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關注微信
小程序

農業部印發《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通知

作者:農業部 本站發布時間:2017年01月05日 收藏

  農機發〔201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農機(農業、農牧、農墾)局(廳、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的部署,我部編制了《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貫徹執行。

  附件: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定稿)點擊下載

  農業部

  2016年12月29日


 

  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的部署,推進“十三五”農業機械化實現新跨越,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發展成就與形勢

  一、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顯著

  “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機械化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新要求,不斷創新調控引導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穩步推進,“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農機裝備結構有新改善。農機總動力達到11.2億千瓦,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獲機保有量分別達到607.3萬臺、72.6萬臺和173.9萬臺,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機、高性能機具占比持續提高。農機作業水平有新跨越。農機作業由耕種收環節為主向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拓展,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延伸。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個百分點;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經濟作物機械化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有新突破。高效、精準、節能型裝備研發制造取得重大進展,農機農藝加快融合、成果廣泛應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秸稈還田與撿拾打捆、糧食烘干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技術大范圍推廣,應用規模分別達到13537千公頃、42110千公頃、34671千公頃、49939千公頃和10766萬噸,分別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適應我國農業生產的農機工業體系基本建立,規模以上農機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524億元,較“十一五”末增長73.6%,我國農機制造大國地位更加穩固。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有新提升。全國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達到18.2萬個,比“十一五”末增加1.1萬個;農機合作社達到5.7萬個,比“十一五”末增加3.5萬個,作業服務面積占全部農機作業面積的10.5%。農機流通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斷提升。農機安全生產有新成效。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上牌率、檢驗率和駕駛操作人員持證率均超過70%,農機事故死亡人數持續下降。

  “十二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斐然,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從人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突出亮點。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和物質技術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展望“十三五”,機械化引領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態勢更趨顯現,農業機械化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支撐農業現代化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現代農機裝備已不僅僅是替代人工勞力、減輕勞動強度的生產工具,機械化程度越來越直接地影響著農業生產成本和農民種植意愿,影響著先進農業技術的標準化廣泛應用,影響著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變革,影響著農業投入品減量化使用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系到農業結構調整、產業鏈條延伸、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向城鎮聚集態勢明顯,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步伐加快,促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實現農業標準化、規?;?、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生產,破解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困局,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發展的政策越來越有力?!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加快農業機械化,推進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吨袊圃?025》將農機裝備列為重要領域,推動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和農機工業轉型升級?!度珖r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對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農機裝備”納入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機耕道路、農機具存放設施等列入了國家規劃建設內容,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從發展環境看,“十三五”時期農業機械化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工作的著力點更加明確,發展的條件更為有利,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發展較快,棉油糖等經濟作物生產關鍵環節以及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發展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區發展較快,南方水田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發展較慢。農機裝備技術存在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一些高能耗老舊農機仍在超期服役。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仍顯不足,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效益有待提升。農機作業、維修、存放等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滯后,農機流通服務網絡還不夠健全。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化浪潮,農業機械化各領域準備還不夠充分。這些問題制約著農業機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發揮,亟需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補齊短板、創新機制上取得重大進展。

  綜合判斷,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農業建設目標要求,向全程、全面發展提檔,向高質、高效轉型升級。

  第二章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四化同步”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現代農業新要求,著眼農業機械化發展短板和滯后區域,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主線,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與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為路徑,推動農機裝備、服務組織和作業水平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型升級,促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切實尊重億萬農民市場主體地位,支持、引導和提升農戶購機用機積極性,著力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大力激發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讓農民成為農業機械化的自覺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

  --堅持供需兩端發力。準確把握新時期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立足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農機裝備、技術和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引導和倡導農業機械化需求轉型升級。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立足“三農”發展大局,圍繞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以增加有效供給為重點的農機裝備和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堅持分類梯度發展。尊重地區差異,引導各地聚焦主要作物、關鍵環節,探索適合當地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促進區域協調共進。著眼精準扶貧攻堅,加大扶持力度,推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

