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關注微信
小程序

全國農機合作社發展:數量與質量并重 規范與創新并舉

作者:中國農機新聞網 本站發布時間:2015年12月01日 收藏

  ——全國農機合作社發展經驗座談會發言摘要

   農機合作社作為重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順應農業發展的新變化,體現時代的新要求,在發展中要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規范與創新并舉”的理念,努力提高農機合作社的發展質量,實現持續健康發展。11月17日,全國農機合作社發展經驗座談會在山東臨沂召開,會上各地農機部門就當地合作社發展的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了總結,多家農機合作社也根據自身發展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成績作出匯報。本期我們將會議的重點發言內容進行匯總,供各省交流學習。

山東省農業機械管理局:注重規范創新加強服務指導

  近年來,山東省把農機合作社建設作為培育新型農業和農機經營服務主體、強化農機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以規范和創新促進農機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目前,全省依法注冊的農機合作社達7000個,入社成員13萬人,合作社從業人員12萬人。

  在強化服務創新方面,山東省農機局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對農機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各級農機部門建立了完善的農機合作社聯系制度,對合作社進行定點指導、跟蹤管理,定期走訪、座談、調研,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與鄉村兩級溝通協調,幫助農機合作社解決庫房建設用地、融資等問題。同時,農機部門引導農機合作社開展訂單作業、跨區作業和“一條龍”作業模式,通過農田托管、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等形式開展土地規模經營。

  為解決農機合作社購機難、缺資金的問題,山東農機部門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方面對農機合作社進行重點傾斜,農機合作社享受補貼政策購買的機具超過其保有量的2/3,2014年全省省級以上財政扶持農機合作社資金2.1億元。同時,還與福田雷沃、山東五征等實力較強的農機企業開展“企社共建”活動,對農機合作社實施農機金融租賃政策,僅濰坊市受益農機合作社就達百家,資金3500多萬元;為解決農機合作社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山東省從2009年起出臺針對農機合作社的農機作業規模化推進項目,用于機庫房建設、維修設施更新、辦公設備購置的項目資金4000萬元,獎勵扶持農機合作社510個;為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機械資源的優勢,增加合作社的經濟效益,山東省將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等農機化項目及其它涉農項目盡可能交給農機合作社來實施。今年,全省600多家農機合作社承擔了全省500萬畝的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項目。

  下一步,山東省將按照強化合作、農民參與、為農服務的要求,堅持規范與創新并舉、數量與質量并重,健全規章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優化區域布局,強化扶持指導,將農機合作社由農機服務單一主體打造成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業生產經營等多元主體,打造成與農民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化運行更高效的重要載體,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切實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使全省農機合作社發展到8000個,其中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的6000個,土地托管服務、土地規模化經營面積2000萬畝,作業面積為全省農機作業總量的1/2。

  黑龍江省農委農機局:創新合作模式健全利益機制

  近年來,黑龍江省農委農機局總結并探索出了“以土地入社為核心,以現代農機為載體,以生產合作為紐帶”的現代農機合作社發展模式,找到了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實現農村改革發展第二次飛躍的有效途徑。截至2014年底,全省現代農機合作社達到1107個,入社成員22.1萬戶,入社土地1223.7萬畝,代耕作業面積3200多萬畝。全省現代農機合作社已成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黑龍江省農機部門在合作社機制創新上,做到了“四個堅持”:一是堅持以入社土地為主分配,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普遍采取土地保底分配形式,隨著不斷發展壯大,合作社逐步取消保底,把土地視為合作社的交易量,實行以土地分配為主,土地分配占盈余60%以上,資金分配占40%以下,這種分配方式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帶地入社的積極性,使出地社員和出資社員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二是堅持國家投資所得收益平均分給當年社員,把國家投入資金每年平均量化給社員,與社員投資等一起作為分配的依據,使社員在國家補貼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堅持財產明晰,合作社沒有“無主”財產,堅持把公積金記入個人賬戶等同投資,合作社具有支配權和使用權,成員享有所有權和收益權,從而使成員愿意提取公積金增加積累,另外,省農機部門還強調合作社未分配盈余始終“為零”,盈余或分配給成員,或提取公積金;四是堅持民主管理、進出自由,合作社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成員充分行使民主權力,對合作社種植結構調整、產業項目投資、盈余分配等重大事項,實行一人一票表決。

