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迎來了一輪高增長。**新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多家上市商業銀行2008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增幅同比分別達到或超過50%,少數上市商業銀行第一季度利潤增長幅度甚至達到或超過100%。
已是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的交通銀行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00.28%,而在現有已上市的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和浦東發展銀行成為佼佼者。季報顯示,興業銀行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26.04%,民生銀行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22.32%,招商銀行同比增長140%,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同比增長更是達到180%。
業績普遍呈現高增長的同時,銀行業主體的薪酬分配水平亦大幅增高。在今年4月,當一些上市商業銀行陸續披露2007年年度財報之時,一些有心人根據這些銀行的凈利潤收入情況進行了統計,經過折算,發現這些銀行的人均收入異常可觀。比如一季度凈利潤增長達到180%的浦發銀行,過去一年用于支付全行員工薪酬的金額就超過了5億之巨,該行去年的人均收入達到36.67萬元。緊隨其后,其他一些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人均收入也分別達到20多萬。
薪酬高增長和業績高增長成為備受矚目的事情,但是,銀行并未公開回應人們的質疑。雖然這些商業銀行眼下已經成為公眾公司,但依據傳統的行事風格,他們在這些敏感問題上保持慣有沉默,以求不激起更多非議。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銀行業內部人士對這些問題不持有自己的看法和評判。
薪酬是與非
在銀行業界,幾乎沒有人認可那種將全部員工薪酬支出數額除以全體員工數得出的簡單平均折算結果,在他們眼里這不無荒謬之處。假如事情確實如此,則意味著銀行內部自上而下所有在崗員工都將腰纏萬貫。一位銀行業界人士告訴記者,平均分攤折算得出的結論不僅令人費解,而且容易使人對銀行產生誤解和情緒。
一段時間以來,對銀行工資分配輿論有所關注的王鑫即不贊同這樣的討論。王鑫目前供職于已經上市的一家國有商業銀行,是該銀行北京支行的業務骨干。他表示,自從銀行的工資分配問題成為輿論焦點之后,他也通過相關渠道分別向不同股份制商業銀行了解過,據他得到的信息,自己所在銀行的薪酬分配水平確實是遠遠低于那些股份制銀行的。
王鑫說,這反映了國有銀行的整體收入水平較低,無論是高管還是普通員工。原因在于,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層不僅要掙錢,更要謀取仕途,銀行利潤還要上繳國家,不可能把太多的分配給員工;至于那些股份制中小銀行,他們的管理層就是沖著掙錢去的。
記者自銀行業界內部得到的消息顯示,五大國有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其平均收入9萬元是比較可信的,其他銀行特別是股份制銀行的收入,平均在15~20萬元之間較為準確。從數字上看,這的確與輿論所指的水平接近,但相關人士說,這些高水平的酬金是由于股份制銀行人員較少,高管薪酬太高,從而拉高全行員工的收入平均數所致。
另有銀行業人士稱,賬目上的數字與編外人員未能納入薪酬平均數統計也有關系,而這個情況在很多行業存在,比較起來銀行業的編外人員現象并不明顯。
中國銀行業目前普遍實行“定崗定薪、級差激勵”的薪金分配機制,這種機制更多時候向專司決策的管理層傾斜,從各支行級到總行級均是如此。一般而言,10%的高管收入會占到全體員工總收入的50%。
高管超高薪不僅引起社會輿論的注意,也令銀行內部職員抱有不滿。備受議論的兩起典型的金融業界“高管高薪”事件,其主角分別是深圳發展銀行的董事長法蘭克?紐曼和平安保險公司的董事長馬明哲。65歲的紐曼曾在多家外資銀行供職,他去年的稅前年薪是2285萬元,據稱占全行當年在公司領取報酬的14位高管薪酬支出的近49%。銀行業界人士告訴記者,紐曼曾在外資銀行擔任高管,他的收入會與外資銀行高管比靠。
現年53歲的馬明哲是平安保險的創始元老之一,他將早年只有13名職員的小型企業打造成今天的一家龐大的綜合型金融保險集團,身價亦隨之陡增。據稱,馬明哲從2004年至2007年的稅前報酬分別為1170.4萬元、1413.5萬元、2351萬元、4616.1萬元。
如出一轍,**新的“高管高薪”出現在民生銀行。5月10日,民生銀行補充披露2007年度報告的相關信息公告,公告一并列出32位高管過去一年從該行領取的報酬總額,其中,現年51歲的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和69歲的行長王?世去年稅前報酬總額分別為1748.62萬元、1004.61萬元。
