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關注微信
小程序

“機械麥客”的遷徙人生:每年至少有半年如同候鳥與收割賽跑

作者: 本站發布時間:2013年07月22日 收藏

駕駛室成了麥客睡覺的地方

駕駛室成了麥客睡覺的地方

麥客們在泥濘的稻田里收割

麥客們在泥濘的稻田里收割

  微風拂過,茂名市高州東岸鎮回盤村數十畝金黃的稻田蕩起了層層稻浪,遠處幾臺收割機正在稻田中穿梭。機器的轟鳴驚起無數躲藏在稻田深處的飛蟲,引來了附近大群的燕子。十幾名村民正散落在田間,挑回剛收下的谷子,每張樸實臉上都寫滿了豐收的喜悅。

  每年7月初,廣東水稻成熟時,駕駛著收割機的農機手們都云集于此,進行“收割大業”。他們大多來自外省,被人們稱為“機械麥客”、“鐵麥客”或“現代麥客”。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稻也已經成為“機械麥客”的主業之一。

  “機械麥客”(下稱“麥客”)一年中至少有半年時間都風餐露宿,如同候鳥一樣追隨著農作物成熟的腳步,與收獲的時令賽跑,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從山東到新疆……他們不遠萬里踏遍大半個中國,尋求著那一片片豐收的金黃色。

  雖然在途中麥客們會面臨許多困境,對未來的忐忑也常縈繞心頭,但他們大多熱愛這份自由的職業,懷揣著各自不同的夢想,在異鄉編織著自己的遷徙人生。

  風餐露宿的生活

  每年4月底之后的半年,他們開著卡車,從江蘇到山東、河南,再南下安徽,后至廣東,又西行到廣西,然后北上四川、新疆,**后再匆忙趕回江蘇收割完當地的**后一季稻谷

  記者與李福治帶領的麥客車隊在高州市郊區G207國道旁一家加油站相遇。加油站能給他們提供免費自來水,可洗衣服、洗澡,燈光也較明亮,因此不少麥客都會選擇在加油站過夜。

  正是晚飯時間,車隊里的一家人——錢厚林的女兒錢芳正收拾著一把蔫了的空心菜,不遠處她的丈夫已經架起了自帶的煤氣罐和煤氣灶,準備煮面條。“出來能省一點是一點。”錢芳說,不少麥客都會跟他們一樣,自帶廚炊具,有時也會在路邊小飯店中解決。

  對于跟著丈夫李福治出來跑了三四年的羅英來說,豐收的場面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李福治開了11年收割機,這個新疆漢子早年帶著妻子離開家鄉石河子,現在一家三口生活在江蘇省姜堰市大倫鎮,“我原來是幫我姐夫開收割機,前年找親戚借錢,加上銀行貸款,終于買下了屬于自己的收割機和卡車。”李福治說。

  每年4月底,江蘇小麥逐漸成熟,這意味著李福治和羅英又要離開兒子,開始長達半年的“遷徙”。在這半年中,7歲的兒子會被寄養在老師家中,這對夫妻則會帶著一名雇用的工人,開著卡車載著收割機,從江蘇到山東、河南,再南下安徽,后至廣東,又西行到廣西,然后北上四川,收割完四川的水稻北上至新疆,**后再匆忙趕回江蘇收割完當地的**后一季稻谷,此時大概是10月底。在家的半年時間里,夫妻倆會找些臨時工作,等待著下一個成熟的季節。

  與此同時,河南駐馬店的黃得力和安徽阜陽的任登才也正整裝待發。在他們老家,許多人以開收割機為生,其中多是親朋好友。為防各種突發情況,麥客們不會獨自出發,基本以家庭為單位,一戶人家一輛車,親友相靠。在麥客的遷徙隊伍中**少的有兩輛車,多的有幾十輛,每臺車上都有三四人。

