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瞬息多變的,更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縱觀2021年農機市場,既有業內技術突破、短板補齊的創新,也有需求飽和產品、落后技術的淘汰,更有傳統與新興品類的碰撞延續,固有市場運行規律和不確定因素交織,演繹著不可復制的精彩與失落。
2021年,農機行業固然利好因素不少,但與此同時,疫情影響延續,產業調整轉型跡象愈加明顯。尤其今年是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交替之年,新三年的補貼操作工作啟動較晚,加之原材料大幅漲價、下半年限電制約、去年補貼銷量透支等因素疊加,全年農機市場運行可謂跌宕起伏。
一開春,農機市場強勢啟動,銷量同比大幅增長,但是到了5、6月份,市場跌入低估,而后市場一直未出現“火爆”局面,“先揚后抑”基本成為了今年農機市場運行基調。整體而言,在經歷了2020年規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整體利潤總額增長3成的耀眼成績后,2021年農機市場仍歸于平穩運行,農機行業仍處于產業調整區間,行業特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是,產業重心繼續由規模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二是,產業主力由過剩傳統市場向小眾剛需市場轉移,市場格局進一步趨于均衡;三是,產業短板和不足持續補齊,全程、全面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
2021年,農機制造產業面臨的最大威脅和變數當屬原材料價格瘋漲,無形之中加大了企業生產壓力,壓縮了利潤空間,加劇了市場競爭。尤其是下半年,在原材料價格一而再、再而三的增長形勢下,諸多農機企業不得不提高了整機的銷售價格。
但是,很多整機企業的漲價仍難以消抵原材料漲價造成的成本增加幅度,企業在高企的成本壓力下,銷售季節來臨前的備貨也一再壓縮,有些承受能力較弱的小企業,在成本上漲下失去了價格競爭優勢,在不短的時期內選擇了停產觀望。而與此同時,有實力的企業則開啟了“圈地”模式,搶占市場份額。
在國家補貼政策實施上,規范化程度愈加嚴格,黑龍江農機購置補貼專項整治、拖拉機馬力虛高處理等,無一不說明國家在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的“零容忍”。目前乃至今后,行業政策監管更加趨于嚴格、規范,無競爭優勢產業鏈的生存空間將大幅收窄,農機品牌頭部集中度大幅提高,雜牌軍、混編軍、不入流品牌企業的生存將會越發困難,用戶品牌認知將進一步提升,優勝劣汰規則不變,行業洗牌繼續,消亡、消失愈加常態化。
2021年,農機行業在兩個維度上呈現出“K”型發展趨勢,第一個維度是產品需求類型上,大型化與小型化需求旺盛,兩端發展趨勢明顯;第二個維度是企業發展業績上,效益好的特別好,效益差的則特別差,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2021年以來,伴隨著農機市場競爭品牌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好的產品、好的品牌愈加受到用戶青睞,諸如谷神輪式聯合收獲機、東方紅拖拉機、大疆無人機、中聯收獲花生撿拾收獲機、龍豐液壓翻轉犁等,都日漸成為用戶心中標桿產品。同時,為數不少的可靠性不足、做工粗糙、知名度不高的農機品牌被市場和用戶所拋棄,更甚者逐步消失在嚴峻的市場競爭洪流中。
由此可見,農機市場所呈現出的運行規律與特征,是與產品表現、用戶需求密切相關的,沒有一個企業可以不去研究產品和需求而混得風生水起,2021年,市場需求大型化智能產品與小型化特需產品趨向明顯,企業品牌效應愈加彰顯出非凡的影響力。
2021年,農機市場熱點依然集中,傳統品類中僅有履帶式谷物聯合收獲機、玉米聯合收獲機、插秧機等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大多數傳統產品大幅下滑。與之相反,絕大多數新興小眾品類則呈現出上升的良好發展勢頭,諸如畜牧機械,青飼料收獲機、飼養機械、打捆機等;再如經濟作物機械,花生收獲機械、馬鈴薯機械、甘蔗收獲機、采棉機等;再就是植保無人機、設施農業設備、滴灌設備等。
從發展周期性規律上看,農機產業調整升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特定階段的過程,不管是傳統農機品類的技術進步、產品升級,還是小眾農機品類的持續完善、體量成長等一系列環節,都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積累。也就是說,國內農機市場進入低速發展已經成為了常態,產業調整之路仍在繼續。
不管市場如何變化,用戶需求始終是一切經營活動的出發點,所有企業必須做足市場研究,如今的農機市場已經是“買方市場”,用戶擁有足夠的“話語權”,這種供求關系變化在今年的農機市場中就得到了鮮明的呈現,所謂“熱點產品”、“熱點市場”就是用戶需求旺盛的產品。
與所有的行業一樣,農機行業也正在因互聯網的普及而發生著顛覆性變化,不管是企業管理模式,還是商業模式,都在不斷變革中展現出嶄新的形態,借助網絡傳播,所有信息變得無限暢通,傳統營銷模式與互聯網的結合,給農機經營價值鏈各環節帶有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透明。
2021年,產業數字化特征愈發明顯,絕對比重的農機企業不單純再只是依靠門店來銷售,而是采取了“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步進行,網店經營、網上帶貨直播、設備故障遠程診斷等,這些手段已是屢見不鮮;線上服務、線上產品體驗、線上作業預約等,隨處可見。
農機行業的時代特征也是與科技進步、人們的思維觀念升級密不可分的,2021年,農機企業在營銷手段創新、品牌力打造上傾注了不少心血,農機實體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協同作戰程度也更加緊密。
對于農機行業而言,2021年的確稱得上不確定因素密集來臨的一年,且不說新舊購機補貼政策交替因素,單說原材料瘋狂漲價、下半年大面積限電限產、疫情持續、全國大部地區作業季節水災等突如其來的因素制約,從不同維度給農機產業帶來足以撼動發展走向的打擊力。
因此,我們必須綜合分析農機行業面臨的發展環境,以辯證的眼光觀察產業發展變化,一方面,我們絕不能夠墨守成規,拿著固有的思維模式來分析和看待今后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否定以往積累的成果經驗,要用更廣闊的視角觀察行業發展,制定策略,緊跟時代進步的步伐。
對于處在農機裝備行業的每個人而言,我們都希望一年有一年的躍升,一年有一年的進步。認真總結過往,是為了汲取經驗教訓,攢足力量,大步向前,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進發,我們都堅信,2022年的農機市場必然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