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龍舟水稻插秧同步施肥機讓化肥零增長成為現實
龍舟水稻插秧同步施肥機讓化肥零增長成為現實
這段時間,湖南平江縣劉家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胖成每天都喜滋滋的,他逢人便講他與湖南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的故事。“今年使用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的1000畝早稻平均畝產460公斤,而常規種植的稻田畝產400多公斤,每畝增產120斤左右,這還不算每畝少施的10公斤肥料。這樣既省肥料又省人工,還能保產增產的機子應該讓所有的水稻田都用上。”劉胖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掩飾不住自己的喜悅。
劉胖成使用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水稻增產的事實也得到了國家統計局望城調查隊在長沙市望城區新康鄉肖家灣實地測產的證實。
7月13日,國家統計局望城調查隊在長沙市望城區新康鄉肖家灣實地測產后宣布:在同等條件下,機械精量側深施肥所產早稻,相比常規方法施肥的早稻,平均畝產高出141.7公斤。湖南省農機局局長王羅方表示,這意味著機械精量側深施肥“減肥增產”試驗再獲成功。
這是款什么樣的機械?
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是湖南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開始研發的一款能節約肥料且不會造成肥料流失污染環境的施肥機械。2016年初,經過無數次改進、試驗的成型產品試制成功,并于當年進行了早稻實地試驗。“從精量深施肥試驗田和人工施肥試驗田隨機拔出的兩株禾苗對比,差異明顯,精量深施肥禾苗長得更高,莖葉更粗,抽穗更多,根系更發達;從畝成本上對比,精量深施肥后每畝可節本98.75元,其中節約肥料成本53.75元,由于水稻生長全過程只施一次肥,每畝可節省人工成本45元。”該公司董事長王術平說。
據王術平介紹,龍舟公司研發的這款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采用機械側深施肥,達到定量、定點、定時將化肥施至秧苗附近的泥土下面。所謂定量就是采用螺旋輸送、電機驅動,通過調節螺旋尺寸、電機轉速實現施肥量的無級調節;定點就是準確地將肥料施至每行秧苗的旁邊;定時就是施肥機與插秧機的栽植部分聯動,插秧時即施肥,不插秧時施肥機即停止,從而達到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更能防止肥料流失,減少對水體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這款施肥機與插秧機的搭載方式采取后置固定連接,施肥機既可以在工廠內完成搭載,也可以在用戶的作業現場完成搭載,方便快捷。
今年4月7日早稻種植期間,湖南省農機局組織龍舟農機公司在長沙望城區新康鄉肖家灣開展對比試驗。同樣條件的相鄰兩塊田,一塊使用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進行精量側深施肥,機插秧的同時按每畝35公斤的標準,將復混肥一次性深施;另一塊按常規方法,在機插秧前每畝施復混肥50公斤,禾苗分蘗期每畝追施5公斤尿素。
同樣的田間管理,兩塊早稻經過98天生長,7月13日國家統計局望城調查隊進行了實地測產,得到的結果是:機械精量側深施肥的田塊畝產為547.2公斤,常規方法施肥的畝產405.5公斤,機械精量測深施肥比常規方法施肥畝產高34.9%。
省肥省人工還增產我還要再買3臺
與國家統計局望城調查隊實地測產相呼應的是由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彭建偉教授領銜的早晚稻機械精量側深施肥與常規施肥的對比試驗。
彭建偉介紹,傳統水稻種植氮施用量為每畝10公斤純氮,由于撒播在泥土表層,氮的利用率僅為30%,而水稻實際吸收為3公斤,如果將氮的利用率提高到40%,則同等需氮量和同等產量情況下氮的施用量為7.5公斤,則可減少氮肥施用25%。龍舟農機公司生產的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由于定量、定點、定時將化肥施至秧苗附近的泥土下面,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防止了流失。這引起了湖南農業廳的關注,為了測試該機械的真實效果,今年3月,湖南省土肥站組織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汨羅市土壤肥料站、湖南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葉眾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個單位一起在汨羅市古培鎮開展早晚稻對比試驗田工作。