  同樣來自大倫鎮的錢厚林與女兒、女婿一起,終于在今年買下收割機和卡車;去年為李福治“打工”的四川小伙楊勇,今年也下血本買下了一套設備。加上李福治家的收割機,這3戶人家今年組成了一支車隊——3輛車、3輛收割機、10個人,5月初從江蘇出發,收割完江蘇、山東、河南的小麥后,7月初趕到廣東,前來收割第一季的水稻。

  此時,廣東各地正待收獲的農田里,已經布滿了從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前來跨區作業的收割機。

  出門在外,麥客們**害怕的就是小偷。“沒被偷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出來跑的,我印象中**夸張的一次,在2個小時內小偷來了6趟,那晚我們干脆沒睡覺。”李福治說,為了保護車輛,麥客們的衣食住行幾乎都不會離開卡車。他們在卡車上架起一個“鐵皮箱”,能住一兩個人,加上駕駛室也能睡2人,即使遇上下雨天,麥客們也不用擔心。

  艱辛勞累的工作

  一天工作下來,王梅經常累得連飯都不想吃。“收水稻還干凈點,如果是收麥子,那灰塵大的,一天下來只有眼睛和牙齒是白的。”

  早上6時,車隊中所有人都已起床。簡單洗漱后,大家一起在加油站旁的大排檔吃了早飯。經過十幾天的忙碌,到了7月中下旬,廣東的水稻收割已逐漸接近尾聲,但距廣西稻谷收割還有兩三天的時間。不過,李福治還是決定朝著廣西方向開進,“路上有活就做點。”

  順著導航儀或記憶中的路線,李福治帶領著車隊盡量沿著有稻田的縣道、村道朝著廣西方向開去。行至高州市譚頭鎮五村時,正在路旁田里收割的村民招手攔下了他們。“村子里有幾十畝地,能幫忙收嗎?”

  雖然雙方語言有些不通,但這并不妨礙村民與麥客的溝通。很快大家就談好了價錢,三輛履帶式的收割機從車上卸下。

  “本來前兩天就該收割了,但一直等不到收割機。再等下去怕下雨,稻谷被打落,我們這才自己動手收割。”攔下車隊的村民開心地說,“這下不用那么辛苦了。”

  楊勇的妻子王梅拿著手機大小的GPS測量儀,繞著農田走了一圈,“1畝4分!”這臺GPS價值800多元,繞著農田轉一圈,農田面積會立刻由衛星返回到測量儀中,這也是麥客們經常使用的“高科技”產品之一。

  王梅收好錢,楊勇就將收割機駛入田中。只見他站在收割機上,身體微微向前傾,駕駛著機器向前走;另一名工人邵彬則站在側面谷粒裝袋的鐵板上,掛好了編織袋。

  隨著楊勇的“指揮”,收割機如同小坦克一樣來回在稻田中穿梭,所過之處只留下短短的稻樁和已脫粒被打碎的稻禾。掛在機器側面的編織袋開始鼓起來,邵彬一看裝滿了,便會示意楊勇停下來,將裝滿谷子的編織袋堆放到田中。

  5分鐘后,一塊4分大小的稻田就被收割干凈,一袋袋稻谷堆在田里。“這不算快的,如果地里不是這樣的爛泥,還能更快,10分鐘不到我們能收完1畝地。”羅英說。

  與去年90元/畝的價格相比,雖然今年機器收割的價格漲到了130元/畝,五村村民黃森仍愿意采用機器收割:“我家有1.5畝稻田,如果純人工收割,五六個人要割兩天才能割完,請人的話大概要每人100元/天,天氣又這么熱,所以還是機器來收割比較劃算。”

  聽聞有收割機來了,家中有田仍待收割的村民紛紛拿著編織袋圍了過來,盛夏悶熱而安靜的村莊突然熱鬧了起來:村民們有拾稻穗、擔稻谷的;有騎著摩托來看收割機收得是否干凈的;有坐在田埂等著輪到自家稻田的;孩子們也享受起這份熱鬧,在大人的照看下跑來跑去……豐收的笑容印在每個人的臉上。

