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史上**高單項補貼 第一批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300億元下發
史上**高單項補貼 第一批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300億元下發
作為此輪農產品價格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已正式落地。
近日,財政部網站公布了2016年中央財政第一批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分配結果,中央財政第一批玉米生者補貼資金超300億元,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約66億元,遼寧省約46億元,吉林省約73億元,黑龍江約116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單就農產品品種來看,300億元可以說是史上**高的單項補貼。
目前補貼的三個品種,大豆、棉花和玉米,由于玉米種植面積大,因而此番玉米補貼金額較多。
不同于臨時收儲政策由國家從種植戶手中收儲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主要原則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即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同時中央財政將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給予一定補貼。
2007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州實行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這一政策在提高農民種植玉米積極性,保障農民收益的同時,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來,玉米階段性過剩問題相當嚴重。同時,由于國際玉米價格低于國內,大量玉米進口也導致國內玉米庫存較高。
玉米臨時收儲價格9年間提了60%,干擾了國際市場玉米價格,導致中國的補貼不再促進農戶的發展,反而刺激了歐美澳等農業生產國農戶的發展。
2016年,國務院決定在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這意味著實施了8年的玉米收儲政策將退出歷史舞臺。不僅如此,農業部計劃今年調減2000萬畝以上玉米種植面積。
300億元,那么具體到一畝地,農民能獲得多少補貼?
今年4月19日,央視《經濟半小時》就玉米形勢作專題報道。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當時對《經濟半小時》表示,根據吉林省糧食部門的測算,近兩年,吉林省農民種植玉米的成本大體在每市斤7毛5分錢。也就是說,在現有成本下,如果玉米跌到了1500元/噸,農民種糧收入和成本基本持平。
韓福春說,現在價補分離,國家給農民一個適度的補貼,根據各方反應,每市斤(玉米)大體補貼兩毛錢,也就是一畝地大體補貼170元左右。
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另一大原則是“定額補貼、調整結構”,即在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國家對各省(區)畝均補貼水平保持一致,補貼基期也在一定年限內保持不變,充分發揮價格對生產的調節引導作用,體現優質優價,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馬文峰認為,單從農資成本來看,如農藥化肥種子等,300億元基本可以滿足。但若將農民自身勞動力成本考慮在內,則300億元遠遠不夠。
韓福春當時亦表示,從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局上考慮,多出需求的糧食,國家仍需準備一個兜底收購的方案。除了糧食安全問題,說到根上,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就是保障農民收入穩增不減。
馬文峰提醒道,實施生產者補貼制度過程中要貫徹”誰生產給誰補貼”的原則,防止投機分子套取國家補貼。
馬文峰還提出通過物聯網技術,構建生產收購交易一體化終端設備,跟蹤生產者的化肥種子農藥生產成本,然后根據準確數據對實際生產者進行補貼,讓農業補貼真正準確地投入到低收入生產者口袋中。
- 望都綠源水業發布于2016-08-14 13:10我們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小五計村玉米最低了價格!!!領導們發發你們的菩薩心腸吧!,,,,,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
- 望都綠源水業發布于2016-08-14 13:05河北有嗎? --來自農機通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