試驗團隊在同樣的土壤條件下分別進行了常規施肥、減少氮肥10%、20%、30%、40%的試驗,到早稻收獲時,他們得到的初步結果為減少施肥量并沒有導致減產,常規施肥量畝產量400.25公斤,速效、緩釋肥配合機插同步一次性減少氮肥30%的田塊畝產477.50公斤,增產19.30%。而且試驗團隊發現,減少氮肥施用10%-40%,葉色差異不大,無脫肥現象;對分蘗數影響也不大,后期成穗質量較高,而且還可減少人工施肥1-2次,省了人工費用。
湖南湘陰縣湘園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也是今年使用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的受益者。該合作社理事長鐘擁軍告訴記者,他們合作社共有2380畝稻田,有5臺插秧機和5臺施肥機,早稻種植前在縣農機局的推薦下他購買了兩臺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并拿出1200畝用新買的機械種植。與劉胖成不同,盡管在種植時龍舟農機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他可以少施復混肥30%,但謹慎的鐘擁軍還是按常規每畝用了25公斤復混肥,幾天后又追加了5公斤尿素,因為種植的面積太大,他怕因肥量減少而減產。水稻收獲時,他發現,用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的水稻成熟了,但秸稈還是青的,這說明肥料還在起作用,而平均畝產量比常規地塊增產超過8%。
有了早稻的經驗,鐘擁軍在晚稻種植時,分別以每畝30公斤、40公斤和50公斤復混肥進行試驗,不再追加尿素。他告訴記者,從目前看,這三種施肥量的稻田秧苗長勢差不多,**終還要到收獲時看產量。“如果每畝用30公斤復混肥就能達到用50公斤的收成,那成本就降下來太多了,我肯定還要買3臺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給5臺插秧機都配上。”鐘擁軍表示,原來沒有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時,插秧前要用旋耕施肥機,肥料是滿地撒,不均勻不說,還由于肥料有腐蝕作用,一天下來,旋耕施肥機沾滿了土和肥料,如果不清洗干凈,旋耕施肥機易腐蝕,縮短機械的壽命。如果再經過晚稻的試驗,證明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真的好用,他將會把旋耕機上的施肥機拆下,這樣既省了肥料也對旋耕機沒有腐蝕作用,兩全其美。
化肥零增長還需政策助力
彭建偉表示,從試驗效果看,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達到了減少化肥使用量、**大幅度增產、農民投入成本降低、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是實現綠色增產的突破口,他建議,政府應加大推廣力度。
目前,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短板在機插秧,湖南作為水稻生產大省,自2012年以來,突破機插秧瓶頸,省農機局率先提出“為機育秧”理念,并制定《水稻育秧軟硬盤標準》《水稻機械化育秧、插秧技術規范》,每年培訓數千名育秧能手,集中扶持建設現代化農機合作社,使水稻機插秧技術得到迅速普及。據了解,2011年湖南省僅有機插秧水稻300萬畝,2012年發展到610萬畝,之后增加至980萬畝、1200萬畝、1480萬畝,直到2016年的1700萬畝。王羅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全省選擇了70個縣開展機插秧示范,力爭全省實現機插秧水稻2000萬畝。在談到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時,他表示,對于這種能夠保證施肥效果的同時,還能實現增長和節省人工費用,以及從源頭大大減輕農業面源污染的機械,湖南省極為重視,已將之列入洞庭湖區農機化提升工程省級補貼目錄,每臺補貼7000元,計劃今年在全省推廣500臺。如果按每畝化肥常規施用量33公斤計算,一年可減少化肥施用量約2000噸。但他同時表示,對于這種“一舉三得”的機械,僅有省級農機部門進行推廣還缺乏力度,站在全國的角度,國家應盡快出臺對于支持“三減量”行動的具體傾斜政策,讓真正好的產品和服務既叫好又真正叫座。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湖南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 段香魂發布于2017-09-14 20:29這種插種同步施肥機的確好,希望價格也能讓大部分農民接愛!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