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作物秸稈利用機會與挑戰并存
農作物秸稈利用機會與挑戰并存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農作物秸稈,屬于農業生態系統中一種十分寶貴的生物質能資源。有學者算過一筆賬:如果能將秸稈在農村就地變為國家急需的工業原料,實現產業化,吸納農村勞動力,將給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如果能轉化我國每年7億多噸秸稈的50%,將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前景十分誘人。不過,農作物秸稈處理和綜合利用這片藍海挑戰與機會并存,需要技術,也需要智慧。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認為:
張子雨:立冬已過,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遇到一個問題:秸稈咋辦?**傳統的焚燒處理并不符合現在的環保要求,而且《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規也已規定,焚燒秸稈要被罰錢甚至拘留。
對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中央財政每年都安排上千萬扶持資金,這也給探索秸稈利用的新方式提供了新的動力。
實際上,在網上搜索一下就能發現,秸稈綜合利用的辦法至少有10種以上,如果利用充分,其實秸稈一點都剩不下。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會產生7億多噸的秸稈,秸稈處理的市場規模可能高達10億元。如果能夠充分利用,不但能夠產生收益,還可以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
有了這么多的利用方式,為什么秸稈的處理現在還存在各種問題呢?這可能是市場問題。秸稈利用的商業化方面,目前還沒有產生知名的大型企業。在現有的環境中,圍繞秸稈還是有不少探索的空間。在成都就出現了一些專門收購秸稈的人。有人說,勤快點的人一個月能掙1萬塊錢。這些秸稈被專門送到生物技術公司,公司會把秸稈用機器打碎、加工,就變成了很好的有機肥。吉林則已經有了一些秸稈炭化還田的環保項目。可見,只要愿意去辦法,秸稈處理就能帶來新機會。
不過要利用這些機會,必須有充分的準備。一方面,如何貫徹好秸稈循環利用的政策,需要管理部門的引導和推動,把秸稈處理提到適當的高度上,是相關工作能夠完善開展的一大基礎。
另一方面,秸稈處理的市場是巨大的,如何開發要靠市場參與者探索。收購,加工處理,物流運輸等都蘊藏著豐厚的經濟效益。
- 游客發布于2018-11-16 17:19安徽一30MW的 生物質發電廠燒出來的灰無法處理,請有需要的人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