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改革開放獲紅利策馬揚鞭再奮蹄 ——記勇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秀
改革開放獲紅利策馬揚鞭再奮蹄 ——記勇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秀
編者按:為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示農業(yè)機械化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貢獻、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弘揚農機化行業(yè)人士不懈奮斗、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中國農業(yè)機械化協會開展了“紀念農業(yè)機械化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動。活動得到了廣泛響應,各界人士積極投稿,參與活動。經組委會初步審核,決定遴選部分優(yōu)秀文章加以刊發(fā),以饗同仁。
改革開放獲紅利策馬揚鞭再奮蹄——記勇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秀
作者簡介:裴麗琴
勇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部長
1978年偉大的改革開放,給了中國一代企業(yè)人機會,中國企業(yè)家成長了。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這40年,也是中國經濟和科技力量飛速發(fā)展的四十年。白駒一瞬,時代在變化,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改革開放催生奇跡的“四十年”,是一代人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成果。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改革開放是一代人的光榮使命,一代一代人奮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責任感,才能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王世秀,這位76歲的老人,既是勇猛機械傳奇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勇猛機械的掌舵人。他出生于山河破碎年代,成長于百業(yè)待興之時,發(fā)跡于改革開放大潮。
童年時期,同那個年代很多家境貧寒的老百姓子弟一樣,王世秀很小就在家務農,9歲才開始入學,15歲小學畢業(yè)就去當學徒工。只上了這六年小學的他,過早感知到生活的艱辛,心性也提前成熟。
當時正值國家大搞工業(yè)建設。1958年,王世秀到當時很有名氣的北京汽車制造分廠(后改為北京齒輪總廠)當了學徒。雖然,沒有上過什么學,但是王世秀喜歡學習和鉆研東西。進廠3個月評為先進青年,后又被評為北京市五好職工。到1965年,通過在工廠夜校,他學完了中專的所有課程。
王世秀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很多同齡人沒有掌握的技能。也因此,又擔當起車間工藝員、車間調度、工段長以及車間副主任、生產科副科長以及一個聯合廠廠長。這中間他的領導組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上世紀80年代中期,王世秀在北京汽車橋廠當過4年的副廠長,跟那里的財務會計學習了不少財務知識。這些經歷無疑對他后來做自己企業(yè)很有幫助。他自己經常說,“我的這點知識都是解放后國家和共產黨培養(yǎng)的。”
王世秀非常愛好學習、愛好鉆研,從小學水平,自學到中專,又抽空上電大學習,以業(yè)余中專之學歷啃下高等數學課程。后來的人生中,這種能吃苦、好鉆研的勁頭繼續(xù)保持下來。時至今日,古稀之年,他還帶著員工親自下田搞試驗、改進產品。微信興起之后,王世秀注意研究微信上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識,稱從中“學了不少東西,有好多不錯的文章”。
話說到了1980年代初,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家里比較困難,大兒子王勇覺得改革開放的形勢很好,就去下海做起了企業(yè)。但是,由于初試鋒芒,又缺少經驗,王勇初期做的非常艱難。
當時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一股創(chuàng)業(yè)浪潮席卷全中國,一個個創(chuàng)業(yè)先行者向社會宣告著自身的價值所在,成為了各行業(yè)的領航者。這些都對年近半百的王世秀觸動很大,心中也萌生想法。
那年,時任北京市汽車橋廠副廠長的王世秀審時度勢,毅然辦了內退,同大兒子王勇一起下海創(chuàng)業(yè),并**終干出了一番事業(yè)。后來,事實證明,只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敢于拼搏的人,才真正獲得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
1989年,出于對齒輪箱市場的熟悉,王世秀決定從汽車變速箱和分動箱入手,給吉普車供貨。從采購到裝配就只有他們父子二人。就這樣,他們的事業(yè)“蝸居”在樓梓莊15平的小作坊內,搖晃起步!而這里也就是王世秀與兒子王勇創(chuàng)業(yè)的起點。
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不久,一次行業(yè)配套會上,新疆收割機廠的供應部經理提到:“我們生產小麥收割機的變速箱急缺,我都要給供應商下跪了,就是做不出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農機市場當時正值火暴,王世秀幾乎毫不猶豫的說:“我給你做,你驗收合格,咱們再說配套的事。”
圖紙一到手,王世秀帶著王勇親自跑外協廠采購零部件,夜以繼日的用了一個月功夫就造出了十臺。“變速箱行走沒聲”,收割機廠總工聽了工人的匯報,不信,叫來公司負責生產的副廠長一起親自開著車上去聽,怎么可能沒聲呢!那邊不停的試驗,王世秀在一旁心里樂開了花。
那天晚上,客戶公司給王世秀擺下了“慶功宴”,陪同的還有其他收割機企業(yè)的幾個廠長,這個要50臺,那個要100臺,作為配套廠家,王世秀第一次感到了來自主機廠的尊重。
就這樣幾年下來為新疆2號小麥收割機供變速好幾萬臺,全國第**!這真是,父子同心,黃土變金!
