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關注微信
小程序

跨區作業新的贏利點在哪里

作者:顧仕全 唐亞生 盧專琪 本站發布時間:2011年02月25日 收藏

  ——對江蘇省金湖縣農機手收益情況的調查

  金湖是全國有名的農機大縣,目前,全縣稻麥聯合收割機達2196臺,大中型拖拉機2896臺。針對稻麥聯合收割機在一些地區出現了相對飽和以及單機作業效益下滑的情況,金湖縣農機手收益情況如何?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為此,筆者走訪了金湖縣農機部門和部分鎮村農機大戶,了解農機手的經濟收益情況。農機手紛紛表示,眼下機收市場僧多粥少、競爭激烈。那么,在目前的情況下,農機手如何走出拐點,尋找新的贏利點呢?

  單機作業效益下滑

  有資料顯示,去年全國投入的聯合收割機達44萬臺,僅參加“三夏”跨區機收的聯合收割機預計就超過28萬臺,是10年前的十五倍之多。金湖縣去年組織外出跨區作業2200臺次,全年服務面積達179.4萬畝,收入8400萬元。“眼下,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作用日益顯現,稻麥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等各類農機具呈現爆發式增長,機收、機耕作業市場競爭加劇,單機作業面積下降,效益減少。部分機手特別是一些新機手可能會放棄跨區作業,轉向壟斷地方作業市場,導致出現新的矛盾和糾紛。”金湖縣農機局局長吉文化在分析去年夏收所遇到的問題時說。筆者了解到,小麥的種植面積就那么多,機具增多了,作業價格回落在所難免,前年農機手平均機收面積在720畝左右,收割一畝作物價格在50—65元之間,去年平均機收面積在600畝左右,約在60—80元之間,機手以機收為主的傳統跨區作業項目收益有所下降。加之交通運輸、燃油、人工等成本的增加,“三夏”跨區作業市場日益緊縮,機收大軍相互間競爭異常激烈,“三夏”小麥收獲由過去的半個月縮短到現在的一周時間,單純依靠傳統的跨區作業方式,會很難在小麥機收市場紛爭的狀況下分得一杯羹。

  銀集鎮跨區作業行家能手李仁富告訴筆者,跨區機收小麥的收益逐步下降,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如果盲目外出,很難像過去一樣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就能輕松地賺上三四萬的,以前買一臺收割機2年差不多回本了,現在要4年才可以回收本錢。李仁富是金湖惠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也是全縣“三夏”小麥西進東征明星跨區作業隊領頭雁。目前合作社擁有會員220人,大中機械150多臺套,20多年來,他所帶領的跨區作業隊遠赴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開展小麥機收。去年,他們夏季跨區作業單機僅收入1.5萬元左右。

  以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抱團求發展

  年前不久,銀集鎮淮建居委會農機手姜勤等4位農機手結束了2萬多公里跨區作業行程,從黑龍江凱旋。提到收入,姜勤嘿嘿一笑:“我和伙伴們從海南、過山東、湖北、河南、江西、黑龍江及本省的20多個縣市,單機跨區機收4000多畝,純收入14.8萬元。”2006年,姜勤自籌資金購買了1臺久保田588型聯合收割機,開始從事農機跨區作業。他主動了解市場信息,認真梳理作業區域稻麥成熟時間,確定科學合理的外出跨區作業線路。每年4月中旬他就外出搶收三麥,12月上旬才結束作業,時間長達6個多月,他與相關作業區域建立點對點的長期協作關系。

  筆者了解到,跨區作業一定要依靠群體優勢,不能單打獨斗。組團跨區,一般5-10臺車集體行動為好,到一個村后,對方好安排?,F在都是家庭承包為主,大塊地少,小地塊多,車多了進不了地,一、二臺的,中介機構又不愿意接機。而且,合作社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對機械作業都有嚴格要求,特別是要做到嚴格執行收獲留茬高度和秸稈切碎長度等作業標準,配套秸稈粉碎還田機,這樣,會受到農民的歡迎,組團跨區仍然會有市場。就跨區作業這一問題,金湖縣前鋒鎮同興村農機手韓康新感受頗深。他認為跨區作業一定要有計劃性,實現訂單作業,不可盲目外出。“去年要不是合作社給我們訂了幾千畝的作業合同,我還真不敢外出了。我的2臺機器,一臺準備外出跨區,一臺放在家中,在本地進行作業。萬一外面形勢不好,在家里的這一臺還能掙出本錢來。再說,我們周圍不少地方都進行了土地流轉,在家門口進行一條龍機械化作業要比跨區方便得多,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還能省去外出跨區作業的那種艱辛。”