  當前,黑龍江省農機部門狠抓合作社規范化建設,重點完善機制,強化管理,解決突出問題,做強現有現代農機合作社,提高農機合作社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一是規范組建新合作社,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在種植業農民合作社基礎上建設農機合作社,成熟一個,建設一個,規范一個,建設一批,儲備一批,培養一批;二是鞏固完善現有合作社,深入開展規范社創建活動,推廣克山縣仁發、五常王家屯、孫吳大樺林合作社經驗,繼續加大合作社合并、重組、轉移、拆分力度,盤活存量;三是發展壯大合作社,按照市場機制,擴大入社土地面積;積極開展企社合作,實現糧食訂單銷售;通過“互聯網+”模式,建立產品可追溯機制,開展網上營銷,打造品牌,提高市場信譽和知名度,做大做強合作社;四是扶持服務合作社,加大對合作社政策扶持和指導服務力度,運用政策激勵,促進規范化建設。

  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局:求真務實推進農機合作社協調發展

  近年來,江蘇省注重調查研究,總結農機合作社發展特點規律,并上升為制度規范,促進農機與農業及產品加工和流通聯起來。

  針對農機合作社機庫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情況,省農機部門積極爭取省財政設立農機合作社建設機庫、維修點專項補貼,以項目扶持引導合作社協調發展。2009年至今,省級財政共投入9993萬元扶持998個農機合作社建設機庫,建成機庫面積約34萬平方米;共投入2480萬元扶持248個農機維修示范點。市、縣級財政在購機補貼、作業補貼、人才培養、場庫建設、維修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大對合作社支持力度,扶持資金總額達1億多元,注重補協調發展短板,改善農機基礎設施建設狀況,也為執行有關規范奠定基礎,農機合作社在推廣新機具新技術和安全管理及農機作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示范引領合作社發展方面,省農機部門重點開展兩方面工作:一是積極培育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今年,省政府已將合理配置農機具的家庭農場200家和達到建設規范的農機合作社350家列入政府考核目標;二是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便于規范發展,鼓勵各市縣積極探索農機合作社開展從單項服務到綜合服務,從聯耕聯種到聯營聯管,從作業托管到土地托管或流轉等適度規模經營形式。

  省農機部門認為,農機合作社建設離不開有關資源。一是引導“企社共建”,引導合作社和農機企業這兩大市場主體零距離對接,共建內容以提高維修服務能力為重點,還有購機優惠、新產品試驗示范、人才培訓等,目前,已有30多個農機制造銷售企業與300多個農機合作社合作共建;二是推動“銀社對接”,2013年與民生銀行合作,推出了“聯保”及“自然人擔保”等金融產品,為23個農機合作社發放1590萬元貸款,2014—2015年對農機合作社提供近億元貸款,增強適度規模協調發展能量;三是搭建信息平臺,與中移動江蘇分公司合作,建立“江蘇平安農機通”信息服務及優惠通話的平臺,為農機合作社提供農機政策、搶收搶種、作業需求、作業進度、天氣和安全提醒等信息,彌補信息渠道短板;四是推行“雙優”服務,與中石化江蘇分公司聯合推出“雙優一免加油卡”,農機合作社、機手等可以享受優惠加油、送油到合作社等服務,為農機手提供加油優惠累計節省2600多萬元,降低農機作業成本。

  下一步,江蘇省農機局將不斷探索推動各種農機化組織形式在適度規模發展上的優勢發揮,合理整合相關資源,推進農機合作開放包容、求同存異、協調健康發展。

  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力推進千社工程

  農機合作社是目前發展勢頭**旺的農業規模經營形式,以規模化經營加機械化生產的形式發展現代農業,是湖南省乃至全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趨勢。

  經湖南省農機局的積極爭取,從2014年起,湖南省政府開始實施“百千萬”工程。其中“百企”旨在打造100家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萬戶”意在培育扶持10000戶家庭農場;而“千社”工程是由財政出資3億元,用兩年時間在全省扶持建設1000家“小、精、堅”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現代農機合作社,其中“小”是指規模經營500畝左右,不追求過大;“精”是指裝備精良,管理精細;“堅”是指起步堅實,有較好運營能力。在千社工程的推動下,湖南省農機合作社的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兩年時間,全省建成了一千家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樣板。

