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為國家糧食安全再添保障
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為國家糧食安全再添保障
圖為農民為機收再生稻裝袋。黃繼光攝
圖為驗收專家組與項目組成員合影。黃繼光攝
中新網沙縣7月28日電(黃繼光)28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邀請國內同行專家,到三明市沙縣官莊村,對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主持的國家農業部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再生稻產業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進行頭季稻產量現場機割測產驗收。
再生稻是播種一次收獲兩次的水稻,即頭季稻收割后無需再播種,60天后即可再次收獲,每畝可節約成本500元。
針對我國農業勞動成本已超過生產總成本50%、農村勞動力短缺、農民種糧意愿不高等難題,近年來謝華安院士組織福建專家團隊開展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技術攻關與技術推廣。2015年在沙縣官莊村示范的機收低留樁再生稻示范,百畝片頭季稻平均畝產453公斤、再生季平均畝產272公斤,全年平均畝產725公斤。
在沙縣官莊的宏健家庭農場,專家組驗收的機械化插秧“甬優2640”和“瀘優明占”兩個品種,頭季稻畝產分別是578公斤、521公斤,機械直播的“佳輻占”頭季稻畝產383公斤,示范片平均畝產494公斤。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陳大洲認為,再生稻作為一種資源節約型、輕簡高效型栽培的稻作模式,突破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具有生育期短、產量高、米質優、省種省工、降低成本、助農增收等優質,可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一種技術保障。
目前福建省再生稻每年收獲面積80萬畝,機插機收約占30%。沙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人,全縣再生稻年推廣2萬畝,機插機收占25%,擴大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的示范潛力很大。
據了解,福建省尤溪縣的再生稻高產示范居全國領先水平,2000年至2015年全縣再生稻年平均畝產890公斤,已占全縣32%的播種面積,生產稻谷占全縣45%。
我國南方九省份再生稻種植面積1100萬畝、再生季平均畝產僅為136公斤。專家估計,我國南方稻作區1.6億畝單委稻田,有5000萬畝適宜推廣再生稻,若能大面積突破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示范、并達到尤溪和沙縣的高產水平,每年可為國家增產稻谷200億公斤,這對僅占世界耕地7%,占世界人口22%的中國,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為此,國家財政部、國家農業部近年來,相繼出臺加快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意見、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社會服務試點等配套政策,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