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關注微信
小程序

縣級農機補貼政策實施情況的調查和思考

作者:樅陽縣農機管理局 本站發布時間:2010年09月02日 收藏

  摘要:農機購置補貼是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內容,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激發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調動了農機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農機購置補貼是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內容,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激發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調動了農機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了進一步落實購機補貼政策,規范操作,分析和解決存在問題,現對安徽省樅陽縣實施情況進行調查。

  樅陽縣位于安徽省長江中下游北岸,是農業大縣、農機大縣和省級商品糧基地縣,也是長江流域糧食加工生產區。全縣農業人口86萬人,耕地面積87萬畝,水稻種植面積(雙季)119.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49萬噸。2009年全縣農機總動力40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水稻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糧食谷物干燥機等高性能作業機械、加工機械明顯增加。機耕作業面積105.5千公頃,其中水稻為79.3千公頃,機播面積3.32千公頃,機收面積51.06千公頃,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日益增大,帶動經濟效益較大提高。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首次將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列入中央財政范疇。同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促進法》又明確農機補貼法律地位。該縣自2004年實施以來到2009年已經落實補貼資金1070萬元,農機補貼受益戶2100余戶,引導農民投資農業機械約8258萬元,補貼農機具累計1600余臺。到2009年,農機總動力比2003年增長33.2%.全縣農機綜合機械化水平30%,水稻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75%,水稻栽植機械化水平發展較快。

  1、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成效及經驗:

  1.1、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使更多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愿望得以實現,推動了該縣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增長迅速,大中型拖拉機每年以20%速度增長,水稻插秧機已達到90余臺,農機作業領域由種植業向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等各個領域延伸擴展。

  1.2、轉變了農業生產方式,促進了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業機械的應用,促進了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既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又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和質量。

  1.3、發揮了支撐保障作用,推進了農機化各項工作全面開展。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扶持引導下,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服務組織快速發展,加快了農機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進程,推動了農機銷售維修、培訓教育、示范推廣、安全監理、質量鑒定等各項農機化工作開展。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取得了成效,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是精心組織,落實責任。該縣農機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的購機補貼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有關工作,下設購機補貼辦公室,專門具體辦理補貼工作。

  二是建立制度,完善機制。根據安徽省財政廳、農機局制定管理辦法,結合該縣實際情況,每年都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出臺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實施規范、監督管理辦法、績效考評方法、檔案管理辦法及補貼產品經銷商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為購機補貼工作順利實施提出了制度機制保障。

  三是規范程序,陽光操作。農機部門努力做到公開、公正、公開,嚴格執行公示制度,對農民實際購機情況公示到鄉村,接受農民監督。

  四是強化措施,搞好服務。將農機補貼政策公告到鄉村,公布購機補貼熱線電話,為農民提供咨詢,組織對補貼機具質量“三包”服務進行跟蹤調查。

  五是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采用多種形式及時將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情況向社會公布,加強政策和工作程序的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全方位多渠道宣傳購機補貼政策、補貼目錄、實施方案、申請程序等,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六是嚴肅紀律,加強監督。嚴格執行國務院提出的“三個嚴禁”,即嚴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護本地區落后生產能力,嚴禁強行向購機農民推薦產品、嚴禁借國家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之際亂漲價。要求農機部門做到“八不得”,即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和農機推廣機構不得指定經銷商;不得違反規定程序確定補貼對象;不得將國家和省級推廣目錄外的產品納入補貼目錄;不得強行向農民推薦補貼產品;不得向農民和企業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額外費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辦理農民購機補貼手續和補貼資金結算手續;不得委托經銷商代辦代簽補貼協議和機具核實手續;不得以購機補貼名義召開機具展演示會、民法銷會、訂貨會。每年組織自查和接受省市農機主管部門檢查。

  2、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2.1補貼資金總量與實施需求存在差距。目前,該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從整體上看還比較低,農民收入水平不高,購機能力不強,對農機補貼資金依賴較大,基本上形成了有補貼就購置,無補貼不購置或少購置。但該縣2008年中央安排330萬元,當年測算該縣缺口450萬元,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600萬元,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戶未能享受補貼,補貼面太窄,老百姓意見較大,資金安排與人口大縣、農作物種植面積大縣的具體情況極不匹配。

