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機“老兵”的農機情懷
——記全國政協人口、環境和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劉成果
發布日期:2007年10月12日 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 作者:宋卓海
1960年,19歲的劉成果考入了地處黑龍江省的東北農學院農機系農機專業。入學的第一年,學校組織農機系的學生到黑龍江墾區的友誼農場麥收實習,駕駛
拖拉機翻地并干一些相關的農活。有一天劉成果夜班作業,干了一宿,在天快亮,東方已經泛紅的時候,被田野美景陶醉的他從心底油然而生一股豪情,揮筆寫下了四句詩:“手握操縱桿,足蹬腳踏板,駕著東方紅,大地我獨踩。”后來到了1964年,東北農學院舉辦歌詠比賽,他又創作了一首名為《我們是農學院的學生》歌曲的歌詞,其中幾句是“我們是農學院的學生,我們感到無限光榮,為農業獻身是我們的志愿......為農業現代化奉獻終身。″這首歌就是至今仍在傳唱的東北農業大學校歌。
2007年9月22日在浙江杭州市召開的“中國農機學會農機化分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劉成果同志以一個農機戰線“老兵”的身份回憶這段往事時,時間已經過去了40多年。這期間,他在黑龍江省擔任過基層領導、省農墾總局領導、省委領導,到北京后又擔任過農業部副部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如今66歲的他是全國政協人口、環境和資源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奶牛協會會長,仍在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奔波操勞著。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擔任農業部副部長期間,劉成果同志曾長期分管農機化工作,是當時我國農機化事業發展的“掌門人”,即使后來不再分管農機化工作,他也始終滿懷濃郁的“農機情結”,幾十年間學習農機、干過農機、管過農機,是農機戰線上名副其實的“老兵”。
他對今天農機化發展的現狀既十分高興又寄予厚望。他說,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對整個農機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因為事業的發展都是以需求為動力的,如果沒有需求,事業就很難發展起來,起碼是發展時機不成熟。現在之所以講農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就是需求旺盛,這是一種市場需求。它首先表現在現代農業需要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是要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要用現代科技支撐,用現代的農機裝備來武裝農業。我原來分管農機化工作的時候就講過:“農業靠科技,科技靠農機”,因為任何一項農藝技術措施要想大面積規范化、標準化地推廣實施,都必須以農機為載體,所以農機本身就是農藝技術的固化,農機就是農藝技術的載體,尤其是建設現代農業,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就更離不開農機。同時,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整個建設的領域更寬了,對農機的需求也更廣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也要求搞機械化,不然的話,沒有機械化做保證,到時候勞動力還得回來,不能做到把勞動力從土地上長年地解放出來。現在沒有農機,割麥子、割稻子,要花高價雇傭勞動力,成本已經負擔不起了,而農機作業,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做到了節本增效。另外,現在建設小康社會要提高生活質量,也包括要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質量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像過去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晨興理荒穢,戴月禾鋤歸”式的繁重體力勞動,當今的青年人已經不愿意承受,只有用機械把他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才能提高生活質量。
劉成果說,現在我從事奶牛協會工作,從奶業發展就可看出,哪個環節都離不開機械,擠奶的環節沒有機械,靠手工擠奶,衛生指標普遍不合格;飼喂環節沒有TMR,影響奶的產量,還影響奶的營養指標;飼料環節沒有青貯機械,同樣影響奶的產量和營養指標。但是現在據我掌握的情況,國內從
擠奶機械、青飼料收獲機械和飼喂機械(即全日糧混合機械),絕大多數是引進的,我們自己獨立知識產權的很少,奶業到目前幾乎還是一個拐點,品種主要還是靠引進,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拿出我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這就得靠搞農業機械的人們努力了。
劉成果老部長也為農機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把了把脈”。他認為,在組織方式、體制機制方面的探索,主要是針對目前承包經營的體制,這個基本經營制度不會改變,但我們可以探討機械化怎么去與之相適應。現在國家的農機化政策很好,給補貼肯定是好事,但是完全靠國家補助的機械化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發展農機大戶、發展農機合作社,這樣的形式肯定是富有生命力的。我原來也講過,農機服務要市場化,就是市場需求什么,我們就上什么,市場需要“康拜因”搞麥收?熏我們就組織南征北戰,搞跨區作業。市場需要水稻跨區作業,水稻收獲機械就發展起來了。概括講,農機服務要市場化,服務組織要實體化,服務實體要企業化,企業群體要產業化。
對于農機化分會舉辦的“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現代農業”學術研討會,他表示相信通過這樣的會議,大家共同交流研討,使農機化事業不斷地向廣度、向深度發展。不管研究的領域有多寬,范圍有多廣,題目有多少,總體來說,研究的只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生產力方面的問題,討論農機科技創新怎么適應現代農業建設的需求;第二要研究生產關系方面的問題,看看農機的服務組織,它的體制機制怎么運作才能夠可持續,才能夠適應中國特色的農機化道路。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9日 20:07: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