  一天工作下來,王梅經常累得連飯都不想吃,車隊里所有人都被太陽烤得黑紅黑紅的。“有時候在外面干活,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都沒空停,只能找村民要些開水泡面吃。”羅英說,有時候村民會邀請他們到自家吃飯。“收水稻還干凈點,如果是收麥子,那灰塵大的,一天下來只有眼睛和牙齒是白的。”

  不可避免的糾紛

  雖然絕大部分村民很講道理,但不愉快仍時有發生。“比如我們用GPS測出來這塊地是1畝3分,他非說只有1畝……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事都遇到過。”

  在麥客們的遷徙中,總會遇到各種糾紛。這種糾紛有時候來自車隊內部,有時來自同行間的競爭,但更多的時候發生在與當地人的接觸中。

  談起車隊內部的問題,李福治夫婦有時候很頭疼,“三家人一起出來,大家總要賺得差不多吧,我們把他們兩家人帶出來,總要負起責任。”為了平衡三家的收入和隊里的人際關系,李福治和羅英心中總要橫著一桿秤。

  相對而言,外部來的糾紛遠多于內部。53歲的黃得力來自河南駐馬店汝南縣老君廟鎮,開收割機已有10年。今年他和親戚家一共三輛車,也來到了高州參與收割。

  7月11日,黃得力正在高州市東岸鎮石陂村的農田里收割。因為田里都是爛泥,又有部分稻禾倒伏,收割難度大,機器損耗也更大,黃得力臨時向村民要求加錢。

  “我不割了!不要割了!”對于加錢的要求,村民抵觸情緒非常激烈。“明明說好價格,老是加錢加錢!去年才90元/畝,現在你還要130元/畝!”**后雙方協商了一下,爭吵消弭。

  雖然遇上的絕大部分村民很講道理,但不愉快仍時有發生。“比如我們用GPS測出來這塊地是1畝3分,他非說只有1畝地;還有地里都是爛泥,收割機一下就會陷下去,但對方硬要下機……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事都遇到過。”羅英說,“我印象**深的一次就是在山東,村民開價比我們成本價還低,我們不肯,結果幾百個人圍著我們三輛車,不割不讓走。”**終羅英他們妥協了。

  黃得力則遇到過更為危險的情況。他說,2009年,他們車隊剛到廣東某地,當晚就被幾十個拿著砍刀的混混打了一頓,所有車輛的玻璃都被敲碎。“我們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后來聽警察說,這幫混混打錯了人,他們要找的是另一幫開收割機的。”當晚得到了1萬元賠償后,他們連車都沒顧上修,立刻開上高速“逃”走了。

  “還有去年在四川某地,晚上我們住鄉政府的門口。結果半夜一個喝醉了酒的人開著車就朝我們撞。”后來,黃得力和親戚沒讓這個人走,并要求對方“給個說法”。“**后對方賠禮道歉了,摔壞了我一個手機,又賠了我一個新手機。”黃得力說。

  但并不是所有的麥客都有化解糾紛的好運。根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份,山東夏津一麥客因20元小糾紛,在與村民追打過程中致人死亡;7月7日,據高州警方通報,幾名河南籍人員在收割時撞傷了一名當地村民,因不滿派出所處置,當晚打砸了祥山派出所,并強行帶走了2名民警。

  對后面這件事,高州的外來麥客們都聽說過。“有句話說的是‘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們出門在外,能忍的都盡量忍,和氣生財。”羅英說。他的態度得到了黃得力的認同:“所以我出來開了十年機器,沒出過什么事。”

  與同行之間的競爭相比之下文明許多,“也就是價格戰吧,你100元我80元。其實還是比較體諒對方的。”黃得力說。

  此外,地方路障也成為容易引起糾紛的問題之一。據媒體報道,某些地區為了保護本地收割機,以種種手段阻撓、抵制外地麥客,甚至會下文件禁止外地收割機進入本地區。

  愈加艱難的未來

  2006年以前是麥客的黃金年代,那個時候收割機數量少、市場大,幾個月就可以回本。2006年開始,國內收割機數量猛增,同時油價、人工都在不斷上漲

  開著卡車不遠萬里,風餐露宿,不少人都在疑惑:這樣辛苦的麥客真的能賺到錢嗎?

