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轉,歷添新歲。一應終末 ,皆為新生。伴隨著全國對疫情管控基調的一致性回調,2022年12個月的時光列車也行至年末的節點。這一年,有太多的坎坷、太多的困難、太多的不可預料,更有全體農機人的堅持、創新與堅韌不拔。回看來路,當時的困惑與艱難,已然云淡風輕,但是,值得永遠牢記。
從2022年全年農機市場運行態勢來看,全年農機工業銷售收入、整體利潤回調幾率很大,大概率是繼2018年農機市場創造近20年發展業績新低的又一特殊年份。縱觀2022年全年,農機市場存量競爭依然鮮明,伴隨著疫情反反復復,各地人員流動、物流交通出現出現阻礙,累加連續3年的疫情影響下的經濟需求銳減,老百姓收入降低,投資受挫,導致原本就處于調整升級期的農機行業愈加艱難。
連續3年的疫情,市場發展減速,直接影響了產業格局洗牌與優化,品牌整合依舊在加速繼續,產品格局散亂的局面依然存在。伴隨著需求減弱,加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企業利潤水平出現嚴重冷熱不均,大多數傳統類產品企業利潤滑坡嚴重,企業生存面臨異常嚴峻考驗。
從整個發展基調看,新興小眾產品、科技創新產品發展提速;傳統品類存量競爭下大型化趨勢明顯;丘陵山區以及特殊地形、特殊需求用戶特需個性化小型產品市場上升趨勢明顯;再就是政策助推類產品呈現出較好發展勢頭……綜合而言,產品升級、技術升級仍是行業發展的主調,未來2-3年,國內農機行業圍繞著客戶需求、以創新升級為核心的深度轉型仍會繼續,產業洗牌繼續,產品進步繼續,市場穩步運行繼續。
2022年農機市場,有兩個傳統農機品類出乎意料地出現爆冷,一個是輪式谷物聯合收獲機,另一個是大中馬力拖拉機。
先看輪式谷物聯合收獲機(俗稱小麥收獲機),據行業統計,2022年實現銷售3.8萬臺,同比實現49%的提升,成為最近6年的最高銷量。眾所周知,小麥收獲機是我國發展最早的傳統農機產品品類之一,也是率先進入飽和存量競爭的典型產品,特別是自2018年開始的最近幾年里,年度市場銷量始終保持在2萬臺上下,市場飽和度非常之高。
按正常銷售規律和銷售曲線分析,2022年的爆發式增長有悖常理,究其原因,卻不是市場自身需求出現爆發,而是疫情爆發下物流、作業人員流動受限,拉動了潛在消費,同時,2022年小麥機收作業價格大幅提高,去除柴油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外,機手今年的作業收益還是比較可觀。加之,今年麥收期間,小麥主產區雨水較少,輪式收獲機收獲效率高,履帶式收獲機使用量減少,從而保證了小麥收獲機需求份額不被履帶機搶占。
再看大中拖,據統計,2022年實現銷售超過46萬臺,同比漲幅超過20%;尤其是大拖產品,銷量漲幅超過43%;全國各區域除了黑龍江出現下滑外,其他區域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作為存量競爭下的另一個傳統品類,其增長原因也并非真正的市場需求增加,而是“國三升級國四”排放標準切換下的刺激消費,集中消化“國三”排放標準的產品,所出現的銷量增長,絕非剛需增加。因此,這兩個傳統產品的爆冷,純屬外部因素刺激所致,均屬特例。
臨近2022年底,國家對農機國四排放升級實施落地實施,雖然該政策做了很長的前期準備與鋪墊,但是,真正開始實施時,仍然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眾所周知,排放標準升級,是通過配置高性能的發動機以及相關配套部件,提高動力機械整機產品性能,減少廢氣排放等污染,這個過程,最關鍵的核心點是必然是技術升級、產品升級,就當前的實際情況看,制造成本增加是必不可少的。
農機國四切換,首當其沖接受傳遞信號并產生震動的是拖拉機產品,對于原本就處于存量市場的拖拉機產業無疑是增加了更多的壓力與變數,發動機等成本增加就意味著銷售價格增加與利潤水平的再衡量,于是,就出現了2022年底之前,大中拖企業“集中消化”國三排放產品的集體狂歡,也就造成了2022年大中拖市場銷量的特例性增長。
接下來,我們必須直面排放標準升級后對市場造成的沖擊,有一點必須清楚,排放升級不是單純地換個高性能的發動機那么簡單,相關部門的匹配與性能保證至關重要,要在技術、工藝、配置、成本管理、可靠性等環節持續下功夫,確保給用戶提供合格的產品。直面競爭,要做好應對市場加速洗牌的殘酷挑戰與心理準備,每次產品升級,必將伴隨著產業格局調整,這是不變的競爭規律。
時至今日,農機作業再不是人們傳統觀念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落后操作,而是展現出智能化、智慧化、科技化的新場景,從無級變速、一鍵操控、衛星數據巡航到無人駕駛、無人機噴藥……智能科技以及先進的工業設計賦予了農機產業更加靈動的現代感,這一點在2022年展現地更加廣闊與尋常可見,未來,科技創新必將是農機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大疫不過三”,2022年作為新冠疫情終結的一年,具有更多可以記載的事件。處在疫情大環境的農機行業,不管運行狀況如何,那些閃光點、那些波折、那些挑戰,都伴隨著時光流逝,與農機人辛苦付出所流淌的汗水,凝結成永不磨滅的記錄,照亮前行的2023新路程,讓我們繼續奮力前行吧,創造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