  2.2農機化水平較低,結構性矛盾突出。目前該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僅為30%左右,對植保、秸桿還田使用農業機械更少。油菜、棉花收獲機械應用正在起步,結構性矛盾突出,機具主要集中在水稻生產方面,對于水產品養殖、農產品貯存、保鮮及加工等方面,機械化生產程度較低,還有一些方面的機械化生產是空白。累計補貼1600臺機具中,主要集中在8馬力左右的小型拖拉機,占40%以上,而大中型拖拉機只有74臺,水稻栽植機械88臺,收獲機械168臺,農業機械功能單一,利用效率也不高,基本上是單門獨戶使用,從事服務較少。

  2.3區域發展不平衡。受條件制約,該縣農機化發展水平不均衡,發展較快的鄉鎮集中于陳瑤湖、老洲、湯溝等幾個沿江鄉鎮,烘干機占90%,半喂入聯合收割機87%,大中型拖拉機占90%以上,后山區如會宮、雨壇、其林、浮山等鄉鎮發展較慢。尤其大中型農機具的差距更明顯,個別鄉鎮幾乎無一臺大中型農機具,這些也與該縣機耕路的建設有關,在后山區幾個千畝圩中,只有少量圩口內有簡易機耕路,其他沒有,部分鄉村還停留**原始操作方式,靠人工耕作,無半點機械化氣息,而沿江水稻90%以上機械化收割,造成了極大的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農業機械化發展形成越來越大的區域差異,實施五年的購機補貼,全縣還有3個鄉鎮未能補貼一臺機具,反差較大。

  2.4購機補貼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每年購機補貼工作啟動時,該縣農機局和財政局聯合發文件,講明政策,規定機具類型,指明辦事程度,提出要求;向每個鄉鎮、村印發《公告》,在縣電視臺、報刊上宣傳。但有的鄉鎮對文件只傳閱到個別分管負責和經辦人員,不對村組宣傳,《公告》存放在辦公室,束之高閣,無人張貼,走訪中,相當一部分人大代表、村民組負責人對補貼政策不知詳情,對如何辦理更是了解甚少,有的一無所知,沒有形成上下聯動宣傳,更沒有達到家喻戶曉。

  2.5缺乏農機操作手。農村勞動力轉移,年青有知識的大部分進城務工,留在鄉村大部分是老弱、婦女,他們基本上難以操作農業機械,這也造成了農機難以大面積使用的原因之一,很多老農民半種半收,以照顧留守兒童為已任,不愿意也無能力操作農業機械,加上維修費、油料等成本費用,加重投入。以該縣擁有大中型農機具農民來看,大部分是當地小能人,年輕,敢投入,精力充沛,有文化有技術,大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谷物烘干機等操作手大部分是在30歲左右的農民,高中畢業較多,是農機大戶或種糧大戶,有市場觀點,經營理念較先進。

  2.6補貼機具管理問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支持農民購置和使用農業機械從事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要求享受購機補貼的機具切實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作用,并在兩年內不允許違規轉賣。該縣補貼對象基本上是“普惠制”,分散在千家萬戶,管理難度很大,有些購機農民為了自己的利益,占國家購機政策的空子,將享受補貼的機具進行違規轉賣,有些與外縣、市農民相聯手,一部機具分兩地享受補貼,其隱蔽性更大,這些都違背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初衷。

  2.7申報、公示、核實難以順利完成。由于鄉鎮農機人員合并到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機工作僅為其中一部分,有的農機人員是臨時安排或者是兼職,正直從事基層的農機工作的專業人員較少,農民申報由于找不到具體的經辦人員,往往來回四、五次是常有的事,影響老百姓申請的積極性,對此很有意見。公示階段是補貼政策落實正確如否的關鍵環節,也是公平、公正的體現,有些鄉鎮將公示流于形式,或者不公示,造成政策不能及時傳達和了解,有些村負責人都不知其具體內容和操作程序。核實工作難度更大,沒有鄉鎮配合,對有些購機機具要花上較多時間才能找到,影響工作如期開展和進程。

