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重慶印發《重慶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運行內部控制制度(試行)》的通知
重慶印發《重慶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運行內部控制制度(試行)》的通知
委屬有關單位,機關有關處室:
為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強化對內部權力運行的制約,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制約和監督體系,我委制定了《重慶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運行內部控制制度(試行)》,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重慶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8年1月2日
重慶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運行內部控制制度(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強化對內部權力運行的制約,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制約和監督體系,結合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運行內部控制,是指通過合理界定崗位職責、細化業務流程、采取有效措施,對本部門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
第三條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應當遵守本制度。
第四條實行內部控制制度,遵循下列原則:
(一)覆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全部范圍;
(二)覆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全部崗位及人員;
(三)貫穿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內部權力運行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
(四)貫穿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崗位管理、職責分工和業務流程全環節;
(五)保障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權力規范、有序、科學和高效運行。
第五條內部控制制度實行市委農工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市農委分管領導發揮決策作用,負責領導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市農委農機裝備處負責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制訂,通過建立工作機制和內部職責分工等方式共同做好內部控制工作;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承擔農機購置補貼具體業務。
第二章工作機制
第六條根據工作職責,對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實行內部控制制度管理:
(一)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確定;
(二)補貼資金預算下達;
(三)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確定;
(四)補貼產品分類歸檔管理及系統錄入;
(五)補貼政策落實績效考核。
第七條實行內部控制制度,按照下列議事決策機制和內部監督機制組織進行:
(一)民主決策機制。堅持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重要工作事項由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研究提出意見,并報分管領導審定;重大技術性事項由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組織專家組提出意見,并報分管領導審定;重大事項提請市農委主任辦公會議審定。
(二)內部監督機制。自覺接受紀檢部門的紀律監督、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司法部門的司法監督。對紀律監督、審計決定和專項檢查以及在司法監督中發現的問題,應嚴厲查處并認真整改,相關問題及時向委領導請示報告。
(三)崗位責任制。實行崗位責任制,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市農委農機裝備處處長帶頭嚴格遵守紀律,認真執行農機購置補貼各項制度。農機裝備處全體成員認真履職盡責,確保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管理工作高效運行。
(四)管理層級權限。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實行市委農工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市農委分管領導負責農機購置補貼全面工作,對市委農工委和市農委主要領導負責。市農委農機裝備處處長負責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工作,對委分管領導負責。市農委農機裝備處每位工作人員,按照各自分工負責本崗位工作,密切配合、互相協作做好工作;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具體工作。
(五)制衡控制機制。合理設置工作崗位,明確崗位職責權限,使內部各項管理工作,都經過具有互相制約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控制環節才能完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減少和消除管理風險,確保政策安全、完整和規范運行。
(六)專家審議機制。市農委組建專家庫,對補貼機具種類范圍、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測算、補貼產品分類歸檔等由專家組審議。成立專家組應在專家會議前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組人數,根據工作量確定,一般為5至9人。專家組審議后,對審議結果形成專家組書面意見,并由專家組全體成員簽名確認。專家組會議由市農委農機裝備處負責組織。
第三章內控流程
第八條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在市農委農機裝備處設置經辦崗、監管崗、管理崗和會審崗,負責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工作。
(一)經辦崗。承擔補貼機具種類范圍、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測算、補貼資金預算下達、補貼產品歸檔、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等工作。
