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陜西省切實做好2018年“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通知
陜西省切實做好2018年“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通知
各設區市農機(農業)局(中心、委)、楊凌示范區農業局,韓城市農機中心:
秋糧是我省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抓好“三秋”機械化農業生產,不僅能確保秋糧顆粒歸倉,而且對奠定明年夏熟作物的生產基礎,實現糧食持續穩產、農民持續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切實做好“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早動手,搞好前期備戰
各地要立即動手,切實做好前期備戰工作。一是機具檢修。要組織精干技術力量深入基層、進村入戶,幫助指導機手對投入作業的機具全面進行檢修、調試和保養,確保有足量的農機具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作業。二是技術培訓。要圍繞當地主推技術和各類技術推廣項目實施,復訓、新訓和新購機無證人員考核發證相結合,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工作,努力提高機手駕駛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三是供需銜接。要組織農機管理技術人員深入鄉村,組織有機戶和無機戶簽訂作業合同,落實地塊和作業面積,搞好機具供需銜接。四是物資儲備。要督促農機生產、銷售和維修企業提早動手,廣辟貨源,圍繞“三秋”農機化生產備足所需機具和易損配件,保證有效供應。五是預案制定。各地要充分考慮到“三秋”期間陰雨較多的天氣狀況,提前制定應急預案,保障“三秋”機械化作業順利進行。
二、突出重點,組織農機作業
各地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措施落實,突出抓好玉米水稻馬鈴薯機收、小麥機播、秸稈利用和深松整地等“三秋”農機化生產重點工作,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一是提高玉米水稻馬鈴薯機收水平。要采取機補政策傾斜,增加聯合收割機數量;強化技術服務,提高作業效率和搞好供需銜接,促進共同利用等措施,努力提高機收水平。二是提升小麥機播質量。要搞好農機農藝融合,加強機手技術培訓和作業質量監督檢查力度,大力推廣小麥寬幅帶狀播種、三密一稀播種、15-20厘米等行距播種等技術,進一步提升小麥機播質量,從播種環節為明年夏糧增產奠定堅實基礎。三是搞好秸稈利用。要突出秸稈青貯和直接粉碎還田等機械化利用技術,加大技術推廣和監督檢查力度,努力提高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水平,為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再做貢獻。四是搞好深松整地。要抓住秋播整地的有利時機,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工作方法,多種措施并舉,努力擴大深松整地作業面積,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挖掘糧食增產潛力。
三、優化服務,提升作業水平
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組織開展全方位優質服務工作,提升“三秋”農機作業水平。一是信息服務。要依托農機直通車等互聯網和手機APP,采取開通服務電話、編發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及時發布“三秋”農機作業市場信息和氣象服務信息,引導機手有序流動,組織搞好訂單作業和托管服務,提高農機作業效率。二是技術服務。農機技術推廣機構要與農機生產(銷售)企業加強溝通協調,選派業務技術骨干,開展技術巡回指導、售后和“三包”服務,構筑技術服務保障線。三是社會化服務。要指導協調農機維修、農機零配件和農用油料供應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延長營業時間,開展優質服務,有條件的地方要送油、送修、送零配件到田間地頭,提高農機使用效率。四是協調服務。要加大機具供需協調力度,確保農機戶有活干、無機戶有機用,提高農機共同利用水平。
四、嚴格監管,保障安全生產
“三秋”農機化生產期間是農機事故易發期高發期。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安全宣傳教育,普及農機安全常識,切實提高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識。要合理調配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加強與公安交通管理等有關部門的配合,嚴厲查處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無牌行駛、無證駕駛、疲勞駕駛、超速超載和違章載人等違法違規行為,**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確保“三秋”農機安全生產。
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指導農機質量投訴機構,切實做好“三秋”期間的農機作業質量、維修質量和售后服務質量的監督檢查,做好爭議的調解處理工作,維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五、加強領導,促進順利進行
“三秋”生產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對“三秋”農機化生產的組織管理水平是考量各級農機管理部門組織協調能力的關鍵。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形成農機主管部門牽頭,農機管理、監理、技術推廣和培訓等機構各司其職、聯動協作的組織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組織協調各類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創新服務方法,拓展服務內容,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全力促進“三秋”農機化生產順利進行。
各地要落實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管理司農業機械化生產信息報送制度,確定專人負責,加強與當地農業部門的信息交流與溝通,按照及時準確的要求,從9月中旬起,每周二12:00時前通過“全國農機化綜合管理系統”上報作業進度,“三秋”工作結束后,各地要認真搞好總結,于10月25日前將書面總結上報我局管理法規處。
陜西省農業機械管理局
2018年8月24日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