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中國農業發展:鼓勵競爭 慎重補貼
中國農業發展:鼓勵競爭 慎重補貼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工作中農業受到高度重視,而工作的重心是糧食數量安全,對農業競爭力提升重視不足。中國加入WTO之后,工業品市場開放、農產品(12.100, 0.03, 0.25%)市場相對封閉的外貿模式不再有效,致使農業市場城門大開,全面遭受國際市場壓力。
對中國農業的競爭力提升不必喪失信心
有朋友認為,中國農業競爭力不可能比得上歐美,尤其不可能比得上美國,因此,現實的路是兩條,要么通過類似多設置非貿易壁壘的辦法,盡量不進口農產品;要么敞開市場,讓市場確定一個平衡點。前一個辦法不可行,后一個辦法已經迫不得已在使用。但事實上,中國農業競爭力提高前景遠沒有那么悲觀。只要改革措施跟進,城市化速度提升,中國農業競爭力完全可以保障農產品的充分自給。
中國糧食生產的單位重量成本下降30%左右,并引起價格下降同樣的幅度,糧食的進口優勢就將不復存在。筆者的案例研究表明,這個門檻在中國并非不可逾越。例如玉米價格不超過0.7元,就有了競爭優勢,而在我國農業規模經營比較發達的地區,這個價格完全可以覆蓋玉米市場的全部成本。其他大宗農產品基本也是如此。所以,對中國農業競爭力完全不必悲觀。
中國多種大宗農產品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谷物及肉奶產品尤為甚者。競爭力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國農業勞動投入多,勞動生產率低下。中國谷物勞動生產率平均水平大約為美國的1%;按實際勞動時間折算,這個數值也不超過5%。而中國農業領域日工資水平已經達到美國**低日工資的20%。勞動成本高的直接原因是中國農業產業鏈上的專業化分工水平低,農戶經營規模過小。
二是農業技術模式比較落后,例如,谷物生產對灌溉的依賴過強,種子更新過于落后。歐美的谷物生產一般為雨潤農業,較少灌溉,由此極大節約了勞動成本與固定設施維護成本,并有利于大型機械耕作。按筆者近年調查,中國主產區谷物生產的灌溉因素形成勞動總成本的30%左右。近年華北地區越來越多的農戶因灌溉綜合成本高而放棄了小麥種植。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十一五”期間只有4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80%以上的水平。
三是農業生產中的物質投入不經濟。中國農業的單位生產量的化肥、農藥投入長期高于農業發達國家,例如,中國單位面積使用的化肥量約為美國的3倍。
四是中國農村土地流轉費用高昂。據筆者調查,土地流轉中的地租幾乎相當于小規模農業經營者的全部純收入,流入土地的農業大戶的純收入實際上獲得了規模經營產生的好處,其勞動投入于未得到回報。
此外,中國財政支農也形成一個巨大的隱形成本。按不完全數據,2014年中國中央加地方對“三農”的投入,按同一口徑比較,約為歐盟與美國總和的3倍左右;只是因為中國農民人數巨大,分攤到每個農民頭上數量不多。
對有機農業不必額外關照
發展有機農業在我國呼聲很高。很多研究者、媒體領袖、文化名人都為有機農業站臺吶喊。有機農業的話題有時候甚至成為一個**高道德話題,如果誰有異議,就會被冠以人類公敵帽子的風險。這里且不論這種觀點背后的利益集團背景,單從國際經驗看,這種觀點其實相當浪漫。
有機農業在歐盟發達國家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但至今種植面積不超過總面積的10%。按照大行業分類,美國有機食品的銷售額目前為350億美元,但2014年美國農業與食品行業的GDP為8350億美元,前者為后者的4.2%。若統一為GDP指標,這個數值還會更小。所以,有機農業并不是美國農業的主流。這不是說美國不重視農產品質量與安全。事實上,美國有一系列的關于普通農產品安全的法律規定。
中國有不少人對轉基因技術有很多誤解,一些流傳的說法實際上完全沒有根據。美國在大宗農產品生產領域廣泛使用轉基因技術,只是對這種技術的應用有嚴格的規定,并要求使用了這種技術的農產品不能標注為有機農產品。美國對有機農產品生產的要求是,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轉基因生物或離子放射,也不曾使用違禁殺蟲劑、人工化肥或污水物,不得給牲畜使用抗生素或生長激素。這種規定勢必使有機農產品的成本十分高昂,因此市場價格不菲。與大宗農產品相比,有機農產品的市場占有量自然很低。
化肥、農藥、轉基因種子的使用極大降低了農產品的成本。美國轉基因大豆每公頃產量能達到20噸以上,為我國東北地區平均單產的5倍左右,產出效率十分驚人。美國有機農產品的比例很低,如果只吃有機農產品,美國人恐怕只能餓死。事實上,美國人的恩格爾系數僅為12.6%,為世界**低,其原因就在于食品價格低廉。這種消費結構致使美國人敢于消費,敢于將儲蓄率降低到4%以下。同時,美國人因為不愁吃穿,加上住房(品質高于我國;獨棟房屋與單元樓房的性質不同)價格相對低廉,職業選擇敢于由興趣主導,自然有利于提高社會創新能力。
