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業強不強,關鍵看品牌!
農業強不強,關鍵看品牌!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提出,要在2018年“開展中國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再遴選推介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業品牌”,為提高我國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找到了主攻方向。堅持品牌強農,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是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迫切要求,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
農業強不強,關鍵看品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指出,“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就是信譽、就是信用、就是市場號召力。”品牌為綱,綱舉目張。如果說中國農業是一項雜糅多條產業鏈、多種要素耦合的系統工程,那么品牌則是貫穿始終、從消費端倒逼生產端的一條主線,引領著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之中,面對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現代農業亟須提質增效的局面,大力推進品牌強農不僅是時代的選擇,更是人民的期盼。
推進品牌強農,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近年來,我國農業品牌建設發展迅速,取得許多成績,也面臨一些問題,諸如農業品牌地區間、品種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品牌培育模式和手段較為單一,品牌還未形成與消費結構相適應的層次等問題。農業品牌制度如何完善,產業布局怎樣規劃,服務體系和長效投入機制如何搭建?推進品牌強農,迫切需要從國家層面制定整體的戰略構思和框架布局。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我們要把構建農業品牌發展戰略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傳統文化、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及產品為基礎,把標準化建設、營銷渠道和方式創新、科技體系支撐、金融支持等與品牌建設相結合,努力創建農業品牌發展的思想和理論體系,形成完整的品牌戰略路線圖,繪制農業品牌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以統籌全局的戰略眼光,下好品牌強農全國一盤棋。
推進品牌強農,要充分挖掘和轉化優質特色農業資源。縱覽神州大地,洛川蘋果、五常大米、西湖龍井、贛南臍橙……如一顆顆明珠,點綴在中華農業品牌的璀璨版圖上。千百年來,我國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種養方式和人文歷史,形成了品類豐富、形態多樣的優質特色農業資源,它們不僅是大自然和農耕文明的寶貴遺產,更是當前推進品牌強農的資源富礦。推進品牌強農,要對優質特色農業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將它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如何挖掘和轉化?首先,要立足資源特色。深刻把握優質特色農業資源的產地環境、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突出品牌建設的深厚內涵。其次,要學會倚“特”而立,注重挖掘優質特色農業資源的特質、特點,突出差異性,走“人無我有”的品牌發展之路。**后,要做到向“高”而行,追求高品質、進軍高端市場、實現高效益,突出優質性,走“人有我優”的品牌崛起之路。
推進品牌強農,要提高品牌農業的產業化水平。市場是檢驗農產品品牌化程度的試金石。一個地區品牌知名度的高低,除了比拼產品品質和宣傳推介之外,更為根本的還在于該地區的市場成熟度和產業基礎如何。中國要實現農業品牌化發展,必須要解決生產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營銷方式落后等問題。大力推進品牌強農,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為品牌建設引路人的主導功能,加快整合區域內各項經濟要素,打造全產業鏈條,提升標準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同時,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服務功能,不斷優化農業品牌發展的社會環境。**后,鼓勵并促進生產經營主體積極開展品牌建設實踐,創新品牌培育和發展模式,推動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和農戶品牌聯動發展的金字塔格局。
推進品牌強農,要積極參與農業國際競爭。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品牌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其發展和世界經濟息息相關。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并非農業強國,不少農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但卻缺少一批在國際市場上叫得響的名優品牌。品牌建設滯后已經成為中國農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短板。大力推進品牌強農,要積極借鑒國際品牌建設及管理經驗,形成國際化戰略意識和國際洞察力,不斷提升農業品牌自主創建能力。國際農業品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尖端”與“特色”的競爭,“尖端”主要靠科技創新加以支撐,“特色”則主要由民族文化承載。只有充分參與國際競爭,通過“與狼共舞”不斷提升競爭力,才能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輪驅動下不斷叫響民族品牌,才能在高手云集的國際農業品牌之林中書寫中國農業品牌的輝煌歷史。
“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奏響了我國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為提質導向的主旋律三部曲,中國農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緊緊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以2018“農業質量年”為契機,“干”字當頭、“實”字為先,在目標任務上再聚焦,在工作思路上再梳理,在政策措施上再加力,共同推動中國農業這艘大船向著高質量發展階段破浪前行!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