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馬鈴薯產業開發亟需補齊機械化生產短板
馬鈴薯產業開發亟需補齊機械化生產短板
“以前光在電視上看到種收洋芋(馬鈴薯)有很多機器,今天現場看到了,還真開眼界。沒想到從播種到收獲,竟然有這么多機器。不過,我也仔細問了問廠家的銷售人員,要真在咱云南本地能使用上的不多。我作為一個洋芋種植大戶,就盼望著廠家能夠多研發一些適合不同地區的機器,讓機器能夠隨時隨地派上用場。”在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上,專程從云南文山趕到昆明觀看馬鈴薯機械的種植戶劉善和告訴記者。
資料圖
劉善和的想法代表了我國馬鈴薯種植大戶的普遍心聲,他們一方面對馬鈴薯機械化有著強烈要求,另一方面又因為難以找到適宜的馬鈴薯機械苦惱不已。我國的馬鈴薯機械化,在當前既迎來巨大發展機遇,但又面臨重大挑戰。
今年2月23日,農業部正式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意見提出,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意見對馬鈴薯機械化也做出了畫龍點睛的表述———以品種選育為帶動,強化主食產品原料生產技術支撐。集成推廣優質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組裝輕簡化栽培、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治、機械化生產等關鍵技術,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技術模式,提高生產科技水平和質量效益。
馬鈴薯機械化對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能發揮多大作用?據統計,如果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馬鈴薯畝產可增加500公斤,節本增效630元。機械化種植是人工工效的10~15倍,每畝可節省勞動力工值50元;機械化收獲可降低損失2%~3%,作業效率提高10倍以上。按此推算,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馬鈴薯可增加500億公斤,節本增效630億元。而且,隨著馬鈴薯機具的不斷改善和機械化程度的加快,這個數字還有望進一步提升。
理想的豐滿的確誘人,但現實的“骨感”卻讓人擔憂。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使得馬鈴薯生產逐步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邁進。然而,由于起步較晚,與水稻、小麥、玉米相比,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顯著偏低。2014年,全國馬鈴薯耕整地、播種和收獲的機械化水平分別只有48%、19.6%和17.7%,且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機械化程度差異較大,很多地方存在沒有適宜機器可用的尷尬。在一些丘陵山區,馬鈴薯機械化依然是空白。
馬鈴薯機械化專家、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尚書旗告訴記者:“在馬鈴薯產業開發中,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是其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而且毫無疑問是其中的**大短板,沒有馬鈴薯生產的機械化,加快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就只能是口號。現在農業生產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馬鈴薯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大力推進機械化,為馬鈴薯生產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所幸的是,解決馬鈴薯機械化短板的問題已經被提上日程。2012年6月,農業部發布《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明確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馬鈴薯機械化的技術模式,為馬鈴薯機械化發展打上了一針強心劑。2015年8月,農業部發布《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馬鈴薯全程機械化被納入其中。而且,馬鈴薯全程機械化中的**薄弱環節——馬鈴薯機收也被農業部明確為主攻方向。
今年6月3日,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現場會上指出,馬鈴薯種植與收獲機械化率仍然較低,亟待重點突破。在2016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期間,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在視察馬鈴薯機械展區時,對馬鈴薯機械化也寄予厚望。他叮囑馬鈴薯機械廠家——青島洪珠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洪珠:“好機器離不開好的原材料,做機器一定要用好材料,不能為節省成本,影響機器的質量和可靠性。”
目前,我國以青島洪珠和中機美諾為代表的馬鈴薯機械生產廠家也正積極進行技術攻關,為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現已列入推廣目錄的馬鈴薯播種機和收獲機多達100多個型號。馬鈴薯主產區積極制定機械化生產指導意見,加快土地流轉,培育馬鈴薯機械化生產合作社,加大馬鈴薯機械補貼力度,促進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提高研發水平,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推進馬鈴薯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為實現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創造條件。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