  --堅持協同合作推進。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民群眾有效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各方面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作用。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種養加全面機械化取得顯著進展,區域協調共進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農機裝備水平全面提升。農機裝備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持續改善。80馬力以上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00萬臺以上,增長30%左右。乘坐式插秧機、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保有量達到30萬臺和40萬臺以上,分別增長25%和30%左右。高效植保機械、高性能經濟作物聯合收獲機、糧食烘干設備、秸稈還田機等保有量顯著增長。

  --農機作業水平全面提升。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左右,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達到并穩定在80%以上。糧食主產區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積達到30%左右。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果茶桑、設施農業機械化有顯著進展,農用航空作業面積明顯增長。農機作業質量效率全面提高。

  --農業機械化科技水平全面提升。糧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基本形成。大型拖拉機、復式作業機具、大型高效聯合收獲機等高端農業裝備質量性能明顯提升。精準施肥施藥、節水灌溉、秸稈處理、殘膜回收、農業廢棄物利用和資源化處理等機械化技術廣泛應用。農機精準作業能力顯著增強。

  --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全面提升。農機合作社建設更加規范,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作業服務面積進一步擴大,機械化支撐適度規模經營的作用顯著增強。農機銷售、作業、維修、租賃等社會化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農機安全生產水平全面提升。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上牌率、檢驗率、駕駛操作人員持證率均達到75%以上。農機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以上。安全生產管理服務手段更趨現代化。

  “十三五農業機械化主要指標

  類別

 指標

 單位

2015年基期值

2020年預期值

重要農機裝 備保有量

 80 馬力以上拖拉機

  萬臺

  78.4

  100

 乘坐式插秧機

  萬臺

  24.2

  30

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

  萬臺

  31.3

  40

 馬鈴薯收獲機

  萬臺

  6

  10

 花生收獲機

  萬臺

  14.3

  20

 牧草收獲機

  萬臺

  17.9

  25

    秸稈還田機

  萬臺

  81.1

  100

 谷物烘干機

  萬臺

  6.9

  10

 機動植保機械

  萬臺

  618.9

  700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及大宗作物生產關 鍵環節機械化率

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

  63.8

  70

水稻種植機械化率

  %

  42.3

  ≥50

玉米收獲機械化率

  %

  64.2

  ≥80

馬鈴薯種植機械化率

  %

  25.2

  ≥40

馬鈴薯收獲機械化率

  %

  24.5

  ≥40

 油菜種植機械化率

  %

  22

  ≥40

 油菜收獲機械化率

  %

  29.4

  ≥50

 大豆種植機械化率

  %

  64.6

  ≥80

 大豆收獲機械化率

  %

  58.7

  ≥70

 花生種植機械化率

  %

  41.9

  ≥60

 花生收獲機械化率

  %

  30.2

  ≥50

 棉花采摘機械化率

  %

  18.8

  ≥30

 甘蔗收獲機械化率

  %

  —

  ≥10

  第三章主要任務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集聚資源強科技、興主體、推全程,集中力量補短板、抓薄弱、保安全,全面促進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

  一、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步伐

  堅持創新驅動,以支撐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要目標,聚集優勢資源、強化創新基礎、推進聯合協同、提升創新能力、主攻薄弱環節、推進集成配套,增強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綠色環保、智能高效機械化技術的有效供給,切實改變不同程度存在的“無機可用”“無好機用”“有機難用”局面。緊盯薄弱環節和空白領域,加快大型拖拉機、高效聯合收獲機、復式作業機具、一機多用產品等中高端、多功能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加大丘陵山地適用機械、設施園藝機械、草牧業關鍵機械科技攻關,提升農機裝備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

  二、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堅持突出重點,以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及飼草料為對象,推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和生產全過程各環節機械化技術配套,大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聚焦糧食主產區,鞏固提高深松整地、精少量播種、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玉米機收、馬鈴薯機種與機收、大豆機收等環節機械化作業水平,解決高效植保、中耕施肥、節水灌溉、烘干、秸稈處理等薄弱環節機械應用難題,加快構建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在全國建成一批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場),推進有條件的省份和墾區率先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支持糧改飼試點省份率先實現飼草料主要品種生產機械化。