  在現代農機合作社的建設過程中,省農機部門著力推介“燒旺一爐火,照亮大群人”的農機合作社模式:農民自愿出土地、資金、農機具,合股成立農機合作社,集中經營土地并對外開展機械作業服務,逐步積累技術、資金、經驗和先進農機具,不斷向外輻射式擴張,**終把周邊大部分農戶甚至全部帶入合作社。

  通過打造1000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樣板,全省水稻全程機械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2014年全省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5%,相比2013年增長3.2個百分點,今年預計將進一步增長2.9個百分點達到68.4%左右;機插秧面積更由2011年的300萬畝躍升到2014年的1273萬畝,今年完成近1500萬畝;谷物機械化干燥技術推廣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4年以來共推廣烘干機3000臺。保有量已超過4500臺,并建成區域烘干中心400余個;農作物植保機械化也快步推進,全省已經擁有植保飛機近200架。

  在項目示范作用的帶動下,全省農民組建農機合作社的積極性空前高漲。2013年,全省僅有農機合作社855家,至2014年底,經工商登記注冊的農機合作社已達1677家,增長96%,今年則有望達到2500家,連續兩年實現高速增長。

  今年,湖南省政府對“百千萬工程”進行了重點督查,對千家現代農機合作社的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省人大向省政府提交專題報告,建議繼續實施“千社工程”,同意用5年時間建設5000家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現代農機合作社。下一階段,省農機部門將搶抓政策機遇,加快湖南農機合作社建設步伐,讓農機合作社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釋放出全新主體的**大能量。

  四川省農業廳:創新農業經營機制推進農機經營主體發展

  隨著四川省農業規模化生產的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突顯出更加重要的地位。今年,全省經工商登記注冊的農機合作社已達1104個,以年均18%的速率增長,擁有各類農機具6萬臺(套),大中型拖拉機配比率達1:2,年作業面積達933.7萬畝。

  各級農業部門切實將農機合作社建設納入地方財政扶持,整合糧食能力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農業、農機化推進工程等項目資金,實施農機具累加補貼、作業補貼、油料補貼、農資補貼、貸款授信、免費培訓等扶持政策。2015年,全省合作社承擔農業農機項目約800個,獲得各級財政扶持資金約1.5億元。資金補貼項目包括購機累加補貼,規模化經營補貼,農資、作業補貼,烘干機、機庫棚建設補貼,油料補貼和金融授信等。

  從2011年起,四川省開展省級示范社創建行動,實行省市共建、縣級主抓、協同推進,牢牢把握“民主管理、科學決策、規范運行、利益共享”的要求,引導農機合作社健全規章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強化民主管理。各市縣也積極開展示范社評比活動,做到“省有示范、市有典型、縣有樣板”。目前,全省已評選兩批共164家省級示范社。2013年起全省建立起農機合作社信息庫,每年對合作社數據進行核實更新。2013—2014年全省實施農機化推進示范工程建設項目,兩年來投入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資金1160萬元,重點支持省級示范合作社開展烘干設施購置、機庫棚建設、辦公信息設備完善等,成都市2014年安排資金12萬元,開展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農機作業等評比獎勵,南充市自2012年起連續四年評選10個“全市優秀農機專業合作社”,每個給予1—2萬元獎勵。

  依托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省農機部門通過召開專家培訓會、現場演示觀摩會等形式,大力開展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和新型職業農機手培訓,培養一批懂管理、善經營的農機合作社理事長,一批耕、育、插、防、收等各環節農機熟練操作機手,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和水平。

  下一步,省農機部門將緊緊圍繞四川省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開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創新服務模式,延長產業鏈條,建設“兩主體、四中心”(既成為農機服務的主體,又成為糧食生產經營的主體,建立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加工中心和實訓中心),推進全程、全面農機化生產,促進農業現代化加速發展。

  山東省全泉農機合作社:勇當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排頭兵

  全泉農機合作社于2013年6月13日注冊成立。近年來,在各級農機部門的關懷支持下,該合作社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充分發揮農業裝備資源優勢,大力推行“耕、種、收、管、存”一條龍服務,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縣農機局的指導下,合作社組織社員們進行了民主討論,成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制定和完善了《農機合作社章程》、《董事會職責》、《監事會職責》、《財務制度》、《機車保養維修制度》、《安全生產制度》、《作業質量標準》,建立健全了農機臺賬、農資銷售臺賬、糧食購銷臺賬,嚴格按會計制度實施利潤分配。目前合作社組織機構健全,行政、業務、財務、后勤保障組織齊全。

