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工業迎來發展春天?
農機工業迎來發展春天?
據統計,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2700.37億元,同比增長7.39%。逆勢增長,表現亮眼。如今隨著經濟回暖,一季度我國農機市場表現、農機工業發展形勢如何?日后將呈什么樣的走勢?農機人又該如何應對?針對這些業內人士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寧學貴。
逆勢而上提振信心
寧學貴表示,2020年我國農機行業強勢觸底反彈,業務增幅在整個機械行業中遙遙領先,出口也取得了較好成績,主要農機產品產量絕大部分實現增長。其中,大拖增長幅度最大,小麥收獲機集中度繼續提高,縱軸流產品市場占比逐步提升到21%。濰柴雷沃牢牢把握輪式聯合收獲機頭部位置,江蘇沃得異軍突起。此外,水稻機產品性能穩步提升,6公斤/秒產品占比猛增到44%。插秧機高速化趨勢明顯,無人駕駛技術取得突破。
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每年產量約2.3億噸,玉米收獲機表現如何?寧學貴告訴記者,2020年玉米機區域市場火爆,區域市場競爭格局差異明顯。同時集中度提高,4家企業年產量超過3000臺,占有了73%的市場份額。其中穗莖兼收收獲機銷售增長148%,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銷量翻番。
“總體而言,2020年我國農機工業取得的成績引人矚目,一改近年來下滑頹勢,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注重行業質量提升。行業利潤同比増長21.64%,虧損企業虧損額減少14.22%。”寧學貴告訴記者,面對全球疫情的考驗,我國農機工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農業裝備保障能力得到充分認可,一批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較高的新項目集中投產,特別是民營企業表現優異,在投資力度和制造水平提升上可圈可點。同時,我國農機企業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品智能化發展加速,動力換擋、新能源驅動等關鍵技術、重點產品均有較大突破,我國農機企業的制造和管理能力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開局向好仍需警醒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我國主要農機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其中大拖增長154.6%,中拖增長121.4%,小拖增長73.3%。、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統計骨干企業小麥收獲機增長336.85%、插秧機增長84.05%、打捆機增長97.76%、大中拖增長132.68%、水稻收獲機增長8.08%、玉米收獲機增長36.50%。從市場反應上看,一季度農機骨干企業信心十足、產銷兩旺。一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87%,雷沃大中拖產銷同比增長80%、小麥機增長60%,常州東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6.83%,河北英虎玉米機產量同比増長146.88%。寧學貴表示,骨干企業的優異表現,表明產業集中度更加向優勢企業靠攏,從而使其市場份額得到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我國農機出口延續了去年的強勁增長勢頭,骨干企業大中拖出口增長32.59%,零部件和整機出口企業加班加點、異常繁忙。由于交貨壓力大,市下等公司都已不敢再接新的訂單。”寧學貴告訴記者,新年伊始濰柴雷沃出口訂單大幅增長,同比增長超過80%。常州東風手扶拖拉機出口量更是增長了200%。
談及從去年出現V型大反彈到今年一季度持續熱銷局面出現的原因,寧學貴表示,多重利好因素為農機工業提供了硬核驅動力。首先是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推進農機作業補貼、支持抵押貸款補貼等,操作性更強。”寧學貴告訴記者,此外,新一輪購機補貼辦法將糧食作物機具全部列入補貼,應補盡補,提高薄弱環節機具補貼額,擴大農機作業補助等政策都十分給力。
“此外,對農機的剛性需求依然是我國農機工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寧學貴指出,我國農機化發展到現階段,供應不足依然是主要矛盾,全程機械化發展的薄弱環節、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改善、農機作業配套設施完善等方面剛性需求旺盛,同時在國產高端農機裝備、綠色高效新機具、智慧農機等領域則機會無限。
盡管火爆行情令人欣喜不已,但企業面臨的生產壓力也不容小覷。寧學貴提醒道,最主要是供應鏈的制約,導致交貨延遲,使一些大企業在生產組織上遇到難題。而在日益收緊的環保政策下,提供配套的鑄造企業面臨壓力日益增大,鑄件稀缺、原材料漲價的現狀或許在短期內無法緩解。此外,企業還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一方面是由于原材料大幅漲價,另一方面是海運費用上漲、匯率波動頻繁等原因,導致出口企業盡管訂單量增多,但出口利潤減少。
寧學貴總結道,一季度銷售量大幅增長也存在虛點,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多加大,行業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密切關注購機補貼政策后續影響評估,并提前做好國四切換準備,適度把控庫存,加強風險防范,才能健康長遠地發展。(農民日報全媒體記者顏旭)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