上面的一串串數字令人側目,很多人將之冠為“天價薪酬”。
放眼全球,還可以發現“高管拿高薪”并不是一個“中國問題”。在歐洲,據說一些大銀行的董事長平均一年的現金收益可以達到1000~2000萬歐元,此外,光股權激勵一項也可能達到4000~5000萬歐元。
收入要透明
不過,目前的問題表現在很多人對此無法適應,大部分銀行職員就在其列。與整個社會的收入呈現兩極分化相似,銀行業內部也存在薪酬分配“兩極分化”的問題。在銀行內部,普通職員領取的工資收益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工資條收入,另一部分是效益工資,工資條收入是固定收入,效益工資是非固定收入,而且沒有保底,根據完成的業務量或者任務指標決定。這些職員通常占一個銀行的大部分人數,他們自稱是為少數高管層背負高薪罵名的“窮人”。
可以肯定的是,銀行普通員工收入偏低問題正令很多人缺乏信心。如果不能夠及時調整,人員的流失會逐步顯現。有一些骨干級的從業人員明確表示,他們正嘗試著要離開,只差一個時機。
已經有研究人員就銀行業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問題提出警告。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稱,高管薪酬上漲速度過快值得反思。
此位專家表示,就絕對數量而言,高薪酬大部分是由高層管理者獲得,各商業銀行近幾年業績出現高速增長,這雖與銀行高管的努力分不開,看似理所應當,但是,國家政策對于商業銀行的扶持以及經濟基本面的良好也是促使銀行業績高漲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夸大高管的貢獻。
郭田勇曾在人民銀行任職,后出任中央財經大學教職,多年來一直專注于銀行業的全方位研究。在日前接受本刊記者訪問時,他說,中國銀行業出現的高管高薪酬現象是否合理原本是公司內部事務,對于那些上市銀行而言,管理者薪酬的高低與否由董事會決定,如果董事會給這些高管定下高薪,那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他又指出,現時中國銀行業的公司治理機制仍然不夠完善,內部人控制的問題表現得較為嚴重,所以“也會存在高管給自己定高薪的現象”。
銀行業內部的薪酬分配和激勵不透明是固有現象,而這個不僅僅出現在國企。銀行高管層的收入分配由董事會決定,同時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董事會本身又由負責日常運營、決策事務的高管層控制大多數席位,這一群體做出薪酬分配決策,并交由專門的薪酬與考核委員會處理。但該委員會只負責向董事會報告一切事務,并沒有義務和權利向公眾公開他們的具體決策和執行情況。
寄希望于銀行的財務報告提供一些詳細信息,也是難乎其難的事情。中國很多上市銀行的財報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透明和規范。已知的諸多上市銀行財務報告之中,對于高管的收入能忽略不提則不予提及,勉強能夠提及,也只是簡單地以一個數字加以體現,對于這一數字背后的來龍去脈和內中細節,均緘口不言。
有消息稱,金融監管機構對于高管薪酬問題也進行了專題調研,但**終結論的形成以及能否做出相應對策仍然沒有時間表。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總經理王玉珍說,銀行業領域存在的高薪酬分配之所以稱其為問題,是因為分配信息嚴重不對稱、分配標準又過于模糊含混。首當其沖需要明確的,正是這兩者。
簡單的“定崗定薪”無助于解釋銀行業高薪現象,反而可能助長人們對于當前收入分化不公的情緒。什么樣的人,在企業里充任何種崗位角色,拿取什么樣的薪金,他們的責、權、利具體如何通過何種形式表現,目前這都是有待梳理的環節。
“高、低不成問題,問題是你的薪酬標準是否可持續、是否健康,而且這個標準由誰來制定?!蓖跤裾湔f,除此之外,如何進行監管,這會是一大挑戰。
利潤怎樣暴增
利潤急劇膨脹也是銀行業主體飽受關注的另一高增長問題。縱觀財務報告,過去一年中國所有上市商業銀行都維持了利潤增長的美麗報表,并且延續至今。這難免給人以暗示,似乎中國銀行業主體的業績良好,發展穩健,不存在任何問題。
事實并非盡是如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銀行業業績之所以會出現高速增長,這與中國經濟增長強勁有著很大關系”。
銀行業主體目前的主要業績增長來源是利息收入、手續費傭金收入和投資收益,在銀行的傳統業務收入來源當中,利息收入一般占有絕大部分。過去一年,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向好,銀行的存、貸款規模都在增加,息差收入也在擴大。
不過,由于去年證券市場比較繁榮,各家銀行的手續費、傭金收入,包括代理基金手續費、證券和保險手續費等中間業務的增長,以及各類投資收益也在增長。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這是銀行業利潤增長迅速的重要原因。
