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在政府宏觀信息政策的指導下,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重點工程為示范和帶動力,以服務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為發展動力,以農村信息化人才的培訓和教育為保障,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步步推進,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政府網站服務功能有所加強、業務系統應用向縱深發展、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取得階
段性成果。
在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全面推進的同時,作為農業電子商務初級階段的農業商務信息服務的需求在急劇增加,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由于收入效應,農民收入的增加導致了對農業商務信息服務需求的增長;二是隨著農業的增長和非農產業的發展,農業商務信息服務應用主體對信息需求的內涵和結構隨之變化,這對農業商務信息供給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新的需求;三是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以及農業農村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農業的支持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使得農戶對農業商務信息有了新的需求;四是隨著信息化的全面推進,農戶、農業企業等對于信息化的認識水平和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能逐漸提高,工業和商貿流通領域的電子商務推廣普及以及電子政務的應用推廣也為農業商務信息服務需求增加創造了有利環境。
我國農業商務信息服務**重要的應用主體包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合作及中介組織、經營大戶、農民經紀人等。根據有關資料,我國農業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從種植、養殖,到加工、流通等各環節有7萬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萬左右農村合作及中介組織,近100萬經營大戶,200多萬農民經紀人。隨著這些市場主體對農業商務信息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現階段我國農業商務信息的供給體系已很難適應急劇增大的需求:由于我國涉農信息由不同部門歸口管理,缺乏統一協調的信息服務管理機制,各部門和各單位分別依靠各自獨立、相對薄弱、不盡規范的信息系統進行信息采集和資源開發,標準不夠統一,體系建設存在交叉重復,信息資源尚不能得到充分共享;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還有較大差距,信息采集、處理、分析、發布等手段落后,難以滿足加入世貿組織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信息的采集面相對較窄,采集、分析和發布缺乏統一的標準;信息分析形式和發布窗口的實用性、統一性和固定性較差;現有的信息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技術人才不足,培訓工作滯后等,這些因素影響了信息服務質量,使得農業商務信息的需求和供給之間在結構、質量、有效性等方面存在巨大缺口。為更好地滿足網上農業商務需求,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就必須完善農業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
構建有效的農業商務信息服務供給體系,必須認識農業商務信息服務的特征:首先,農業商務信息的消費具有可分割特征。農業商務信息的消費在技術上是部分可以分割的,可以通過等價交換或相對等價交換(例如給信息提供者以收益補償)來實現消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農業商務信息并不是純粹的公共產品,而是部分具有商品特征。其次,農業商務信息的供給具有收益性特征。農業商務信息的供給可通過三種形式獲得收益:第一,部分農業商務信息的供給能夠通過等價交換直接獲取收益,例如農業中介信息網站以會員制形式向會員收費;第二,雖然某些農業商務信息的供給無法直接獲取收益,但信息提供者憑借自身優勢可獲取收益,例如農產品價格信息的提供者通過網站免費信息匯聚人氣,吸引企業在該網站上做廣告,獲得廣告收益;第三,補償收益,即政府給予補助,使信息供應者獲得收益,例如各級政府的農業信息門戶網站等。
公共產品的公共性會因技術水平、消費人數、消費范圍、需求彈性等因素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導致公共產品與私人物品的邊界變得模糊,這種不確定性決定了政府和市場都可成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可見,農業商務信息并不是嚴格的公共產品,而是具有公共產品和商品雙重屬性。因此,農業商務信息服務業要順應農業農村信息服務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循著公益化服務、市場化經營不斷分開、業務不斷細分的路徑逐步發展。
構建有效的農業商務信息服務供給體系還必須適應農業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從一些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農業商務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表現為如下幾方面:一是信息服務形式網絡化。先進的計算機通信網絡使農業生產者能更及時、準確、完整地獲得市場信息,有效地減少農業生產經營的風險。二是信息服務主體專業化。農業電子商務依托信息咨詢和電子交易兩類電子商務平臺,向著專業化方向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的專業化發展,使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等過程日益精細,操作方式也大大改進,促使農業現代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三是信息服務內容全程化。農業企業或農戶對商務信息的及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業電子商務逐漸滲透到農業生產經營的整個階段,從而實現電子商務對農業生產經營的全程化服務。四是信息服務系統集成化。隨著互聯網、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等網絡技術日趨大眾化和現代農業對信息資源及信息技術的綜合開發利用需求日趨綜合化,需要通過多種信息技術的結合與集成,實現對分散、混亂、低質的農業信息資源共享和集成。
因此,農業商務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必須以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為目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培育農業農村現代服務業、流通業、傳媒業等產業為重點,通過產業振興推動事業發展,不斷拓展農業農村信息服務領域;應充分利用農業部門在農業信息資源方面的優勢,結合電信部門等社會力量在網絡和信息傳播方面的技術與資金優勢,發揮農業部門在資源建設等方面的主導作用;鼓勵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強與電信運營商等各種社會力量的合作;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資合作、參股分成等多種方式,引導各種社會力量提供農業商務信息服務。
總之,適合我國實際的農業商務信息服務供給體制的主要特征是主體及其利益的多元化:一方面,事業法人主體(主要是各級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以網站服務形式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務;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傳統媒體、各涉農部門、社會力量、IT企業等市場主體以電話、手機短信、電臺、電視臺和平面媒體等為載體,以完全的市場化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商務運營,形成多個主體、多種資源、多種服務方式并存的農業商務信息服務供給的新體制。(作者:易法敏 來源:光明日報)
發表于 @ 2008年07月18日 09:09: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