  三、協調各產業各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各產業各區域間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以及機械增長與效率效益不協調問題。著眼不同區域,發展大馬力、高性能、復式農業機械與發展中小馬力、輕便型、智能型、經濟型農業機械兼顧,提高農機裝備供給全面性;在重點發展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的同時,協調推進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擠奶機械化、牧草生產加工貯運機械化、果茶桑生產現代化、設施農業自動化、重要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提高農機作業服務領域的全面性。加強區域農機作業需求分析,促進局部地區季節性農機作業供需平衡,控制基本飽和的農業機械適度發展,提高農機裝備利用率。發展畜產品優勢區飼草料生產機械化,加快丘陵山區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

  四、擴大綠色環保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

  堅持生態優先,充分挖掘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緊緊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加快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精準施藥、化肥深施、節水灌溉、秸稈機械化還田收貯、殘膜機械化回收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及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等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發展農用航空。大力推廣環保節能型農業動力裝備,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舊機械。積極引導農機手加強機具保養和使用管理,提高農民接受和應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機械化技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五、鞏固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效益

  堅持改革創新,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培育壯大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農機經營服務主體,鼓勵引導農機合作社在服務內容上向綜合化拓展,在組織管理上向規范化發展,在市場競爭中向品牌化提升。引導農機合作社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便捷的社會化服務,帶動先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支持培養農機作業能手、維修能手、經營能手,擴大農業機械化就業創業空間。加快提高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合力促進農機作業市場、維修市場、流通市場發展壯大。大力推進農機具存放設施建設。

  六、保障農業機械化安全發展

  堅持安全第一,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健全完善法規標準,以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大戶、維修點為主體,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夯實“政府負責、農機主抓、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以“創建平安農機、推進農業現代化”為主題,繼續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市)500個以上,開展“平安農機”示范鄉、示范村、示范社、示范崗位標兵和安全生產標兵創建活動。積極改善農機監理機構裝備服務條件,提高農機安全生產公共服務質量。深化農機推廣鑒定制度改革,強化鑒定針對性、創新性、規范性和開放性。加強在用特定農機產品質量調查,進一步推進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完善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管理及農機維修管理制度。

  第四章區域發展重點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經濟有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障安全的要求,緊密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機械化區域均衡協調發展。

  一、華北平原地區

  主要涉及京、津、冀、魯、豫5省(市)。重點鞏固提高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質量效益,全面實現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擴大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高效植保、中耕施肥、節水灌溉、秸稈還田收貯、糧食烘干等機械化技術應用面積。加大花生、馬鈴薯種植與收獲機械化示范和推廣力度。探索棉花機械收獲有效途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畜牧業機械化,穩步發展農用航空。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

  二、東北地區

  主要涉及蒙、遼、吉、黑4省(區)。重點提升水稻、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質量效益。加強黑土地保護,大力推進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高效植保、玉米籽粒收獲、秸稈還田收貯、糧食烘干等機械化技術應用。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畜禽養殖、擠奶、牧草生產加工、草原畜牧業機械化,積極發展農用航空。大范圍應用大馬力、高性能農業機械和復式作業機具,提高大型農業機械使用效率,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

  三、長江中下游地區

  主要涉及滬、蘇、浙、皖、贛、鄂、湘7省(市)。重點推進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普及水稻種植、產后烘干機械化技術,加快油菜種植與收獲機械化技術推廣,推進高效植保、秸稈還田收貯、育苗移栽等機械化技術應用。鞏固提升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質量效益。大力發展設施蔬菜、飼草料與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園藝作物育苗、種植、采摘機械,穩步發展農用航空。研發、推廣新型植保機械和秸稈收貯加工機械,大力發展高性能聯合收獲機械,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

  四、南方低緩丘陵區

  主要涉及閩、粵、桂、瓊4省(區)。重點推進水稻、馬鈴薯、油菜、花生、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普及水稻種植、產后烘干機械化,推進馬鈴薯、油菜、花生種植與收獲機械化技術,突破甘蔗收獲機械化“瓶頸”制約。發展設施蔬菜與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園藝作物育苗、種植、采摘機械,因地制宜發展果茶桑、牧草生產機械化,推廣應用小型秸稈收貯加工機械。

