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冷靜看待百億元農機購置補貼
冷靜看待百億元農機購置補貼
巨額的農機補貼無疑給農機市場增添了巨大的動力,給農機工業帶來了活力,但就農機生產企業而言,如果沉醉于此,其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 。
2009年,中央共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00億元。據測算,100億元項目補貼資金可拉動600多億元的農機產品銷售份額。
100億元補貼,既是機遇,更是挑戰。2009年及未來的中國農機市場在孕育大量歷史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同樣潛藏著巨大的挑戰。
百億元補貼政策傳遞出產業結構調整的訊息
近年來,中央財政逐步增加農機購置補貼規模,既有支農惠農和拉動農機需求的初衷,也帶有明顯的市場導向意圖。農業部公布的今年農機產品購置補貼政策中明確指出,2009年的補貼機具種類將由2008年的9大類18小類50個品目擴大到12大類38小類的128個品目。補貼標準有兩個方面:一是全國總體上繼續執行30%的補貼比例;血防疫區繼續執行“以機代牛”50%的補貼政策,汶川地震重災區縣補貼比例也將提高到50%。二是單機補貼額一般**高不超過5萬元。但將根據實際需要,把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擠奶機械補貼限額提高到12萬元。從農業部公布的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中可以清晰發現,今后國家對農業機械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意圖非常明顯。
為此,農機生產經營企業必須快速適應市場形勢的發展變化,努力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迅速實現由中小型農業機械向適合現代農業產業化作業的大中型農業機械產品轉移;由田間作業機械向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作業機械轉移等等。無疑,要實現這些轉移,可謂任重道遠。
項目集中執行對企業產能和組織能力帶來挑戰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曾經表示,如果由百億元補貼拉動的635億元的市場商機成立的話,對企業來說,能否如期生產出這么多產品值得探討。從承擔生產供應的生產企業的構成看,雖然今年的項目資金總額比去年提高了1.5倍,但**終能夠進入補貼目錄的生產廠家數量并沒有同比例增加。在項目運作方面,盡管表層上看,各生產企業間的角逐異常激烈,但由于企業資質標準和企業資金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能夠**終參與項目運作的生產企業基本上仍然是以往的那些大中型骨干企業以及具有自身優勢與特色的中小型企業。從項目執行周期看,通常情況下,歷年的項目補貼多是從4月份開始,到9月份結束,大約有5個月時間。雖然今年時間有可能提前到2月末或3月初開始啟動,預計結束時間仍然與往年出入不大,也就是說項目執行周期仍然將集中在約半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約占全行業1/3的生產總量將由部分廠家在半年時間內突擊完成,這對于企業的生產能力、原材料供應、資金鏈配套等各環節都將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尤其在資金供應方面,雖然中央曾三令五申,明確要求不得截留項目補貼款項,但實際執行中卻是另一回事兒。生產企業將要面對政府資金到位時、經銷商拖延擠占及部分用戶提前提貨等多方面的聯合擠壓,生產經營企業在項目的實際運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壓力幾乎是意想不到的。
更多資本的涌入將引發行業的重新洗牌
近年來,國際農機業界巨頭競相搭乘“中國快車”,加快了布局中國的腳步。在國際農機巨頭大舉登陸中國市場的同時,國內工程機械、動力機械等裝備制造商也紛紛調整產業方向,躋身農業機械領域,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競爭新勢力。
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涌入中國農機生產領域,而成為原有生產經營企業的有力競爭者。這些新進入者多數擁有國際化生產經營背景,其技術先進、資本充裕、產品研發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較強,相對于目前國內農機生產領域技術含量偏低、產業規模偏小、競爭能力不強的行業現狀,將具有更為突出的競爭優勢。隨著越來越多的外部資本的大量流入,勢必將引發未來中國農機市場生產經營格局的變化與產業位勢的重新洗牌。
“農機市場等于項目補貼市場”特征將愈加凸顯
從近幾年實施項目補貼后的市場態勢看,項目補貼已成為業內各界關注的焦點,而且已經成為大中型農機生產經營企業競相競爭和角逐的目標。尤其是在項目選型前后的一段時間,有關廠家幾乎是使出渾身解數開展項目公關,不惜一切代價角逐市場份額,使每年的項目選型會幾乎成了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可以預計,隨著項目補貼額度的進一步增加,其火爆局面將愈演愈烈,并將一直持續下去,直至完全普惠制真正成為現實為止。在這個過渡期內,“農機市場等于項目補貼市場”的特征將會越來越凸顯。在直接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項目補貼對行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必將形成一定的沖擊。企業只要能夠把自己的產品列入補貼產品推薦目錄和盡可能多的爭取補貼指標,而根本無須更多的市場營銷過程,就能夠保證產品的基本銷量。為能夠分得“一杯羹”,不少企業都會把主要力量和工作重點放在項目運作上,并將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精力投入到項目公關活動和項目專項業務運作,而相對忽略或弱化了面向市場的營銷過程。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正常營銷業務的簡單化和企業市場營銷能力的弱化與退化。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