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關注微信
小程序

南方洪澇對水稻生產影響幾何?

作者:人民日報 高云才 本站發布時間:2020年08月25日 收藏

  今年入汛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入梅時間早、持續時間長,降雨分布廣、累計雨量大,部分地區發生較重洪澇災害。汛情發生正值早稻灌漿收獲、中稻田間管理和晚稻育秧移栽的關鍵時期。今年南方洪澇給水稻生產帶來怎樣的影響,會讓水稻減產嗎?本報記者進行了追蹤。

  災害發生后,農業農村部組織水稻專家組,實地調研評估災害影響,科學指導災后生產恢復,**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從實地走訪和調研看,今年汛情區域相對集中,受災程度**深的是早稻,一季中稻和雙季晚稻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但由于種植面積擴大、技術保障增強等因素,今年水稻有望實現豐收。

  早稻生產沒有逆轉增產的趨勢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表明,從目前早稻生產情況看,洪澇災害導致局部地區早稻田塊無法及時收獲,倒伏和穗發芽現象嚴重,單產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但得益于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我國早稻實現增產,早稻生產沒有逆轉增產的趨勢。國家統計局8月19日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

  ——種植面積擴大。

  今年國家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恢復早稻生產,休耕和拋荒田塊得到全面恢復,早稻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為總產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全國早稻播種面積4751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00.7千公頃,增長6.8%。分地區看,10個早稻生產省(區)中有7個播種面積增加。其中,湖南、江西增加**多,分別增加131.1千公頃和121.7千公頃,增長12.0%和11.1%。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表明,今年早稻受災面積雖然比較大,但成災面積和絕收面積要小很多。早稻主產區面積大幅增加給早稻受災騰出了空間,為穩定水稻產量提供了面積保障。

  ——群體構建合理。

  今年早稻生長期間,前期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溫光水等資源匹配較好,秧苗素質好,具備豐產基礎。據農業農村部多點定點調查對比,今年早稻平均畝穗數、穗粒數比去年均有所增加,結實率和千粒重略減。根據國家統計局對早稻的實割實測抽樣調查推算,畝產量為383公斤,比2019年減少10.5公斤。

  ——生產技術保障增強。

  我國超過1000萬畝早稻種植的省份共4個,廣東、廣西兩省(區)受洪澇影響不大,湖南、江西兩省受災較重,受災區域以沿江沿湖地區為主。這些區域歷史上災害頻發,抗災減災意識較強。

  王戈介紹,近年來,隨著規模化經營主體增多,集中育秧面積不斷擴大,烘干設備數量不斷增加。集中育秧大幅度提高了秧苗質量,提高了作物本身抵御災害能力;烘干設備為早稻搶收提供了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災害損失,使奪豐收成為可能。

  中稻單產和總產有望與去年持平

  盡管洪澇災害導致南方部分中稻生育進程推遲、無法及時曬田、分蘗受阻等不利情況,但王戈表示,目前中稻處于苗期,后期回旋余地大,只要后期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單產和總產有望與去年持平。

  ——受災區域集中。

  我國中稻分布范圍廣泛,從南到北均有種植,主要分布在東北稻區、西南稻區和長江中下游稻區,2019年種植面積約為3.04億畝。今年災情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以湖南、湖北、安徽、江蘇4省為主,由于該區域中稻正處于分蘗期,耐淹性強,對整體生產影響程度有限,成災和絕收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河蓄洪區,占全國中稻面積比重不大。

  ——應對措施及時。

  災害發生后,各地高度重視減災工作,第**時間根據積水情況,采用機械排水或挖排水溝等方法,排除田間積水和耕層漬水,減少積水時間,退水之后及時追施速效化肥,促進植株恢復生長和高產群體構建。中稻生長后期可根據不同種植方式、品種和苗情,適當增施鉀肥,加速籽粒灌漿。

  ——儲備技術成熟。

  近年來,對水稻洪澇災害研究比較多,減災技術成熟。對揚花期前的田塊,可排出積水后加強水分調控和肥料運籌,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對揚花后的田塊,可割苗蓄留再生稻,一般洪水退后3—5天割苗。割苗前及時追施速效氮肥,確保再生稻大穗多穗高產,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災害損失。

  晚稻生產再獲豐收有保障

  洪澇災害導致部分晚稻秧田被淹,秧苗素質偏差,苗高苗弱、返青期延長,不利于晚稻穩產高產。但王戈表示,晚稻生產存在種植面積增加、技術儲備充足等有利因素,只要田間管理措施到位,晚稻生產再獲豐收有保障。

  ——面積有望增加。

  早稻作為雙季稻的第一季,不僅影響當季,還會影響下茬晚稻。今年早稻面積增加為晚稻面積增加奠定了基礎。當前,各地正在積極開展災后恢復生產,確保晚稻種植面積。

  ——技術應用到位。

  今年早稻讓茬后,各地十分重視防災減災技術落實,施好肥、打好藥,做到了搶時栽插,以密補遲,基本苗足。同時加強水肥調控,促早發快發,加快生育進程。

  ——減災技術完善。

  對于秧田被毀,無法栽插的田塊可因地制宜“早翻晚”,科學選擇適宜的早稻品種,盡快搶晴播種,同時加強播后病蟲草害防控,可有效減少災害損失。

  專家表示,我國地域寬廣、幅員遼闊,生態類型多、資源稟賦各異,災害往往是區域性的、階段性的,一個區域或一季作物受災,并不等于全年和全國減產。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斷增強。從全國范圍看,氣候復雜多變,每年都有受災減產的區域,也有無災增產的地方,總量上實現相互補償,空間調節余地大。從水稻本身看,有一定的群體自我調節和產量構成因素的補償能力,個體和群體相互依存和制約**終形成不同的產量結構,比如畝穗數減少了,一定程度上穗粒數就會增加。

  王戈認為:“只要強化災情監測預警、強化防災減災預案落實,只要應對措施到位、補救技術得當,同樣可以獲得豐收。”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paper.people.com.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北海市| 揭阳市| 绥化市| 夹江县| 凤城市| 称多县| 穆棱市| 方城县| 南漳县| 安化县| 沐川县| 虞城县| 武义县| 拜泉县| 台北县| 崇左市| 云和县| 久治县| 漳浦县| 元阳县| 开原市| 夏邑县| 陵水| 屏南县| 策勒县| 朝阳县| 伊春市| 阳曲县| 昌江| 华亭县| 拉萨市| 湘阴县| 徐汇区| 玛纳斯县| 巴楚县| 馆陶县| 洪雅县| 磐安县| 乌海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