十年后的1999年,由自然人王世秀、王勇父子發(fā)起成立了北京亨運通機械機械有限公司。而玉米收割機在當時還算是一個“罕見”的龐然大物,一個國家也尚未發(fā)展起來的行業(yè)。只做過配套的王世秀知道,這個市場正在興起,目前正是一個好時機。于是,亨運通立刻投入了大量資金布局整車生產線,迎難而上勵精圖治。
經過與清華大學教授合作并學習國外先進技術,2000年9月,針對東北市場的第**臺“勇猛”牌大型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終于誕生了。經過多次的改進試驗,終于在1000畝的玉米收獲試驗中完全達到國家標準,順利通過了行業(yè)專家的鑒定。在北京馬駒橋,北京亨運通的車間里,員工們?yōu)槭着_玉米機的研制成功熱烈慶祝!中國玉米機的拓荒者應時而生。
2002年至2005年期間,北京亨運通機械有限公司致力于對玉米收獲機進行進一步完善性能,優(yōu)化設計。主要以產品的適應性、可靠性、安全性為基礎,每年都按計劃穩(wěn)步推出新型產品,逐漸在哈爾濱、佳木斯等主要玉米種植地區(qū)得到成功的推廣。
隨后的這些年來,公司一再擴大規(guī)模。2013年公司遷至天津寶坻,成功的成立了勇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并建設成為了年產萬臺的玉米機生產基地,對振興天津農機工業(yè)、拉動當地的農機產業(yè)鏈做出了很大貢獻。
2015年底,勇猛機械以5000臺的產銷量登頂中國大型玉米機領域,行業(yè)里也獲得了“玉米收獲專家”的美譽!
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之后,王世秀沒有停下來休息一下,而是,在科技創(chuàng)新、產品研發(fā)上狠下功夫。2016年,是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勇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緊跟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承擔了國家“十三五”中玉米聯合收割機研發(fā)任務。項目正在有序進行中,新品樣機也得到中國農機研究院初步確認。
同時,公司結合國家政策以及用戶的需求,逐步形成了勇猛系列玉米收獲機:適應大中小地塊作業(yè)用的從兩行到八行的勇猛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系列;為響應國家糧改飼的政策,研發(fā)了圓盤及往復式青飼料收獲機系列以及未來市場需求的籽粒直收型谷物聯合收獲機三大系列產品;并做出了研制穗莖兼收玉米收獲機的決策。
同年,王世秀提出公司戰(zhàn)略調整,“走出國門、引進技術、加速研發(fā)。”在學習國際先進技術,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公司在產品研發(fā)、改進、實踐中反復進行。每每新產品落地,成為又一個用戶發(fā)家致富好幫手的時候,也是王世秀**高興的時候。
2018年,新研制的穗莖兼收玉米機為廣大養(yǎng)殖戶帶來了福音。“玉米地里無浪費,勇猛過處都是錢”。過去只能燒掉的莖稈都化作了養(yǎng)牛戶的飼料。
2018年,“勇猛”成功開啟了海外之旅,勇猛玉米收獲機走向了國際。
王世秀曾說:我在工廠工作了幾十年,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機會,我和兒子也做起了企業(yè)。起初我就覺得我國農機行業(yè)比較落后,但也恰恰是我們企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我要從中找到適合的產品,解放農村的勞動生產力。所以我們就干起了玉米收獲機,而且,我們要干就要干出好農機產品。出好的產品,讓農民滿意,真正的把農民從辛苦的勞動當中解放出來!王世秀認為自己從事農機行業(yè)是命運的選擇。
耕耘于中國機械及農機行業(yè)60年,從事玉米收獲機專業(yè)研發(fā)生產20年。他深知中國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現狀,雖年過古稀卻依然以其鍥而不舍的精神工作在一線,為中國玉米機械化發(fā)展貢獻著力量。而由他領導的勇猛玉米機產品也在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他為實現中國農機強國夢奮斗不止!
文章來源:中國農機化協會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