關于化肥、農藥及轉基因技術的使用,筆者以為中國官方已經出臺的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其內容這里不再轉述。今后的政策調整重點,應是在保障大宗農產品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度采用先進技術,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經濟部門轉移,降低農產品成本,讓農產品的相對價格逐步下跌,以提升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這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根本性方向。至于食品風味等要求讓有機農產品生產去解決。千萬不要讓有機農業綁架了普通中國人的飯碗。通過這個改革路徑,有可能把中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由35%以上逐步降低到20%左右。這是人民富裕、國家強大的的基本標志。
為什么西方發達國家的農產品供應品種比較簡單,但價格相對低廉?就是因為一些高成本的農產品在沒有政府特殊補貼的情況下價格高昂,一般民眾買不起。只要確保大宗農產品安全,老百姓(50.320, 0.00, 0.00%)也愿意用它們替代那些價格高昂的所謂美味佳肴!中國農業也必須如此,在大宗農產品(主糧、主菜、牛奶、禽肉)的安全上下功夫,讓基本大眾吃得廉價、吃得安全!
幫助農民的根本辦法是給農民更多自由
農民收入低,城鄉收入差距大,是多年來的一個老話題。這當然是一個事實。在中國,近半農村常住人口長期長期處于低收入狀態當然不合理。特別是中國絕對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村,與發達國家形成顯著反差。怎么辦?一種看法就是主張全方位的城市反哺農村,讓數億農民就地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實現收入增長。這個主張很有浪漫主義性質。
農民收入低,主要原因農民的平均有效工作日少。在“小農戶+社會化服務”模式下,1戶農民種10畝谷物需要的勞動時間平均約為60天左右,且為簡單勞動。這個年度工作量約是中國勞動者年均工作量的22%。但目前全國農民的人均農業經營收入占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23.3%!要知道,全國平均的勞動復雜程度要比農民高。這說明,城鄉收入差距的本質是就業充分程度的差異。如果單算一個工作日的報酬,農民的收入并不低于城市居民。這也說明,提高農民收入如果主要靠國民收入再分配,甚至靠慈善救濟,并不具有公正性。農民收入增長**終出路是減少農村勞動力,使留在農村的勞動者轉變為就業充分的專業農民。
慈善家的農業浪漫主義的另一個表現,是對農村女性的關懷。當今世界,性別不平等仍是一個突出問題。保障女性平等權利不僅是文明推進的需要,也是發展經濟的需要。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農業發展領域,針對農村女性的發展舉措已經有浪漫主義傾向。多年來,在農村扶貧領域比較流行的做法,是對農村極端貧困人口發放小額貸款,并特別傾向于將農村婦女作為接受貸款的對象。2015年,中國各級金融機構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2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但從嚴格的計量研究看,小額信貸對持續脫貧的效果并不明顯。由婦女來簽約接受信貸,多少會有利于提高婦女的地位,也多少會避免男子惡習所造成的貸款損失,但總體看作用不會太大。帶來一個社會貧困的原因,也是家庭性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基本問題不解決,性別權利問題也不會解決,即使有信貸工作者的介入,也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權利不平等問題。
解放農村婦女的重要出路是城市化。經驗觀察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獲得城市化的利益。在城市,收入的性別差異要小于農村。有資料表明,紐約的女性平均收入要高于男性。有研究文獻報道,女性更容易受到傳統倫理關系的傷害,而向城市遷徙,增加了女性的自由幸福的獲得感。從大的方向看,促進農業發展,提高女性地位,主要辦法是幫助農村就業不充分的女性進入城市謀生,而不是給她們一點小錢,把她們拴住在農村。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