來到中國一拖時,中國一拖東方紅文化中心宣傳科科長張智磊正忙著為即將開館的中國農機博物館(名字還沒**終定下)做**后的緊張籌備。他翻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民日報,里面關于中國一拖的報道可謂是屢見不鮮。
當然,我們無意去渲染彼時場面的宏大。只是我們知道中國一拖剛剛研制出了200馬力級拖拉機及復式作業(yè)裝備與技術,據說將可以替代進口。
對技術知之甚少的記者曾就此問過中國一拖總經理趙剡水一個外行的問題。
“中國一拖現在研制出200馬力技術,從時間上來看,是早還是晚?”記者問道。
“說快也快,說慢也慢。”趙剡水毫不猶豫地當即回答道。
這樣的回答應該說是誠懇的也是樸實的,這與趙剡水給我的印象相吻合。
事實上,中國一拖這些年在農機產業(yè)鏈上的競爭并不占優(yōu)勢。一拖股份的掌門人屈大偉在9月10日上午引領記者參觀他們的三裝廠等車間時,記者問屈一拖未來的定位是什么?屈說,農裝有14個領域,而一拖現在才涉足3個領域,未來的空間巨大。
顯然,未來的中國一拖應該定位在“綜合性農業(yè)裝備解決方案提供商”。
發(fā)表于 @ 2010年09月13日 21:0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