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二千多年前的小麥出土將為西漢的農業解密做鋪墊
二千多年前的小麥出土將為西漢的農業解密做鋪墊
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昨日稱與中國科學院達成協議,從吐魯番勝金店古墓群出土的3100株麥稈,已被送往中科院人文學院科技室與科技考古系研究人員手中,這些兩千多年前的麥子將接受植物考古學研究,其研究成果將年內出爐。
據介紹,上述麥稈出土于勝金店古墓群M9號墓葬,當時這些墓葬是用來當做墓棚。出土的麥子距今大約距今大約2200年前—2050年前,應為西漢時期或更早。兩千多年前的麥子如今還呈現出:金黃的小麥桿,新鮮如才被碾壓過,有的麥稈上還有完整的麥穗,也呈現金黃色。這些麥稈足有10厘米厚,在麥稈下面是15厘米到20厘米厚的駱駝刺,其下面才是完整的墓葬。而這些麥稈也是迄今為止,世界考古史上數量**多、保存質量**好的小麥。
從目前研究來看,專家們得出初步結論,兩千多年前吐魯番地區的每株小麥平均麥粒達到10粒。現在的麥子每株麥粒為20粒到30粒,兩千年后的發展麥粒也才翻了一番,說明吐魯番當時的小麥種植栽培技術已經相對很先進了。小麥大約是四千多年前傳播到新疆,但是長久以來小麥的種植方式、加工方式在新疆如何進行,一直是個謎團。這一時期有可能是該地區古代民族從游牧向農耕逐漸轉型的時期。
專家們發現,吐魯番地區對于麥子脫粒技術可能開始使用"連枷"這種古老的農業工具。隨著研究的深入,這批麥稈所攜帶的古代信息,或許會為西漢王朝在吐魯番盆地經營屯田找到實物證據。
新聞來源地址: http://news.sohu.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