  如果時間倒回四五年前,這個答案在絕大多數麥客那都能得到肯定的答復。但現在,他們會告訴你,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今年很可能會虧本。

  黃得力給記者算了筆賬:路費成本1元/公里,因為有收割機跨區作業證,所以上高速不用交費,但油錢也要好幾萬元;機器每年損耗約4萬-5萬元;請工人的話平均一個月要五六千元,6個月就是3萬多元;加上路上吃飯等,一年算下來如果收入沒有15萬元那絕對是虧錢的。“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六七千元也有,不好的時候一分錢都沒有,去年差不多剛保本。看今年的情形,不虧本就不錯了。”

  而購買一臺質量好的進口收割機,除開國家補貼外,仍要花費十幾萬元。此外,卡車還要大約要7萬元,一套設備算下來,自家**少也要出20萬元左右,所以許多麥客仍欠著高額外債。

  黃得力去年借了十幾萬元買設備,如今他還欠著親戚朋友10萬元。“情況會越來越糟,我打算今年把收割機賣掉還債,用卡車去搞運輸。”

  在黃得力的印象中,2009年之前是收割機**賺錢的時代。“那個時候開收割機一年能賺二三十萬元。我們家那邊有老板開著寶馬,后面跟著幾十輛收割機浩浩蕩蕩全國跑收割。”看見有人賺錢,一傳十十傳百,家里只要稍有經濟實力,家里都開始投資收割機。

  安徽阜陽市阜陽縣郜臺鄉徐羅村的任登才對此深有體會:“前年我們村收割機只有幾輛,去年發展到了20多輛,今年都快有40輛了。”

  但這些收割機目前沒有一輛是賺錢的。“一是收割機數量太多了,每年都翻倍漲;二是現在種水稻的越來越少了,廣東好多田都種樹了。今年**差的時候,我5天才收了60元錢。現在還欠著10萬元外債,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任登才說。

  收割機數量的暴漲并非近兩年的事。據相關資料顯示,2006年以前是麥客的黃金年代,那個時候收割機數量少、市場大,一個月就可以賺好幾萬元,幾個月就可以回本。2006年開始,國內收割機數量猛增,近些年國家又出臺了不少發展農機的優惠政策,收割機的數量仍在不斷上漲,市場已趨于飽和,同時油價、人工都在不斷上漲,麥客這一職業如今愈加艱難。

  李福治和羅英因為是新疆人,加上全國跑的歷史長,所以有著自己的“秘密基地”。“廣西、四川有些地方都是我們收了十幾年的了,他們不會再找其他地方的機器。新疆那邊去的機器少,我們也有定點聯系的幾家農場。”羅英說,因為廣東定點聯系的少,只能臨時找活,所以在廣東是幾乎賺不了錢的。“去新疆比較好,一個月能收入好幾萬元。”

  不是所有的麥客都有李福治這樣的“秘密基地”,麥客經濟已然走到拐點。“暫時還能先做著。其實我們也知道,這樣的日子不長久,也希望能早日安定下來。”談起未來,羅英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news.southcn.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车险| 梁河县| 阿合奇县| 福鼎市| 论坛| 灯塔市| 仪征市| 景泰县| 四子王旗| 昆山市| 陇川县| 洪洞县| 新昌县| 绩溪县| 伊金霍洛旗| 图木舒克市| 抚远县| 宁河县| 湖北省| 瑞安市| 泸溪县| 鲜城| 瑞金市| 吉木萨尔县| 灵台县| 怀仁县| 兴国县| 洞头县| 峨眉山市| 呼伦贝尔市| 偃师市| 自贡市| 图片| 宜川县| 周至县| 庆元县| 沙坪坝区| 渝北区| 玛纳斯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