  近幾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的加快,土地向種田大戶、合作社集中流轉成為必然趨勢。中央多次提出要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合作社及時審時度勢,依托自身農業機械資源和技術人才優勢,在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和全程機械化方面做文章、搞服務、要效益。一方面,適應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的需求,積極開展土地統一規劃、土地整理、耕、種、管、收、烘干、儲、運,統一管理的全方位托管服務;另一方面,搞好土地托管,從300余戶農民手中流轉土地2360畝,建成了全市第**家農機合作社農場,通過大型機械化作業,原來有幾百上千人的作業現場現在只需4.5個人就能完成作業,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年純收入可達97萬元。

  為加強糧食生產方面的農機農藝融合,合作社還與福田雷沃重工進行“企社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田三中心”:“一田”就是把示范農場建成其新產品試驗田,“三中心”是客戶需求轉化中心、產品質量反饋中心和研究創新中心。按照合作協議,福田雷沃重工在農場試驗的新農機,合作社可以免費使用,另外,合作社從福田雷沃重工購機可享受10%左右的優惠;與山東省農機院簽訂為期5年的黃淮海地區玉米、小麥一年兩季輪作區新機械、新農藝實驗推廣基地的協議,成為省級示范基地;與山東理工大學合作,對免耕保護性耕作與隔年深松相結合項目,從意大利進口馬斯奇奧旋耕機、深松機、高地隙打藥機。

  下一步,合作社計劃用2—3年的時間,以孫鎮鎮孫鎮村為中心,再流轉土地2500畝以上,土地經營規模達到5000畝,建設企業化管理的農機合作社,實現年經濟效益500多萬元以上。

  吉林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依托土地托管實現規模經營

  2013年,吉林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幾家兄弟社成立了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該合作社之所以能健康發展,其精髓是土地托管形式下的土地集約化經營,主要做法可概括為“五個明確、一個帶動”。

  成立組織機構,明確責任。聯合社成立之初,按平等互利的社員平權原則,依據《農業專業合作社法》,通過成員代表大會選舉出理事長、理事、執行監事。理事會下設有托管中心、信息培訓技術推廣部、農機組等8個部門。同時,每年至少召開兩次以上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會議,每半年財務公開一次,接受成員的監督。

  合法流轉,明確托管內容。所謂土地托管,就是農民把土地托付給合作社管理。在鎮政府、法律事務所和工商部門的監督指導下,聯合社與社員的土地簽訂收益保障托管合同,做到土地的合法流轉。

  集約生產,明確耕種方式。聯合社對托管的土地實行全程機械化種植,集約化生產。在經營管理上,以市場為導向,以糧食作物種植為主,進行測土選肥,因地選種,大力推廣應用農業農機新技術,實現高產增收。

  立足合作共贏,明確分紅標準。聯合社本著讓利于民合作共贏的原則,建立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聯合社利益分配機制,全年產前、產中和產后不用托管社員拿一分錢,種子、化肥、農藥和機械投入及從播種到秋收作業,乃至儲存銷售等一切費用,都由聯合社墊付。社員年終按照合同約定基準和所托管土地面積領取收益。聯合社在年終決算后,將所托管土地面積純收入的40%作為分紅資金,按照托管面積再次進行分紅,且年度內社員有資金需求,可隨時向聯合社借支一定額度資金。

  規避風險,明確目標。在生產過程中,聯合社對托管土地進行農業保險,選擇正規的企業購置種肥、農藥等農資產品,并在工商部門監督下留樣封存備查,盡**大限度的規避風險。同時,聯合社不承擔因自然災害對土地所造成的損失,且不進行承包和租賃經營土地,在完成托管土地作業后對外進行代耕作業。

  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帶動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聯合社大力興辦了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完善服務功能。去年,聯合社發起興辦的榆樹市小鄉現代農民職業培訓學校在榆樹市土橋鎮小鄉屯正式掛牌成立,開設食用菌栽培、農機操作與維修等近20個專業,年培訓各類農業實用型人才近千人。

  經過六年多的探索實踐,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讓農戶真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拓寬了增收渠道,破解了農業內部增收空間狹小和農民增收乏力的難題。

