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聚焦供給側,2017年農業發展路線這樣走
聚焦供給側,2017年農業發展路線這樣走
“三農”問題事關國家發展、人民生活,每年的“一號文件”也凸顯黨中央對農村工作的重視。在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次成為關鍵詞。那么,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狀況如何,2017年的發展方向又是什么?
透過糧食產量與農民收入看發展
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623.9萬噸,在經歷“十二連增”后首次下降。究其原因,相關專家指出是受到播種面積減少和單產下降的影響。其中,糧食播種面積減少主要因為各地針對糧食品種的供需矛盾;單產下降則部分由于一些地區受氣象災害較上年偏重。
糧食安全一直是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我國正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不斷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與科技創新,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保障糧食安全,先要保護糧農利益。發展經濟改善農民生活質量,也是國家一直在關注的重點,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要“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確保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
數據顯示,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772元,持續穩定增長。
供給側改革明確農業發展主任務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始自2015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從“著力加強”變為“深入推進”,砸實了今后農業農村經濟的主線。
農業部長韓長賦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關注農民、依靠農民,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為此,要從產業和體制兩方面增強供給體系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到農業的長遠發展。韓長賦表示,2017年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穩定糧食生產等五項內容,并強調“糧食生產不追求增產,但要防止出現大的滑坡。”
如何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后一段時期中國農村發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也亟需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