  五、西南丘陵山區

  主要涉及渝、川、貴、云、藏5省(區、市)。推進丘陵山區主要糧油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特色作物生產機械化。加快應用水稻育插秧、油菜播種與收獲、產后烘干、秸稈還田收貯機械化技術,提高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能力。積極推進馬鈴薯、青稞種植收獲與甘蔗收獲機械化技術。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果茶桑、草牧業和設施農業機械化,推進種養循環農業機械化發展。積極開展機耕道和機電排灌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好農機下田“**后一公里”問題。推廣輕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種收機械和植保機械。推進藏區農牧業機械化實現新跨越。

  六、黃土高原及西北地區

  主要涉及晉、陜、甘、青、寧、新6省(區)。重點加快玉米、馬鈴薯、棉花等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推進蘋果、梨、棗等林果業生產機械化,發展苜蓿等草業生產機械化。進一步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水平。發展大馬力、高性能農業機械,加大抗旱節水機械設備推廣應用力度,擴大農用航空作業面積。

  第五章重大行動計劃

  圍繞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以急需、關鍵、引領、薄弱環節和區域為重點,中央和地方同向用力,深入實施若干重大計劃。

  一、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驅動計劃

  創新需求引導方式,通過發布科技規劃、制定公布需求目錄、提出項目建議等形式,為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提供遵循和指導。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實施《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加快高效、節本、綠色、智能農機產品和關鍵零部件的創制,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完善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全面提高農機產品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積極爭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增加農機功能研究室和崗位科學家數量。貫徹實施《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2016-2020年》,建設農業機械化重點實驗室、科學觀測站和科研基地。開展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加快轉化。充分發揮國內農機制造品牌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和引領作用,組建一批產學研推有機結合的科技創新聯盟。加強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戰略咨詢專家組及專業組的建設。圍繞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和支持農機企業及產品走出去。

  二、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計劃

  全面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建設500個左右率先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范縣。加大政策扶持,對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環節機具購置實行敞開補貼。加強示范引導,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項目。以中央財政資金引導各級財政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構建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鼓勵、支持、引導有條件的地區推進整鄉、整縣、整省全程機械化。推進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大型國有墾區率先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強績效考核和監督檢查,確保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工作取得實效。

  三、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跨越計劃

  圍繞改善農機應用條件、強化機具供給和活化作業服務機制,開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創設,支持引導丘陵山區省份農業機械化取得跨越式發展。結合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打掉田埂、連片耕種,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配套建設機耕道、生產路、農機下田坡道等田間基礎設施,方便農機作業,提高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投入和科技計劃項目,支持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鼓勵引導農機制造企業加強丘陵山區適用機具研發供給,有效解決無機可用問題。創新丘陵山區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積極發展農機合作社等經營服務組織,提高丘陵山區農機作業組織化水平,引領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四、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能力提升計劃

  深入貫徹落實《農業技術推廣法》,以推廣機構公益化、推廣主體多元化、推廣重點全程化、推廣領域全面化、推廣技術集成化、推廣服務多樣化為基本要求,推進機制創新,轉變推廣方式,強化體系支撐,優化服務供給,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創新、轉化、支撐、服務能力。推動落實法律法規對技術推廣投入保障和機構、隊伍、條件、制度建設的規定,夯實公益推廣基礎。支持鼓勵農機企業、科研單位、農機合作社等多元主體投身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構建公益性推廣與經營性推廣協作互補的機制。創新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田間日”等體驗式、參與式推廣新方式,探索技術推廣的多種實現形式。制定技術驗證工作辦法,建立驗證信息服務平臺,推進技術驗證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公開,提高技術推廣效能。

