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大家論壇>>
(推薦)
糧食危機何嘗不是機遇
作者:鄭京平 來源:人民論壇 時間: 2008-07-16
“民以食為天”。這耳熟能詳、平平常常的5字俗語道出了一個深邃的道理:對于人類來說,對于一個大國來說,農業是一個永恒的基礎產業。然而,人類卻是很健忘的。歷史上反復經歷的一幕如今又再次出現了:當人們還沉浸在農業已經過關的喜悅之中,國際市場上突然高漲的大米、大豆等糧食價格卻將世界拖入了又一次糧食危機。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國際糧食價格比去年四季度上漲了27.3%,其中泰國大米的國際市場價格更是上漲了近1倍。暴漲的糧價相繼在海地、菲律賓和埃及等一些國家引發抗議和騷亂。各國政府不得不紛紛出手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襲擊,聯合國也成立了以秘書長潘基文為首的特別工作組應對全球糧價上漲危機。6月初,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羅馬召開了由50位國家和政府首腦出席、為期3天的世界糧食峰會,共同商討應對當前的糧食危機。盡管這次危機有著眾多的誘因,如氣候變化引起連續災害、一些國家消費習慣改變、一些產糧大國把大量的玉米和大豆用于生產生物燃料、全球金融體系流動性過剩、原油價格上漲導致的運輸成本提高、國際金融市場投機及美元貶值等等,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真正將農業當成永恒的基礎產業給予足夠的重視!
當今時代,無論是對一個國家,還是對一個地區來說,為了爭奪有利的競爭地位,盡可能快地發展起來,非農產業的高附加值和增長可快速性的誘惑實在太大了,農業太容易被人們忽視了。
然而,此次世界糧食危機的出現再次向人類敲響了警鐘:農業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被忽視,農業是永恒的基礎產業!
之所以說農業是永恒的基礎產業,是因為農業對于人類來說,是永遠無法離棄的一個產業。“民以食為天”,人類生存繁衍的第一需求就是“食”,而農業則是“食”的重要基礎,甚至是惟一的基礎。因此,人類的生存繁衍離不開農業,社會的穩定離不開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目前,就連解決能源問題,人類也已經在考慮由農業來提供可再生的生物能源(盡管現在的技術仍無法解決耕地不足的問題)。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的發展中大國,也需要在危機中重新理解和審視農業這一永恒的基礎產業的戰略定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有關方針政策,切實加強農業。
要加強農業這一永恒的基礎產業,并不是說,一定要保持甚至提高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在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今天,這既不現實,也不應該。這里所說的加強農業這一永恒的基礎產業的具體涵義是,第一,農產品產量不能減少,并要與人們需求增長相適應,逐步增加。第二,農產品的生產能力要始終保持在基本滿足自給需要的水平。第三,要使農產品與其他商品的相對價格水平相協調,且不出現大起大落。第四,要能夠為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為了加強農業這一永恒的基礎產業,一是要制定和執行好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基本耕地、草場、林地、水域的保有量。二是要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庫、灌溉渠道等重大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要以政府投入為主。三是要做好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工作。四是要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的大宗農產品收購銷售保護機制。利用國家儲備調劑豐歉年份的市場供給,防止大宗農產品生產和價格大幅度波動。要形成必要的國家倉儲能力,實行限量**低保護價收購機制等等。
盡管農業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繁衍,盡管我們遇到了暫時的農業危機,但危機又何嘗不是機遇呢?我們應該對戰勝危機充滿信心,化危機為機遇。近代人類進步的歷史已經擊碎了馬爾薩斯《人口論》中的悲觀論斷,只要我們采取正確的措施,切實加強農業這一永恒的基礎產業,切實處理好各國之間的糧食等農產品貿易關系,就一定能夠解決好以糧食為核心的農業問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發表于 @ 2008年07月25日 18:04: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