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各地積極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各地積極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丘陵山區是我國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貧困人口的集中地,分布在19個省區市的1400余個縣市區,其耕地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但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許多地方田間缺乏機耕道路,田塊細碎,高低不平,“牛進得去、鐵牛進不去”,農機“下田難”“作業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丘陵山區農田作業基本條件建設和農業機械化發展,《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明確提出,推進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重點支持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各有關省份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支持投入,強化試點示范,積極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重慶、山西、湖北、湖南、廣西、甘肅等省份共計投入資金76億元,完成農田宜機化改造面積近350萬畝,目前丘陵山區累計改造面積達790萬畝。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財農〔2019〕46號),明確將土地平整和田間機耕道作為補助資金的重要用途。丘陵山區省級人民政府將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列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或實施方案重要內容。重慶市修訂《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專門增設了農田宜機化改造章節。廣東省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通知》,提出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把“宜機化”作為重要目標,規范田間道路、田塊長度寬度與平整度,改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
二是增加財政投入。各地通過設立省級財政專門資金、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整合涉農資金等方式,增加農田宜機化改造投入。按照“誰改造,誰受益”和“先建后補、定額補貼、差額自籌”的原則,今年各地已投入省級財政資金15億元,引導市縣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農業生產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公司、農民合作社及村集體等多種主體投入資金7億元開展宜機化改造。重慶市今年投入3億元開展改造試點,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從高標準農田中安排試點資金。貴州省通過壩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獎補,支持壩區開展土地宜機化建設。廣西堅持與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優先開展優勢農產品農田宜機化改造。寧夏利用貧困縣資金整合政策,聚集資金開展連片治理、平整土地、小田并大田的農田建設,便于機械化耕作。
三是開展技術指導。2019年,農業農村部制定印發《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指引(試行)》,并成立全國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專家組,強化技術指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與財政等有關部門聯合,通過開展試點,探索農田宜機化改造模式,合力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重慶市組建專家組和專家工作室,加強項目建設指導和技術培訓,2019年以來農田宜機化改造試點面積達20萬畝。山西省制定出臺了《山西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試點項目技術規范》,建立了統一的技術標準,并加強培訓和專家指導。
當前,農田宜機化改造已成為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路徑,并在社會上形成了廣泛共識。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大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的推進力度,組織開展專項調研,指導有關省份摸清需求,完善標準規范,加強宣傳培訓,加大試點示范,持續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