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供給過?;驅е隆拔飿O必反”,全球糧食危機仍未走遠
供給過?;驅е隆拔飿O必反”,全球糧食危機仍未走遠
全球糧食生產面對極端天氣的脆弱性是一個很少人能夠領會的事實。鑒于目前全球糧食充足,人們對糧食的永久盈余及低價格高度自信。很少人會擔心糧食的富足可能是暫時的。但全球糧食供應可能比我們認為的更脆弱,盡管糧食及農業商品價格處于歷史低位。
由于供應過剩,玉米和小麥價格均大幅下滑。
讓我們從一個“鐵的事實”開始,那就是:目前,全球有超過70億人及數億頭牲口需要供養。
極少數消費者意識到,全球糧食的供給充足,完全是拜主產區“風調雨順”所賜。如果極端天氣成為“家常便飯”,全球糧食盈余將會變成不足。事實上,在2012年美國遭遇旱災之時,許多人便已經對此狀況有了切膚之感。
在很大程度上,全球糧食供應鏈無法用金融工具來“解決”。無論多少數量的印鈔都無法取代因為極端天氣而損失的糧食、復原受到腐蝕的表土層,或修復工業污染造成的環境破壞。
在澳大利亞農業部門工作的記者Bart D.**近描述了極端天氣在降低糧食產量及食品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價格專制不僅導致大量低質量的產品,更大的問題是我們創造了全球‘垃圾填埋場經濟’(landfill economy),其將自然資源基礎剝光,同時產生的污染的規模讓我們的被資源約束的未來經濟很難恢復。”
關于農業產量對越來越常見的極端天氣的脆弱,Bart D.表示,“我認為我現在看到了天氣變化的實際影響。**近我們已經經歷了**冷的冬天以及**熱的夏天。如果這種天氣繼續(更別說惡化),將大大抑制糧食產量。”
事實上,全球糧食的富足取決于極端天氣的缺席。如果極端天氣常見,糧食產量也會相應地大幅下降。
Bart D.繼續表示,“在我們討論極端天氣可能帶來的破壞性后果時,我們也考慮一下城市化/郊區化及世界農民的快速老齡化。主要農業用地在過去幾十年被鋪砌,有一天我們會后悔這驚人的損失。”
日本農夫的平均年齡是67歲,美國則超過58歲。農民的工作很辛苦、有風險且需要大量投資金錢和時間,因此,越來越少的年輕人能夠或愿意做農民。在中國的農村,現在幾乎完全依賴年過60歲的整整一代人進行小規模的手工農業耕作來維持農業生產,而他們的孩子在城市上班。
而這位專家指出:“老齡化的農民被年輕人取代的****方式是農產品價格上漲至大大超出年輕人在城市工作的報酬。”
讓我們假設一下,全球極端天氣連續數年破壞糧食生產?;臼称返膬r格會發生什么?價格當然會暴漲,窮人只能得到補貼的食物。恐慌的政府要么供應補貼的食物,要么面臨來自饑餓和絕望的人們的叛亂。
發生全球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因人們確信這樣的危機在現代高產的農作物時代不會發生而加重。但是據Bart觀察,糧食的稀缺不會通過金融工具得到解決。
**后,Bart寫道,“天氣不會因我們對全球變暖及極端天氣的討論而受到影響?;蛟S我們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讓我們脆弱的全球糧食供應鏈變得更加有彈性上,并開始思考貧化的土壤及新鮮水源的代價?;蛘呶覀兛梢缘却?lsquo;出其不意的’糧食短缺全面來襲。”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