從數家銀行發布的財務報告來看,中國建設銀行去年的手續費、傭金收入為313億元,同比增長130.73%,其中,該行代銷基金增長107億元。而以180%的季度業績增長“一紙聞名”的浦發銀行,去年同類業務收益為16億,增長100%。業績領先于同業且保持著較高增長水平的興業銀行,去年實現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201.14%,投資收益同比增長204.50% ;交通銀行的手續費等中間業務收入及投資收益增長去年也分別達到137.93%和122.37%。與去年同期同類業務收入幅度相較,上述銀行今年一季度的同類業務收入亦保持著大幅度增長。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王玉珍表示,這種增長存在很強的特定性、階段性和偶然性。
王玉珍目前主持的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負責華夏銀行的戰略管理、重大決策以及新興業務研究,王本人亦曾在不同金融管理機構任職。在他看來,近期銀行業的高增長得益于幾類客觀因素,除了一般的常規性因素即存、貸款規模擴張之外,由于宏觀調控促使銀行信貸抽緊,信貸投放成為稀缺資源,與前些年的借貸寬松環境相較,去年以來貸款環境相對趨緊,利率相應上浮,因而體現出利潤的同步增長。
2007年,中央銀行先后超過5次以0.27%的幅度將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同步上調。雖然存、貸款利率出現同時調整,但存款利率上浮表現出很強的滯后性,很多定期存款因為沒有到期,所以利率無法上浮。此外,活期存款利率沒有變化,因此,需要支付的那部分利率上浮成本擴大因素在銀行層面表現得不夠充分,但是貸款利率的上浮因素當年就已體現出來,因而產生成本與利潤之差,這是銀行獲得超額利潤的一部分。
一些人士認為,中國目前尚處于溫和通脹時期,在這一背景下,銀行的新型業務和資產結構的調整有利于從中創造一部分利潤。銀行層面的理財產品種類正在擴大,每一家銀行幾乎都在發展他們的中間業務,努力提高這一業務的收入比重。除此之外,在結構性業務調整過程中,銀行業主體的不良資產狀況一時之間還難以反映出來。
王玉珍表示,他不認為目前的銀行業利潤高增長現象會有很強的持久性。如果不是由于外部經濟、政策因素的刺激和拉動,銀行業主體僅憑內部動力尚無法實現高增長。王玉珍認為,銀行業通過自身努力實現業績增長**多只占全部盈利的1/3。這1/3可能體現在存、貸業務規模的發展,以及通過努力改善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得到的一部分利潤。
增長可否持續
當然,要想進一步認清那些因一紙奇高增長報告而搏得聲名的銀行,無疑具有難度。比如浦東發展銀行今年一季度高達180%的增長,即是如此。
浦東發展銀行主要業務網絡分布在南方一些地區。該家銀行在過去數年間的業績增長一直與國內同類銀行保持類似水平。關于今年同比180%的第一季度增長情況,浦發銀行表示,這是由于第一季度資產規模增長,利差提高,非利息收入增長以及有效所得稅率降低,因而使得凈利潤出現大幅上升。
凈利潤增長180%是中國銀行業績的一個歷史新高,另一家在同期創下同樣增長幅度的銀行是北京銀行。北京銀行2007年上市,在天津和上海設有分行。財報顯示,該行今年一季度共實現凈利潤15.9億元,同比增長189.8%。與浦發銀行類似,該行一季度主要增長項目表現在利息收入、手續費及傭金等中間業務收入的提升。
相關人士表示,一些銀行在某個特定時期出現利潤的極端增長,這是可能的。因為不排除會存在一些投資性收益。比如一些銀行之前曾持有其他金融機構的股票,在行情較好的時候悉數賣掉套現,利潤會呈爆炸性增長。但該位人士認為,這種收益都是一次性的,以后再也不會有。
高增長顯然無法體現銀行業主體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強。在北京,一位國有商業銀行人士對記者說,他不認為浦發等銀行的高增長能說明什么實質問題,這種增長與銀行盈利能力的強弱沒有關聯,但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些銀行以往的業績太小或者一般。
這位人士稱,在真正開放的金融市場環境中,銀行的盈利水平取決于中間業務收入的比重,從各行財報來看,一些國有商業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比例已經提高到14%,并且在提升,而一些小銀行則為6%,絕對數字相比差距則更顯懸殊。
不論是否存在增長泡沫,中國銀行業呈現的整體高增長水平可能無法持續。從年初到現在的股市低迷,銀行代理基金的手續費或管理費收入會大幅減少。
5月12日,中央銀行宣布從5月20日起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存款準備金率已上調至16.5%。據稱,中國的商業銀行并不愿意主動配合控制信貸總量增長。鑒于過剩流動性使得通貨膨脹壓力遲遲得不到削減,監管部門一直在利用諸如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引導和約束商業銀行的信貸增長,這導致一些銀行沒有更多能力去投放信貸。
王玉珍認為,中國銀行業會面臨比較大的未來利潤發展壓力,經濟走勢不確定性因素一旦出現,“良好形勢下產生的超額利潤將不復存在,甚至可能出現超額負利潤?!?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8日 20:57: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