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人工智能”種地讓莊稼會“思考”
“人工智能”種地讓莊稼會“思考”
10月26日,我國首個農業全產業鏈人工智能工程“農業大腦”于湖北省武漢市正式啟動。“農業大腦”平臺是基于農業全產業鏈傳感矩陣的人工智能決策體系,將為農業全產業鏈提供數據支撐。工程完成后,平臺將成為中國應用**廣并能夠調配農業生產的超級人工智能。
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副司長李安寧,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農業大腦”工程主創人、藍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中國一拖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王二龍,阿里云云業務總監趙宏亮等參加了此次“農業大腦·精準農業平臺”的發布會。
“農業大腦”: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傳感矩陣
本次發布會的主題是“智慧·開放·共享”。發布會上,“農業大腦”工程主創人張磊做了“當智慧遇上農業”的主題演講,首次完整闡述了“農業大腦”概念,并從技術、用戶以及產業層面詳細介紹了“農業大腦”。
據介紹,“農業大腦”是基于農業全產業鏈傳感矩陣的人工智能決策體系。是以傳感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超級人工智能為技術支撐,新的現代農業形態通過傳感器嵌入到農業研、供、產、銷、服務等的各個環節中,基于3S(RS、GIS和GPS)系統分析土壤和氣候等數據,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處理和運算,像人的大腦指揮身體一樣自如,但**終能作出**合理、**經濟、**高效率的實施與決策。相較而言,人腦無論是對信息的處理速度,處理量,還是決策的科學性,都無法望其項背。
“農業大腦”工程的核心,采用超級人工智能技術,將徹底滲透農產品從耕地、播種、施肥、殺蟲、收割、存儲、育種,直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使農業智能而高效。對于農場主,“農業大腦”可24小時實時監測農產品生長情況,從蟲害、濕度、到田間氣候、土壤品質等數據都可實時更新傳遞。通過預測分析系統可以直接指導農場主的農業生產決策;對于終端消費者,可以通過客戶端軟件,即時看到自己訂購的農產品的生長情況、種植方信息、農產品品牌信息等,真正確保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此外“農業大腦”平臺龐大的數據庫,也將開放給農業科技專家和政府相關部門,對于產業層面,不僅能加速農作物育種,預測天氣變化,監測農業生產環境,還能監察農產品質量,精細化農業服務,甚至調控農產品價格走勢,指導農業生產與銷售。
推動我國所有農業設施裝上“農業大腦”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振興鄉村戰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是振興鄉村戰略的重要內容。但對比歐美農業的現代化程度,中國農業產業在糧食安全、土壤治理、病蟲害預測與防治、結構調整、農產品價格、農副產品消費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痛點。
張磊介紹說:“美國農業技術的核心在于精準農業的應用,信息化、專業化、產業化、規?;木珳兽r業體系,是美國農業傲視全球的主要原因,美國3-5個人能經營規模達530—1333公頃土地的較大農場,美國的糧食出口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中國農業產業的競爭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張磊告訴記者,“農業大腦·精準農業平臺”正是基于中國農業痛點而建立,通過對農業環境與資源數據、農業生產數據、農業市場和農業管理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和分析,從而對相關過程進行指導,實現跨行業、跨專業、跨業務的數據分析與挖掘,以及數據可視化,進而推動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
據了解,“農業大腦”工程將通過聯合更多農業產業鏈上相關企業,推動中國所有的農業設施裝上傳感器,通過實時獲取氣象數據,建立供、研、產、銷、服務等數據系統和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農業資源要素的數據共享,提高農業全要素的利用效率。
打破行業痛點,為用戶提供成套解決方案
發布會上,中國一拖集團黨委副書記、一拖股份公司總經理吳勇做了題為“農業大腦開啟新未來”的主題演講。
中國一拖作為農機裝備制造商,一直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成套解決方案,在為用戶提供耕、種、收全程機械化裝備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涵蓋農藝、農機、農資的農業全價值鏈高效解決方案。
吳勇認為,農機行業的核心痛點源于農民的痛點,農民的痛點多是由信息不對稱導致。中國一拖率先進入數據化、共享化、智能化的“農業大腦”平臺,能夠讓中國一拖為用戶提供‘農業全價值鏈解決方案’的目標更早實現。
“‘農業大腦’是面向農業全產業價值鏈的開放共享平臺,中國一拖作為農機行業龍頭,它的加入對‘農業大腦’的建設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張磊表示,目前“農業大腦·精準農業平臺”已經開發出26大項核心功能,“農業大腦·精準農業平臺”是“農業大腦”工程的第一步,接下來,平臺將進一步了解農業行業的需求,讓農業產業鏈上更多的資源參與進來,使更多的數據進入“農業大腦”。“農業大腦”將會不斷升級進化,通過建立更多的數據模型,開展大數據分析,嘗試開展產業模式創新,以更好助力中國農業現代化。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