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在修改中
8月的隴原,仍然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為調查核實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有關農機補貼款被克扣的真相,先行者作為調查組成員,對天水市秦安縣的幾位購機農民進行了入戶走訪,結果不出農機管理者所料。
網絡留言言辭激烈
有位匿名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向甘肅省領導反映問題,用了這樣的題目:“天水市秦安縣農機補償款坑害農民利益”,是說“克扣農民購機(微耕機)補償款的事”。其中有這樣一段話言辭激烈:“農民真正才拿到400塊錢,跟政府規定應該拿到的相差甚遠,這種坑害農民的事相當惡劣,在農民心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影響,更大的是借著農民的身份侵害國家利益”。其實,類似的反映在天水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上也出現過兩次,秦安縣農機管理站進行了認真回復。那么,問題果真如此嚴重嗎?
從秦安縣農機部門了解到,該縣2012年補貼資金當年8月就使用完了,仍有許多農民未能享受到補貼。部分經銷商仍按慣例操作,收取機具差價銷售各類補貼機具。其中微耕機除去當年補貼額1500元后,收取農民3450元或3500元,在銷售協議上注明是“預繳款”。經銷商的做法很明顯,是想把補貼款推后到下一年度予以解決,而這種方法已經延續好幾年了。何況每年春耕前,農機補貼還未開始,農民購置農機的愿望非常迫切。國家不是也提倡對用于春耕抗旱機具提前操作嗎,這個擦邊球是可以打的。
然而,甘肅從2013年開始全省實行“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兌付方式。于是,前后兩種模式在補貼款的給付對象上發生轉向,差價購機的遺留問題成為經銷商傷不起的夢魘。于是,經銷商采取調低機具價格、贈送禮品外加接來送往還管飯等多種優惠措施,竭盡所能力邀已購機農民補辦農機補貼手續,**大限度地減少自己的損失。在對已購機但未辦理2013年補貼手續的農戶走訪時,有位農民明確表示不愿意辦,他認為辦理補貼手續還要向經銷商繳納1150元,而國家補貼1500元,實際只享受了350元,況且今年手續繁瑣、要跑好幾趟,不劃算。這和網上留言者的觀點是相近的,不過言辭沒有那么激烈。
資金兌付付出矛盾
前些年,由于國家補貼資金遠不能滿足農民購機需求,許多縣區存在“超補”現象,也就是寅吃卯糧。如果繼續實行“差價購機、省級結算”,“超補”的嚴重性不會凸顯;但今年實行“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后,上年的“超補”就無法結算了,矛盾就會凸顯和激化。為什么購機農民會產生國家補貼資金被克扣的想法呢?往年都是差價購機,只要通過資格審核,辦理相關手續后,農民向經銷商繳納除過國家補貼的1500元(風冷式微耕機)以外的差價款提機就完事了,其他的補貼款結算等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至于是否撥付到位,那是經銷商的事。即便是沒有辦理補貼手續,只要經銷商是差價銷售,是否有協議、以后怎么辦等等,也與我無關。而2013年實行全價購機后,雖說1500元補貼款要直接打到自己的“一折統”上,但還要補繳1150元,一算賬兩者相抵只多出350元,還要跑好幾趟縣城,等好幾個月才能拿到那1500元,不如外出打工或者干好農活。因此,農民不愿意去補辦補貼手續,個別人則認為這是經銷商克扣了他們應得的國家補貼資金。
一些農民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理解不夠準確,特別是對于補貼程序、補貼的真正含義,甚至國家到是底補貼還是補償,補貼了多少都是一知半解。在習慣性思維中只管交夠差價款購機,而不顧政策要求的變化。實行全價購機后,把農機補貼與其他惠農資金混同為其他增收性補貼,認為國家多給的才是真補貼,甚至有人認為全價購機后再由財政補貼,就像是自己給自己補貼。只算自己拿出的,而看不見財政兌付的。這種看似有點怪的思維邏輯讓人難以理解。經銷商在利益驅動下以先銷售出去為主旨,以此占領本地補貼機具市場。國家補貼資金兌付方式的改變使買賣雙方從各自角度和利益出發,各辦各的事,各執一辭,造成理解的偏差與狹隘。
信息公開開誠布公
實事求是講,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在國家強農惠農富農資金中無足輕重,但因為非普惠、實行資格審查、大型機具補貼額高、弱勢的農機部門主力實施等特殊性,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媒體宣傳輿論紛紛,其中不乏負面報導。為此,農業部大力推進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自覺接受農民、企業及社會各界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關心和支持補貼政策實施的良好局面。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家的一項“三農”政策要讓每個農民都了解清楚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取消農業稅后,國家全面反哺農業,農民自由度空前放大的情況下,即使再大的實惠也會遭遇冷落甚至質疑。而作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主要落實者的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把這項政策的細節宣傳到每個農戶每個農民,更是難上加難。且不說能力如何,有的縣區就是必需的操作設備都沒有經費配置,更別說搞宣傳、入戶調查等量大面廣的工作。所以,許多農民了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從已購機者處聽聞的,或多或少知道反正買農機有補貼,而一旦與自己所想不符,便任意放大擴散。有縣區農機補貼操作員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些農民在差價購機后,還想把國家補貼款裝進自己的口袋,其實是揣著明白裝糊涂。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實施中,固然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制度漏洞,也有許多慘痛的教訓,但不能因噎廢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面對眾多網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及時公開真相,說明事實,才能提升公信力,給人以安全、正義和公道。不論是網絡,還是領導,唯有尊重事實,少些想當然,多些寬容和理解,才能真正推動好政策的落實,才能讓公共財政的陽光公平享受。
新聞來源地址: http://idp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