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制造業轉型升級可多關注小眾產品
農機制造業轉型升級可多關注小眾產品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近兩年,農機市場悄然火熱了起來。雖然2017年農機市場的表現一般,但很多人對2018年的農機市場抱有“V”型反轉的期待,認為農機市場會出現價格反彈。不過事實總是事與愿違,去年至今,農機企業普遍期待的反彈一直沒有出現,市場信心也因此發生了很大變化。
今年,各地企業對農機市場的期望有所降低,有人認為,未來農機市場可能會呈現“L”型走勢,也就是持續低位徘徊。那么,當前的農機價格走勢究竟應該如何判斷?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認為:
徐春暉:自2015年開始,我國的農機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時期,特別是受到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持續調整、國Ⅱ升國Ⅲ、主流農機產品市場飽和、用戶購買能力降低等因素的影響,整個農機行業可以說“哀鴻遍野”。業內人士普遍寄予期待今年的市場反彈并沒有如期出現,而進入“三夏”農忙的5月份,往年熱鬧非凡的農機市場繼續延續了去年的蕭條行情。生產企業更是對市場缺乏信心,整個農機市場彌漫著失望、悲觀的氣氛。
其實造成農機市場行情遲遲沒有起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整個市場需求的疲軟。近年來,隨著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消費需求飽和,我國大量農機產品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存量供給遠遠超過市場需求;二是企業產品創新能力,研發能力差。在連續十余年的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剛性需求拉動下,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是整個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三是小眾農機產品,難以支撐整個行業增長的“重任”。還有,就是低價傾銷,打價格戰,嚴重干擾市場正常運行。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我國農機市場呈“L”型波動還將維持一段時間,但“L”型農機市場也將倒逼行業的創新升級。所以,在當前農機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作為農機裝備的中堅力量的農機企業,還是應當從自身做起,“唯有變革才是正道。”要積極尋求農機企業自身的發展方向,實現農機企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面對當前農機市場的“寒流”,既不能消極悲觀,也不能無所作為,應該主動把危機當作發展機遇,根據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
其實,推動農機制造業轉型升級,不妨多關注小眾農機產品和經濟作物機械的研發、生產,積極打造差異化、多元化的產品,不斷提升競爭力。比如,在保證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發展需求的同時,還要發展農機裝備的多樣性,為經濟作物、山區丘陵地區和農村各業生產機械化發展提供有效供給,滿足農業生產和農民群眾對新型農機的不斷需求。
我個人認為,我國農機市場需求仍然存在,農機向綠色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未來總體發展有望穩中向好;并且,隨著農機補貼政策不斷調整與完善,農機補貼資金將重點向農村合作社等規模農業主體及中高端、綠色、智能產品傾斜,農業機械化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具有品牌、技術、規模、服務優勢的領先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在經歷了2016的動蕩,2017年的艱難之后,我們也相信,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響下,屬于農機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