(二)監管崗。承擔補貼產品違規經營行為查處、投訴舉報調查處理和補貼監督管理等工作。
(三)管理崗。負責對經辦崗、監管崗辦理結果審查核定。
(四)會審崗。對重大事項由市農委農機裝備處召開全體會議討論提出意見。
第九條補貼產品機具種類范圍確定,按照下列要求組織實施:
(一)區縣(自治縣)農機化主管部門結合主要農作物生產、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區域內特色產業等所需機具實際,以書面形式向市農委提出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增減建議,具體由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負責收集整理。不接受產銷企業有關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增減建議;
(二)市農委農機裝備處會同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對區縣(自治縣)建議,按照實踐性、成熟性等原則進行初步研究,對增減理由比較充分的,可進入專家評審程序。評審原則由農機裝備處會同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提出;
(三)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組織成立專家組,下達評審任務。專家組根據評審原則對區縣(自治縣)建議進行審議,形成專家組意見后,提交市農委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專題會議審定,并及時向社會發布。
(四)政策實施周期內,如有年度補貼產品機具品目增減需求的,按上述程序重新組織研究。
第十條補貼資金預算下達,按照下列要求組織實施:
(一)申報。區縣(自治縣)農機化主管部門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綠色生態導向、購機意愿等實際開展資金需求測算,會同區縣(自治縣)財政部門聯合向市農委、市財政局提出補貼資金需求申請;
(二)初審。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經辦人員根據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上年度各地補貼資金執行、主要農產品產量、違規處理等因素對區縣(自治縣)補貼資金需求申請進行形式審核,并提出補貼資金分配初步方案;
(三)會審。市農委農機裝備處會同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對資金分配初步方案進行研究,并提出補貼資金指標分配意見;
(四)審定。市農委農機裝備處將補貼資金指標分配意見報市農委分管領導審定后,商請市財政局對補貼資金指標進行預算下達;
(五)實施。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根據市財政局補貼資金預算下達文件,將資金指標數額錄入重慶市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并通知各實施單位開展工作;
(六)調劑。政策實施中,市農委農機裝備處協商市財政局農業處強化對區縣(自治縣)資金余缺動態調劑,減少資金大量結轉。
第十一條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確定,按照下列要求組織實施:
(一)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對補貼產品進行分類分檔及補貼額測算,提出分類分檔及補貼額測算建議后,報市農委農機裝備處初審;
(二)經市農委分管領導同意后,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組織專家組,對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的測算結果進行審議,并形成專家組審議意見;
(三)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牽頭起草專家組審議工作報告,并連同專家組審議意見報委分管領導審閱;
(四)市農委分管領導審定同意后,將我市農機購置補貼額一覽表向社會發布公告;
(五)政策實施周期內,如有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需要調整的,按上述程序重新組織研究。
(六)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測算原則上依據上年補貼系統數據同檔主流產品市場銷售均價進行,測算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同時要加強與周邊省份溝通協商,保持分檔和補貼額相對統一穩定,避免年度間、省際間差距過大;
第十二條補貼產品分類歸檔管理及產品錄入系統,根據需求原則上每季度組織一次,按照下列要求組織實施:
(一)發布通知。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通過重慶市農機化信息網(或重慶市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向社會發布補貼產品自助歸檔通知;企業按照自愿原則參與自助歸檔并按規定提交有關資料;
(二)形式審核。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對企業提交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后,開展形式審核工作;
(三)產品資質。產品應獲得農業機械鑒定證書(農業機械推廣鑒定證書);或獲得農機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或列入農機自愿性認證采信試點范圍,獲得農機自愿性產品認證證書;
(四)專家審議。市農委農機裝備處負責組織成立專家組,由專家組對通過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形式審核后的產品進行分類歸檔審議,并提出分類歸檔審議意見;
(五)集中公示。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牽頭起草專家組審議工作報告,并連同專家組意見報委分管領導審閱后,將分類歸檔情況在重慶市農機化信息網上進行公示;
(六)開展復審。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負責對公示反饋意見及申報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牽頭組織召開專家組復審會,對公示反饋的產品分類歸檔意見和情況進行再次審議,并提出審議意見;
(七)結果確定。市農委農機裝備處牽頭起草專家組復審會議工作報告,并連同專家組意見報委分管領導審定,對公示無異議的產品,正式確定為年度農機購置補貼產品;
(八)發布公告。市農委以文件形式對被正式確定為年度農機購置補貼產品信息發布公告;
(九)錄入系統。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依據公告,將補貼產品相關數據及參數錄入重慶市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
(十)檔案管理。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要按照檔案管理要求,及時將企業申報的分類歸檔材料及專家組審議意見做好歸檔保存工作。