  2.8工作經費不足。工作經費是保障購機補貼政策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和條件。隨著補貼資金逐年增多,補貼范圍進一步擴大,相應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購機補貼程序一般包括宣傳、培訓、會議、資料印制、存檔、編號噴碼、核實等,都需要一定的費用,盡管該縣財政部門給予一定的補助,平均每年2萬元,在實際實施補貼過程中,工作經費十分缺乏,現有的工作經費不足以支撐補貼工作的開展,影響補貼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由以上分析可見,在逐年加大補貼的同時,如何用好補貼,提高補貼效益,使補貼效益**大化,解決矛盾,建立完善的補貼投放機制和運行管理模式,建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爭取增加該縣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針對該縣現有農業機械化水平總體不高,一些主要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還很低,裝備水平距離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依照目前的現狀,每年爭取國家補貼資金1000萬元,對耕作、機收、機插等環節進行重點的補貼,調動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

  二是進一步擴大補貼機具的種類和范圍。在重點保證水稻生產的同時,對油菜、水產養殖等方面的生產機械給予一定的扶持,對一些經濟作物生產機械、丘陵山區用小型特色機械、設施農業機械也要顧及。要結合該縣實際,突出重點,以滿足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的需要,解決農機化水平較低、結構性矛盾突出問題。

  三是引導均衡發展。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過程中,因地制宜運用政策調控手段,適當調節資金和加強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促進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一方面補貼機具堅持通用類為主,適當擴大地區非通用類范圍,以滿足不同區域對特色農機具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區域農民購機能力和不同作物機械化發展水平及作業市場程度。對于政府導向的新技術、新機具應加大補貼,促進其盡快普及,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四是加強購機補貼政策宣傳力度。采用多種形式宣傳,注重宣傳效果,盡可能將政策交給基層,貫穿基層工作之中,對那些偏遠的鄉村要深入到村、組,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五是利用多種形式培訓農機操作手。該縣農機化學校主要是培訓農機駕駛員,近幾年來,隨著新型農機具推廣應用,農機校要拓寬培訓面,并積極配合。如隨著糧食干燥機具的擁有量增加,縣農機校應適時選擇在重點鄉鎮舉辦培訓班,邀請生產技術人員手把手傳授;水稻插秧機應用剛起步,要請專家對全縣種糧大戶和農機大戶授課培訓;還要與縣勞動局、扶貧辦等部門聯合舉辦農民工農林專用機械操作技能培訓班和維修班,要積極參與“農民工陽光培訓”,多層次、多方向培訓農民,使更多的農民懂農機技術,有力提高農機應用效率。

  六是重點補貼具有一定規模的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具有一定規模的種糧大戶和農機專業合社是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重點對象。真正形成“一戶購機,多戶使用”的共同利用和提高效率的新局面,與一家一戶的規模農機經營相比,參與社會化作業服務的專業戶和服務組可以克服農機經營規模偏小、資金有限、機具配套比較低等問題。

  七是完善補貼機制。財政投入在于引導、示范、調節,在增加財政補貼資金的同時,吸納社會資金、自有資金,全方位投資農機;進一步加強補貼機具的監管,建立全省統一的補貼機具信息網絡,實行信息公開,強化社會監督,加大查處力度,堅決打擊違法轉賣補貼機具行為;正直做到“公平”、“公正”,接受群眾監督,公布舉報電話,獎勵舉報,一經核實,嚴束查處。

  八是適當增加農機補貼工作經費。根據《安徽省2009年度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項目資金使用方案》(皖農機計財[2009]12號)的規定,農機補貼工作經費應在補貼資金的2%以上,工作經費有保障,方能如期保質保量開展工作。

  購機補貼政策落實對推動該縣農機化事業發展和農村經濟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新聞來源地址: http://idpkj.com/
  • 暫無評論
加載更多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海市| 贵溪市| 巴南区| 鸡泽县| 林芝县| 五常市| 湘阴县| 旺苍县| 灌云县| 山西省| 邢台市| 大名县| 化州市| 梧州市| 桂东县| 太仓市| 红河县| 同德县| 天柱县| 当涂县| 浦城县| 屯留县| 颍上县| 石林| 昭觉县| 墨竹工卡县| 施甸县| 井研县| 巴彦县| 镇康县| 石屏县| 江城| 饶平县| 长汀县| 黄骅市| 曲阜市| 合水县| 东至县| 文成县| 洛阳市|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