  陳橋鎮新豐村六聯組的農機手吉文鐘興奮地對筆者說:“自從加入了鎮農機合作社,我就算是進了保險箱了。包括機器維修等事項都是由合作社代為辦理,我只要到指定的地方按規定的標準做,省心得很,收入也有保障”。

  為了增加機手收益,近年來,金湖縣大力扶持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至目前,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發展到39家,各類農機服務組織擁有資產額達4000萬元,轄會員2229個,擁有機具1160臺(套),農機跨區作業收入遞增到5700萬元左右。全縣有9家農機合作社已創建成“三星”、“四星”級農機合作社。在縣農機局的引導下,各合作社按照正規的渠道操作運營。為了讓機手安全、放心作業,在跨區作業中,合作社還配備人員為其全程跟蹤服務,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確??鐓^作業順利進行。2010年,全縣39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利用1160臺套聯合收割機、拖拉機、插秧機等農用機械,外出組織跨區作業1500臺次,服務面積達90萬畝,機手人均創收28000元。

  拓寬作業領域農機手增收新亮點

  如何尋找新的贏利點呢?“從單項作業向“耕、種、收、植保、運”一條龍服務發展,是近年來跨區作業的一個新趨勢,一些有市場頭腦的機手緊緊抓住這一趨勢,并取得了較好的收益。”這是金湖縣前鋒鎮農機服務站長李成浩的思考。

  同李仁富一起外出參加跨區作業同樣具有多年實戰經驗的農機大戶劉濤告訴筆者:“要不斷尋找新的跨區作業突破口,將跨區作業的重點從夏季轉向秋季,把機耕、機播也列入到跨區作業的計劃中來。同時,充分利用目前玉米機收市場剛剛起步的特點,打通來自四面八方的機收市場通道,將跨區作業向多季節、多作物、多環節擴展。這樣,每年跨區作業收入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逐漸增加。”

  “要尋找新的贏利點,重點應轉移到機插秧上來,推廣工廠化育秧!”前鋒鎮友幫農機合作社理事長伏道建告訴筆者,他的合作社現擁有插秧機12臺,去年機插秧面積達到2200畝,合作社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整田、統一機插、統一價格、統一服務,展開“一條龍”工廠式服務,每畝全過程僅收費130元。農戶省時又省錢,尤其適合在外打工的農戶。伏道建告訴筆者,今年初,本鎮的東灘、阮橋、合意等村的農戶紛紛上門和他簽訂單,預計,2011工廠化育秧面積將達到3500畝,甚至還要突破,純收入在16—18萬元。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金湖縣通過農機補貼,全縣增添的水稻插秧機達到1560臺。推廣工廠化育秧,農機戶獲利究竟如何?該縣農機局副局長何信榮告訴記者,這兩年來,金湖縣整體推進機插秧技術推廣,突破機插秧全程機械化瓶頸,建成水稻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村25個,整體推進鎮6個,去年,金湖縣被評為全省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機插面積25.1萬畝,居全省第一方陣。農機手搞工廠化機插秧,從落種到機插,僅需要25天時間,每畝純收入在50元以上。伏道建去年機插秧面積達到2200畝,合作社僅機插秧一項純收入就達10萬左右,因此,推廣工廠化育秧農機手增收新亮點。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www.camn.agri.gov.cn/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博乐市| 西青区| 定南县| 资兴市| 孝义市| 客服| 通城县| 罗城| 兰西县| 武鸣县| 新津县| 定陶县| 余姚市| 望江县| 东光县| 南丹县| 北辰区| 化州市| 磐石市| 兴宁市| 澜沧| 分宜县| 那曲县| 江城| 新民市| 金寨县| 米易县| 镇宁| 逊克县| 阳信县| 威海市| 芦溪县| 连城县| 灌云县| 泾阳县| 南丰县| 仁怀市| 山西省| 双峰县|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