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逐鹿工程機械與農機 萬億市場誰執牛耳
逐鹿工程機械與農機 萬億市場誰執牛耳
5月3日,廣西柳工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4GQ-350甘蔗收獲機下線,這也標志著柳工這一工程機械巨頭正式進軍農機領域;而此前更早進軍農機行業的另一工程機械巨頭——中聯重科,早已風生水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年報顯示,2015年其農業機械板塊的業務收入幾乎占到了總收入的16%。
柳工甘蔗收獲機下線,進軍農業機械領域
從全行業來看,2015年工程機械全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08%,達到約5000億元,而農機行業則同比增長7.39%,總營銷收入超過了4500億元。可見,幾年來的此消彼長之下,農機行業在規模上已經堪與工程機械行業相比擬。
工農不分家!萬億規模市場將重新洗牌?
正是這種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工程機械巨頭們紛紛向農機領域跨界,展望未來,伴隨這些巨頭經營策略及重心的調整,工程機械與農機合計達萬億規模的巨大市場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調查顯示,與工程機械行業“幾家獨大”的寡頭格局不同,農機行業當前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處于相對分散經營模式。據調研分析,農機行業大型企業數量只占到全行業的1.65%,中型企業數量占全行業的9.45%,小型企業數量占全行業的88.9%。
由于中小企業占據主導,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低,所以同質化、低水平競爭充斥行業。這也導致我國農機產業發展基礎和共性技術薄弱、高端裝備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行業試驗研究手段發展緩慢,產品的檔次、技術含量及附加值等總體偏低,尤其在高端裝備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與此同時,自2004年實施農機購置補貼以來,我國農機市場的火爆,引來國外農機企業紛紛到中國來推銷產品及建立獨資或控股合資企業。外資企業憑借其可靠的產品質量,借力補貼獲得較為豐厚的收入,其同類產品占據相當的市場份額;而內資企業由于產品質量、經營管理水平等落后,與外資企業同場競爭中處于劣勢。更為嚴峻的是,當前幾乎所有的一線外資品牌都已經完成在中國的布局,有望在新十年中集體爆發,本土品牌面臨的競爭壓力前所未有。
由此可見,雖然我國農機市場在惠農政策的強力推動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十年發展黃金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以上問題的存在也為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埋下了隱患。所以,一方面,行業亟待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本土品牌只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在此形勢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的切入,或將為農機行業帶來一股新氣象——依托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資金進行高端農機產品的研發和制造,打破這種外資企業對于中高端產品的壟斷現狀。
展望未來,2016年,在國家繼續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增長的金融保障措施的情況下,國家宏觀經濟預期將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伴隨著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國家與相關部門對農機的支持力度將繼續加大,農機行業還將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從更長遠的趨勢看,國家力推農業規模化經營、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將為農機化發展鋪平道路,同時也將對農機市場產生巨大拉動作用。
這正所謂,逐鹿工程機械與農機,萬億市場,且看誰執牛耳!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