  安徽省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闖市場托管練內功

  安徽省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正式注冊于2010年11月。建社以來,合作社致力于農機社會化服務,通過“合作+托管+信息”模式,組織社員常年開展農機作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成立合作社之前,焦魁多年從事農機維修工作,結識了眾多機手。2006年開始,他嘗試把周邊機手組織起來,開展“三夏”小麥跨區機收。合作社成立后,聯合收割機將近400臺,組織規模進一步擴大。每年麥收季節,由南到北,行程1000多公里,沿途經過湖北、安徽、河南、山東、河北5省,由合作社統一調度作業,提高了作業效率,節約作業成本。單季下來,平均每臺收割機收入可達3—5萬元,**高可達6—7萬元。機手收益得到了切實保證,增強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隨著合作社規模的擴大,社員機具的存放、保養等現實問題日益突出,機庫棚建設擺上了合作社發展日程。為此,社員采取合作形式,籌資100多萬元,建設了2500平米的機庫棚、320平米的維修車間和80多平米的培訓教室及其他配套設施,對社員機具實行全托式管理,既避免了車輛零部件被盜和火災事故的發生,也延長了機械的使用壽命。

  為增強合作社實力,合作社積極開展社企共建。依托中聯重機落戶亳州的有利時機,成為中聯重機農機售后服務站,協助企業為用戶提供配件供應及維修服務,積極培訓農機技能人才,連續多年舉辦“谷王”收割機跨區作業出征儀式,實現了合作社和企業的雙贏。

  在農機數量增多,遠距離跨區作業市場逐漸縮小,單機作業量和效益下滑的形勢下,合作社及時調整農機社會化服務重點,將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托管作業作為優先業務發展,在本地和周邊縣區拓展市場。合作社采取“土地+農機”的聯合形式,承擔了種糧大戶、家庭農場10400畝的作業服務,實現了合作社、農戶與政府的三贏。合作社還積極承擔政府秸稈還田、打捆、農機深松整地等作業項目,年作業面積近10萬畝,受到了農機部門和農戶的充分肯定。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合作社及時建立了網站,并通過安徽“農機通”信息平臺和手機定位系統向機手發布當地麥收信息,及時調動機械,提高作業效率,既實現了機手和農戶之間信息的快速對接,同時還大大減少了通訊費用。未來,合作社將緊緊抓住農機化發展的大好機遇,規范強化合作社內部管理,積極拓展服務范圍,開拓作業市場,增加社員收入。同時,開展農機合作社信息化示范建設,在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等大型機具上安裝遠程信息化監測設備,建設合作社機具管理、作業管理、社員管理等信息化服務平臺,探索合作社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湖北省雙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種田靠托管服務全包攬

  襄陽市雙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0月。目前,合作社機械作業服務面積達10萬余畝,覆蓋襄陽市襄州區、棗陽市、宜城市及河南省新野縣等兩省4縣(市、區)30多個鄉鎮。

  合作社在堅持農民土地使用權不變、土地經營主體不變、農民受益主體不變的情況下,對農戶承包地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服務。針對不同人群,合作社實行全程托管,對農村無技術、無勞力或不愿種地的農民,合作社提供耕、種、收、管、售等系列化服務;勞務托管,對農村老年農民、無勞動能力的農民,合作社提供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全部勞務服務,農戶負責種子、化肥、農藥、水電等農資投入;訂單托管,對有點勞力、有些技術但需要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戶,合作社提供訂單式托管服務,農戶可將農業生產過程中某個環節的勞務項目委托給合作社,合作社按作業項目獲取報酬。

  經過五年的努力,合作社擁有社員150多戶,購置插秧機56臺、大型播種機44臺、收割機48臺、高壓植保機械8臺、運輸車4輛、糧食烘干加工等設備3套,實現了合作社替代農戶、農機替代勞力,有效解決了“誰來種田”的問題。合作社還堅持“土地家庭承包+專業合作社經營”經營方式,規避土地流轉帶來的經營風險,既讓農民吃了“定心丸”,也提升了土地的規模經營效益,有效破解了“怎樣種田”的難題。

  同時,合作社按面積和生產需要搭配和協調各種農機,讓機械既滿足農時和作業量的需要又不閑置,讓機手們既有活干又不“扎堆”,在合作社內部實現了農機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農機的使用效率。

  為了更好地為農戶服務,合作社要求技術人員都要成為“機藝兩用人才”。經過多年的發展,合作社建立了農機維修、農機推廣、農技推廣3個服務中心,機耕、機插、機收、機防4個服務隊以及1個農副產品購銷專班,形成了定期培訓制度,發展壯大了一支擔得起托管責任的機藝服務隊伍。

