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民幣升值進程正在改變著中國金融市場的格局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前,金融被看作是**有可能因升值獲益的領域之一。不過也有預言稱,在經濟過熱的背景下,金融業也可能在人民幣大幅升值和利率急速提升的雙重影響下,成為被損害的產業。
在匯改32個月之后再看,這兩種預言都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一部分。
股市中長期走牛
華安基金管理公司一位基金經理說,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是正面的。但目前中國股市連續下挫,這種正面影響可能需要時間來釋放。“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不在資金面,而在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確切地說是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的影響”。
一位分析師認為,人民幣升值更多的是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來影響股市。有大量外幣債務的上市公司及需要大量進口外國原材料的上市公司將因人民幣升值而獲得機遇,升值對出口型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附加值較低的上市公司有較大負面影響,在中長線影響其股價表現。
韓國某金融控股集團亞洲區投資部經理說,他們今年在中國計劃申請5000萬美金投資額度,公司的預期**低收益是7%,但隨著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現在預期收益有所提高,此外,一些外資銀行推出的可轉換債券也可以股票的形式進入國內的股市。
不過,人民幣升值也可能加大股市波動。中國建設銀行(愛股,行情,資訊)研究部高級經理趙慶明說,人民幣加速升值未必會導致順差縮小,即使對貿易順差有影響,國際資本項目帶來更多資本流入,資本項目順差會更大。人民幣加快升值,將導致外匯資金流入。甚至吸引國際投機資本,導致投機性熱錢流動,影響股市資金供給和市場利率水平,對市場帶來大幅波動和隱患。
期市面臨短期壓力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期貨市場價格走勢是一種壓制”,上海中期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工業部總經理胡凱西說。
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基本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人民幣升值對商品期貨市場的影響首當其沖。就國內期貨市場而言,大部分商品需要大量進口的大宗原材料商品,其中,大豆、銅、天膠等品種的進口依存度較高。
2008年,中國通貨膨脹高位徘徊,中國經濟在中短期內面臨的**大風險是嚴厲的宏觀調控和外部經濟的急劇減速同時發生,這樣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在短期內將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大批投機資本在期貨市場上套利,形成了對中國國內期貨市場面臨的短期壓力甚至沖擊。
跨市套利,即所謂的“買倫敦,拋上海”也成為主要的操作手法。這一點在銅期貨品種上表現尤為明顯。凱西說,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計價體系仍然是美元“8元體系”,從理論上說,人民幣升值5%,國內外銅價比率應相應下降5%。
由于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對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是利多因素,這勢必造成倫敦銅價低于國內市場的情況,“買倫敦,拋上海”也成為投機力量無風險套利的重要工具。
長城偉業期貨經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上海營業部副總經理景川說,目前國內外市場比價的情況是,國內期貨價格上漲幅度落后于國際市場,同時如果出現下跌,則跌幅大于國際市場。
商品市場的牛市時間段在2001年至今,這一段時間也是美元不斷貶值的過程。景川表示,盡管人民幣升值不會影響期貨市場因供求帶來的長期走勢,但在人民幣沒有與美元完全脫鉤之前,就會受到上述情況的困擾。
“銅期貨無疑受升值影響較大,除此之外,農產品(愛股,行情,資訊)因為運輸過程中一些物流條件比如波羅的海指數等受人民幣升值影響較大的因素也會受到一些牽連。但以美元計價的黃金是受影響**大的品種。”景川稱。
高賽爾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瑞雷表示:“人民幣升值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人民幣大幅升值往往與美元的大幅下跌具有較高的關聯性。而我們知道美元與黃金此漲彼跌的蹺蹺板關系往往讓人民幣升值只能短時壓低黃金的漲幅,而并沒有讓國內的黃金投資者投資收益從正值變為負值。”
而匯改至今,人民幣升值主要以緩慢的步伐推進,在當前美元貶值以及全球黃金投資性需求繼續上升以及通貨膨脹仍會為黃金牛市周期提供上升動力的背景下,相信只會對價格產生抑制,而不會對上升勢頭顛覆。
景川認為,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進入中國的大量資金中,有一部分是活躍在期貨市場上的。一旦投機資金享受完人民幣升值的利益之后,投機力量的拋售將導致國內期貨市場價格的大幅震蕩。
銀行業的機會
央行在2005年7月份人民幣匯率改革兩周后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對銀行業自身的經營活動影響不大,各銀行積極應對改革。
一般的說法是,人民幣升值會使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價值得到重估,中國的商業銀行以人民幣為主要經營對象,人民幣升值期間銀行的價值也會得到提升。同時長期漸進的人民幣升值將持續吸引國外資金流入,銀行擁有較充裕的資金,有利于銀行各項業務的開展。
不過,風險也依然存在。人民幣匯改一年時,標準普爾在一份報告中說,在人民幣匯率上升25%,同時利率上升200個基點這一設想中**糟糕的情況下,企業利潤將大幅下降34%,同時不良貸款將增至人民幣1.7萬億元之多。該公司稱,中國銀行(愛股,行情,資訊)業容易受到一些行業信貸和產能快速擴張的沖擊,經濟增長放緩又可能使之面臨重大的信貸風險。
實際上,銀行業充分分享了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但是,在升值預期之下,各路資金進入國內市場,為保持匯率相對穩定,央行不得不買入大量美元,而外匯占款大部分都進入了商業銀行,這是造成銀行流動性過多的原因之一。過去兩年中,中國一直將抑制投資過熱作為政策重心之一,緊縮的貨幣政策下,銀行也面對比較大的經營和盈利壓力。
現在看看標準普爾兩年前的預言,似乎都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一部分。
發表于 @ 2008年05月29日 20:22: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