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無人種地”背后的真問題
“無人種地”背后的真問題
“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新鄉,新鄉小麥看延津”,延津以優質小麥聞名全國。司寨鄉平陵村,550戶人,4900畝地,但“55歲以下的,在田里幾乎看不到了。”村支書肖洪生坦言,“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村里的地沒有成規模流轉,大都是老人、婦女在家種。
每隔一段時間,似乎農村無人種地的新聞就會被翻出來一次。問題是,種地并不是農村年輕人必須肩負的責任,無人種地的關鍵是種地的收益過低。
正如媒體的報道,一畝地**好的時候能打小麥1000斤,按1斤1.1元計算,能掙1100元,但是除去種子、化肥、人力、機械等投入費用,基本上剛打平,有時候還倒賠。而在城里,很多年輕人都能達到月入3000元,相比之下,農村辛苦一年還不如在外打工一月,這樣的情況下,非讓年輕人回去種地,并不現實。
鄉村留不住年輕人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如今人類社會之所以進步,就在于工業社會的到來、生產力的解放。這需要大量的人口轉移,讓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而這正是世界經濟發展得出來的規律,在發達國家,占總人口個位數的“職業農民”就能“養活”整個國家。以美國為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的農業就呈現專業化和規模化的趨勢,1980年前后,美國各類農場有250萬個,比1950年減少了一半。2012年農場數比1980年又減少了30萬個。由此可以推算出,未來我國的農民數量仍有下降的趨勢。
無須過分擔憂土地無人種,更不應該去指責農村年輕人不種地。真正應該操心的是,如何讓土地實現現代化運作,提高規模化經營的效益。
新聞來源地址: http://news.xinhuanet.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