  下一步,合作社將進一步提高“全程托管”服務水平,實施“整村推進”計劃,建成4個50畝的集中育秧基地,對2萬畝稻田統一實行機插秧;建成1個智能化配肥中心,統一配送用肥;建成1個糧食烘干處理中心,實現糧食生產從田間到車間不落地。同時,還將加強職業農民實訓基地和農機智能化、精準化、信息化等裝備建設,不斷創新經營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聯結帶動作用,幫助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

  浙江省田螺山農機合作社聯合社:創新服務模式夯實服務基礎

  田螺山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由原三七市田螺山、祝家渡、悅容,陸埠李宅、沿江,丈亭志剛等7家合作社組合而成。組建聯合社,是為實現農機服務從糧食產中服務向產前、產后加工和銷售延伸,拉長產業鏈,實現了效益**大化。聯合社成員單位仍各自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作業服務的調度、農資供應、農機維修、糧食烘干、加工和銷售等方面實現更為緊密的聯合。

  合作社提供三種作業模式:一是聯合社提供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以村為單位將散戶集中起來,由聯合社成員單位就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收取作業服務費;二是提供水稻生產部分環節的機械化服務,收取一定服務費;三是按照土地季節性流轉,農民收取季節土地流轉費或用季節土地流轉費抵用下季作業服務費。三種模式深受農民歡迎,年作業服務面積超過12萬畝。

  聯合社還成立了稻谷烘干中心,也推出了三套服務模式供農戶選擇:一是烘干機租賃服務,社員和農戶只要支付機械折舊費6分/公斤及燃料電耗成本費;二是谷換谷,聯合社直接把社員和農戶送來的濕谷根據現測含水量按比例折算成干谷或精米量返還,社員和農戶支付成本費;三是折價收購,聯合社根據市場價直接把社員和農戶的稻谷帶銷售指標回購。

  聯合社自成立以來,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添置了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無人植保飛機等先進設備。如今,田螺山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可謂兵強馬壯,成為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主力軍,擁有各類農業機械200余臺(套)。作業服務范圍覆蓋姚東三七市、丈亭、河姆渡、陸埠等鄉鎮,涉及20多個行政村的3000多戶,主要行政村機械化插秧率達到90%以上,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6.4%,糧食烘干機日烘干規模達到210噸,所涉主要鄉鎮糧食烘干率達到80%以上。

  聯合社還利用農資經銷量大的優勢,引進農資連鎖超市網點,增強了與農資生產企業的議價權,大大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今年共銷售優質農資300多萬元,實現經營利潤25萬元。在此基礎上,聯合社還開展了糧食深加工服務,使農機服務產業鏈向產后延伸,去年共加工有色米2萬多公斤,銷售收入40多萬元,增加農產品附加值20多萬元。農機作業服務公司在開展水稻全程機械化服務的同時,通過聘請農機、農技專家,指導完成了水稻生產“雙插雙千斤”示范項目,增加了土地的產出率,提高了農戶種糧積極性。

  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創新社企共建模式助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2011年,雷沃重工首次提出“企社共建”模式。多年來,雷沃重工與農機合作社一直圍繞農業生產的作業需求與發展方向,持續實踐并積累經驗,通過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和創新合作模式,不斷探索為現代農業提供涵蓋耕整地、種植、收獲、植保、烘干等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

  “企社共建”活動,依托于農機主管部門對合作社的管理、組織優勢,通過農機生產企業配套的各項扶持發展措施,有力促進農機化水平和農機合作社的規范化快速發展。一是利用購機優惠與作業指導,充分利用企業農機技術人才,為合作社提供農機配備組合指導;二是服務、配件支持,雷沃重工為農機合作社提供機具維修保養、零部件供應、作業信息等優質服務,同時,依托雷沃重工在全國22個配件分中心庫和496家配件供應網點儲備,確保合作社充足、優先的配件供應;三是新產品試驗示范,雷沃重工將新技術產品優先投放企社共建合作社,而合作社將新技術適應性、質量跟蹤等內容回饋給企業,幫助其對產品進行升級改進,不斷提升產品適應性與可靠性;四是管理培訓支持,培養新型農機手、職業化的農機經營者、合作社領頭人;五是融資支持。

  截至目前,雷沃重工已在山東、河南、江蘇等多地開展了企社共建活動,與2000多家農機合作社簽訂共建協議,提高了當地農業機械化水平、支撐了農機合作社的規范化快速發展。