  五、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成長計劃

  完善農機經營服務主體的管理服務方式,創建一批集農業生產與農機服務于一體的機械化家庭農場、農機合作社和農機作業公司,建設一批保障能力強、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到位的農機維修服務示范點。制定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指南,開展農機合作社示范創建活動,打造一批有完善裝備設施、有良好運行機制、有健全管理制度、有較大服務規模、有顯著綜合效益的“五有”型合作社。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多功能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健全新型職業農機手教育培訓體系,大規模培訓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農機手和維修工等農機實用人才。

  六、農機作業保障條件增強計劃

  配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推動開展機耕道、機具存放設施建設,基本實現8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機作業無障礙。建設區域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提高快速救援、維修和作業實時監測能力,切實保障農忙季節跨區作業機具安全有序流動、故障及時解除和事故有效處理等。探索建設集農機作業信息獲取、作業計量、遠程監管、應急指揮等于一體的農機作業安全監控平臺。推動建設國家農業機械試驗鑒定中心,持續改善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條件。開展農墾農機標準化農場創建活動,建設農墾標準化機務區,提高農墾農機示范帶動能力。

  七、機械化信息化融合促進計劃

  實施“互聯網+”農業機械化,促進信息化與農機裝備、作業生產、管理服務深度融合。支持在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獲機、深松機等重點機具上裝配智能信息裝備,鼓勵農機制造品牌企業加快基于北斗系統的農機作業和工況監測終端研制集成與應用步伐。開展農機精準耕作示范,推廣自動駕駛、變量作業系統,倡導農機制造流通品牌骨干企業建立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農場。著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大數據應用,提升農機試驗鑒定、技術推廣、安全監理信息化建設水平。著眼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效率效益,支持鼓勵農機管理部門、生產流通企業、社會服務組織、農機合作社開展市場供需對接、機具調度、服務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把規劃的實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好本規劃與各省農業機械化規劃的銜接,制定具體措施,明確實施要求,組織調動全系統力量,確保規劃任務落到實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支持,為規劃實施創造有利條件。著力培養農業機械化科技領軍人才、技術推廣人才、管理人才、企業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強化規劃實施的人才支撐。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修訂完善工作,強化規劃實施的法治保障。加強農業機械化軟科學研究,為規劃實施提供理論支撐。

  二、健全政策體系

  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實現重點機具購置敞開補貼,擴大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實施農機新產品補貼和大型農機具金融租賃等試點,加大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力度。推進“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專項各個分項目加快啟動實施,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科技研發計劃項目支持,提高農業機械化投入中支持科技創新的比重,積極探索農業機械化科研和成果轉化的投融資渠道。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任務,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示范推廣的支持力度,促進綠色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配合開展重大發展建設規劃編制等工作,謀劃實施若干重大工程項目。利用好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支持政策,推進機耕道、機具存放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健全農機具抵押貸款、擔保貸款、貸款貼息、保險補助等便民利民政策保障體系,降低農機經營風險。

  三、強化監測評估

  開展統計普查,完善農業機械化統計指標體系和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規劃主要指標進展情況的動態監測。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規劃實施評估,及時發現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適時完善規劃目標任務。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

  四、營造良好氛圍

  圍繞規劃重要目標、主要任務、行動計劃的實施情況,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組織跟蹤報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微信微博等現代信息傳播媒介,大力宣傳規劃實施工作的成效和經驗,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顯示度、認可度和影響力,引導各有關方面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營造有利于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moa.gov.cn/
  • 游客
    發布于2022-09-12 19:55
    農用后雙輪拖拉機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
加載更多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乐东| 横山县| 博客| 黔东| 和硕县| 安塞县| 青铜峡市| 西畴县| 郴州市| 横峰县| 岳普湖县| 丰城市| 卓尼县| 平山县| 衡阳县| 贵南县| 巴塘县| 武穴市| 宜都市| 山西省| 开封市| 礼泉县| 南宁市| 南雄市| 民丰县| 龙井市| 阳朔县| 绵阳市| 澎湖县| 外汇| 乌鲁木齐县| 廊坊市| 清原| 舞阳县| 惠州市| 夏津县| 巴彦淖尔市| 会昌县| 汝州市|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