第十三條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工作由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根據農、財兩部有關工作要求,對各區縣(自治縣)農機推廣機構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考核,并按照下列要求組織實施:
(一)啟動工作。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根據年度工作情況,適時下發工作通知,集中一段時間,組織全市開展考核工作;
(二)自評自考。區縣(自治縣)農機推廣機構根據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要求內容,組織開展績效自評,形成自評報告并按照時限要求上報;
(三)市級考核。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匯總各地自評報告,組成市級評審組,開展初審、復審和實地抽查工作;評審組按照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制訂的評分原則,對各地延伸績效管理考核評分,形成綜合性評審報告,報告需說明扣分原因、存在問題等;
(四)匯總報告。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匯總評審組工作報告和考核結果,報市農委農機裝備處及分管領導審定;
(五)結果運用。根據市農委分管領導審批意見和有關要求,綜合運用考核結果。
第四章風險管控
第十四條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主要存在下列風險點:
(一)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確定。風險點是程序不嚴謹、不規范、不切實際,補貼范圍確定存在較大隨意性。
(二)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確定。風險點是程序不嚴謹、不規范;基礎數據不全面、不準確;測算范圍不適當、測算方法不科學;實際情況不清、脫離實際;容易出現隨意性。
(三)補貼資金預算下達。風險點是存在較大隨意性,未能及時滿足各地需求。
(四)補貼產品分類歸檔。風險點是收受企業好處或違反相關工作規定。
(五)補貼產品管理及系統錄入。風險點是程序不嚴謹、工作不規范和不實行制衡控制機制,容易形成工作紕漏。
(六)補貼政策落實績效考核。風險點是延伸績效管理考評針對性不強,過程不規范,結果不客觀。
(七)違規行為查處和舉報投訴處理。風險點是收受企業好處,對反映問題的舉報投訴不開展調查核實,對已查實的違規問題不按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五條防范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確定風險,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綜合考慮我市地形地貌特點、產業導向、綠色生態發展要求、技術進步程度、機具監管難度、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成效等因素科學研究和確定,并結合實際加強調研,不斷創新完善和動態調整,力求科學、審慎確定補貼范圍。
(二)組織專家結合上述所列因素對新納入補貼范圍的機具品目進行評估,把相對成熟且經評估合格后的機具品目納入補貼范圍。
第十六條防范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確定風險,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力求全面客觀。組織專家組對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測算結果進行審議,力求客觀公正,符合我市實際;
(二)落實反饋機制。對補貼產品分類分檔及補貼額專家審議結果,由市農委審定后,向社會發布公告。
第十七條補貼資金預算下達風險,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充分考慮需求。完善補貼資金分配的前期準備工作,匯總分析各地資金需求情況,根據“總量控制,動態管理”的原則,滿足各地補貼資金需求;
(二)加強部門溝通。密切監視區縣(自治縣)補貼資金使用進度情況,積極與財政部門溝通,對資金結轉量大的地區不安排或少安排資金,強化資金余缺動態調劑,加快預算執行,避免出現資金大量結余。
第十八條防范補貼產品分類歸檔風險,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強化多因素分析。綜合考慮技術進步程度、農機農藝結合、機具監管難度等因素,緊密結合實際,科學研判、綜合確定,力求科學準確;
(二)加強科學評估。組織專家組審議,發揮專家智慧力量,力求科學、公正,符合我市市情;
(三)執行標準規范。按照農業部有關產品推廣鑒定、檢驗鑒定、定型鑒定以及相關行業標準等開展工作。
第十九條防范補貼產品管理及系統錄入風險,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科學設崗明責。明確崗位責任,實施分崗、分人、分工管理;
(二)建設制衡機制。明確崗位職責權限,使內部各項管理工作,都經過具有互相制約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控制環節才能完成。
第二十條防范延伸績效管理風險,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強化制度落實。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工作,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績效指標,提高績效指標的針對性,組織開展績效管理培訓,提高區縣(自治縣)農機推廣機構對績效指標的理解認知水平;
(二)強化抽查監督。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評估區縣(自治縣)農機推廣機構工作報告,組成專家組,積極開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工作的抽查,抽查結果納入績效管理;
(三)強化考評機制。績效考核實行專家負責制,對區縣(自治縣)農機推廣機構補貼實施工作績效評分和考評結果形成報告;
(四)強化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綜合運用到各項工作之中。
第二十一條防范違規經營查處和投訴舉報調查處理風險,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一)明確工作規范。制定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違規經營行為查處工作細則,明確企業責任義務、處罰分類、查處程序等內容;
(二)查處違規行為。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法律程序,嚴格落實法律制度,嚴格依政策查處違規行為;
(三)突出問題導向。公布政策咨詢、舉報、投訴電話,按規定受理投訴、舉報,接受社會監督;
(四)落實各級責任。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各級管理責任,強化農機購置補貼監管市級、區縣(自治縣)、鄉鎮(街道)“三級”監管機制;
(五)加強信息公開。受理的舉報投訴及時向投訴人反饋,查實的違規行為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公布查處結果。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二條本制度由重慶市農業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