  雷沃重工提出與有條件的農機合作社聯合共建雷沃示范農場,為家庭示范農場提供的農業機械產品范圍也由大馬力拖拉機、收獲機械產品拓展到耕整機機械、大型播種機、烘干機械等糧食生產重點作業機具,為農機合作社提供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指導和更加優質的管理與技術服務支持,推動農機化技術集成和標準化,實現新技術產品扶持、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指導、優質的技術服務支持以及管理支持。

  2014年6月,農業部農機推廣總站與雷沃重工簽訂合作共建“雷沃機械化生產示范農場”框架協議。分別在山東、江蘇、湖北、湖南,合作共建小麥-玉米、小麥-水稻及水稻-油菜等機械化生產示范農場,開展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和推廣。同年,農業部農機推廣總站、中國農業大學、雷沃重工和山東登海種業四方聯合舉行了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合作協議簽字儀式。

  今后,雷沃重工仍將探索新的模式,緊緊圍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主題,利用“互聯網+”發展形勢下“互聯互通”優勢,實現與合作社組織更多的深度融合,通過網絡及物聯網技術形成有效科學全程化的管理機制,探索“產學研支持、政企社共贏”的產業新模式。

  中聯重機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企社共建新模式

  在了解、分析“企社共建”的現狀后,中聯重機以“3+3+4+2”,即三個模式、三個基礎、四種作物、兩個方向的模式推動企社共建。

  三個模式,即根據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三類種植群體,選定以300畝、5000畝、30000畝為代表性規模開展全程機械化,整合成功經驗,形成成熟模式,有效推廣。

  三個基礎,一是標準化種植作物,從農藝體系、作業規范、作業質量等方面出發,對不同農作物種類分別試點制定和推廣統一的作物品種,進行統一管理;二是大力發展金融和擔保;三是國家政策扶持,建議各省在政策范圍內對全程機械化產品優先補貼。

  四種作物,即聚焦小麥、玉米、水稻、油菜四大糧食作物,快速實現四大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

  兩個方向,一是提高全程機械化能力,從加速土地流轉、區域專業化種植、轉變種植模式、職業化農民發展等多角度考慮,對不同規模的種植方案、不同作物的種植方案、規模化種植農藝、專業化的農業生產服務和信息化等角度系統思考并規劃。二是大力推廣智慧農業,以領先的標準化的農藝、農技為支撐,以全程精準機械裝備為基礎,實現從傳統農業、工業化農業向精準農業、智慧農業轉變,建立區域性、專業化的大宗作物示范區。以智慧農業數據處理中心、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等內容為建設核心,開展氣象監測、土壤監測、病蟲害監測、預警、生產規劃與計劃、農藝和農技服務、作業和作業資源管理、作物銷售等服務支持工作。以水稻、玉米、小麥等大宗農作物種植生產全程機械化,動力機械與機具的精準組合為支撐,實現農田整治、智能育苗、精準播種栽插、變量噴藥、節水灌溉、精準收獲等精準作業。

  中聯重機在2013年4月在鄭州啟動了社企共建服務體系,同年8月在北京成立谷王用戶協會,9月與安徽省焦魁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簽訂合作協議;2014年4月與河南省農機化協會聯合開展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培育,陜西省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授牌儀式;2014年12月及2015年3月,中聯重科河南**家農業機械化示范農場及中聯重科湖南**家現代農業示范農場成立。在2016年還將建成與農業部合作蕪湖全程機械化示范農場。

  未來,中聯重機將以2016—2017年試點,2018—2019年擴大,2020年以后全國推廣的三步走節奏推動規劃模式,有效推進企社共建,推動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工作,實現現代智慧農業。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camn.agri.gov.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丰县| 茌平县| 密山市| 石渠县| 昭觉县| 镇安县| 肥乡县| 海城市| 渝北区| 崇左市| 县级市| 靖远县| 务川| 汽车| 乳源| 民乐县| 阳东县| 新野县| 肇州县| 华阴市| 安吉县| 布尔津县| 双流县| 尚义县| 临武县| 花莲市| 南陵县| 沈丘县| 思茅市| 乌鲁木齐县| 潞西市| 漾濞| 邯郸县| 同江市| 金寨县| 满洲里市| 阜平县| 昭平县| 扎鲁特旗| 黔西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