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推動農機化發展 農業部給了哪些信號?
推動農機化發展 農業部給了哪些信號?
日前,農業部連續發布多項公告,針對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代表們所提的三農問題及建議給予了詳細回復。本報摘編整理了農機領域的相關政策,看看農業部對農機化發展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
加大糧食主產區農機補貼投入鼓勵對關鍵環節機具敞開補貼
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過程中,國家始終堅持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確定補貼機具,切實加大了對大型深耕、秸稈還田、糧食烘干設備等農機裝備的補貼力度。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各地的指導力度,不斷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要求以綠色生態為導向,加大對綠色增產技術應用所需的中高端、先進適用機具的補貼力度,力爭做到應補盡補,敞開補貼。并要求各地逐步將一些低端、低值、需求量小和監管難度大的機具剔除出補貼范圍。此外,納入《全國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實施規劃》的省份可結合實際,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中安排補助資金(不超過補貼資金總量的15%)用于在適宜地區實行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鼓勵有條件的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承擔作業補助任務,開展跨區深松整地作業等社會化服務。
關于代表所提調整農機補貼結構,向大型深耕、秸稈還田、糧食烘干設備重點傾斜以及適當提高農機購置補貼比例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的建議,現有政策中已有體現。下一步,農業部將堅持規范實施和改革創新并重,結合所提建議,深入組織開展調研,強化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建立健全農機化綜合扶持政策體系,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農機補貼資金投入,鼓勵糧食主產區對關鍵環節的機具實行敞開補貼,加強燃油、農機信貸、稅收優惠、農機保險等扶持政策創設,為糧食生產提供物質裝備支撐。
用科技提高糧食生產“軟硬實力”
農業部、財政部先后啟動建設了水稻、小麥、玉米等50個主要農產品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針對制約糧食生產發展的瓶頸,在高產抗逆宜機收新品種培育、生產全程機械化裝備、機械化免耕栽培、病蟲草害預警及防控等關鍵技術方面開展聯合攻關、集成和示范推廣。共審定省級以上品種1056個,研發新技術560多項,新裝備110余臺(套)。
農業部大力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會同財政部落實2016年農民教育培訓補助經費13.9億元,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為依托,針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農業企業職業經理人等重點對象,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完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培育制度體系,全方位、多層次培養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通過統籌利用農廣校、農業職業院校、農機化學校、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業科研院所等公益性培訓資源,發展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社會化教育培訓機構,搭建起專業化、多元化相結合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平臺。
科技部助力農用地膜清理機械研究
農業部與科技部歷來重視農用地膜環保化方面的科研投入,“十二五”期間將“農膜”作為一個獨立方向列入國家科技計劃農村領域項目給予支持,已在可回收地膜、配套回收機械、新型降解材料、作物專用降解膜等領域取得了較大突破。今年科技部啟動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已在“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點專項安排了“功能與壽命可調控的農用覆蓋材料低成本制造技術”項目,將可降解地膜材料和產品創新作為了研究重點。下一步將繼續支持可降解地膜和農用地膜清理機械的開發研究,總結技術研發成果,加快推廣成熟技術。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