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時事要聞>>
魅力黑土地 期待更輝煌 黑龍江日報 記者 張桂英 |
核心提示:“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是黑土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糧食生產的重大戰略,是黑龍江省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重大舉措。2008年12月24~25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放眼全國大局,立足本省資源稟賦、經濟基礎與國家政策機遇,提出了建設“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的戰略部署,志在把黑龍江省豐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作為全省“十大工程”之首的“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因為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事關全省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大業,而備受關注。
日前,記者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調研小組赴黑龍江省東部糧食主產區,調研走訪了位于三江平原的寶泉嶺、建三江和紅興隆三個農墾分局、佳木斯市以及六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的富錦市,了解“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進展情況。一路走一路看,一幅上下一心合力攻堅“千億斤”的壯美畫面盡在眼前。
行動,已經開始
走進調研第一站——寶泉嶺農場現代農機管理服務中心,赫然映入眼簾的是上萬平方米的停放場內一隊隊排列整齊的龐然大物——375馬力、500馬力的大型拖拉機,凱斯2366、2388聯合收割機,聯合整地機,耘耕機……當今國際先進的大型農機具齊聚這里。場長楊占海高興地告訴記者,“多虧這些大農機了,要不今年肯定得減產,現在看,產量至少會與去年持平。”
原來,春播后,該農場連續近兩個月沒有有效降水,入夏后,又接連低溫多雨寡照,7月份降雨600多毫米,是往年的3倍!這對農作物生長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由于該農場全面實現了深松秋整地,土壤水庫已經建立起來,土壤抗災能力顯著增強,一旱一澇竟然沒咋地。
走訪中記者發現,早在國家對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批復之前,各地就已經開始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行動。而作為現代農業的核心,農業機械化更是先行一步。
“我分局早在去年底就確立并啟動實施了糧食產能提升發展規劃,今年僅在農機現代化建設上就增加投入9.5億元,購置各類農機具5800臺套,擬新建現代化農機裝備服務中心44個。”紅興隆農墾分局調研員晁岳俠說。
為了向先進的生產力要產能,在農機化建設中,地方農村也不甘落后。在產糧大縣富錦市,記者就見識了總投入1000多萬元的現代化農機作業社的新風采。這個名叫“龍陽”的合作社位于二龍山鎮東部,占地1.1萬平方米,專門為農機具建造的庫房面積多達1200平方米;8臺光輪胎就有一人高的大馬力拖拉機、9臺進口聯合收割機、起壟、淺翻深松等30多臺功能各異的配套農機具,靜靜地矗立在庫房與庭院內,機器上“國投農機”四個大字格外醒目。合作社負責人高興地告訴記者,“如今農民種地可認這大農機了,合作社自去年建立以來,已吸引周邊農民投入650多萬元加入,連成片的耕地也達到了2萬多畝!”
從農墾的優勢到全省的目標,農機化步伐在“千億斤”的帶動下迅猛向前。有來自省農委的數字為證:今年全省農村爭取到國家農機購置補貼6億元。目前已落實補貼資金4.895億元,新購置大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3萬臺(套);預計到年底,全省農村農機總動力將達到2722萬千瓦,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4%,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魅力黑土地,期待再創輝煌
轄6縣(市)4區的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的農業大市,非常幸運地坐落在世界上僅存的三塊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副市長黃福清說,全市上下都把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作為促進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摩拳擦掌期待大干一場;市委、市政府早在2008年10月就向省委呈報了《關于在佳木斯市建設“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示范區的報告》。
“我們有耕地優勢,有增產潛力,更關鍵的是有必勝的決心。”黃福清介紹說,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人均糧食產量**高、單位面積投入產出**多、發展糧食產業潛力**大的特殊優勢,佳木斯市提出力爭用5-8年時間建成全省“千億斤”示范區的戰略規劃,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140億斤,占全省“千億斤”規劃的14%;增產糧食67億斤,占全省“千億斤”糧食增量的28%。
正是這樣的壯志豪情,賦予黑土地新的激情與生命力。調研中記者每到一處,發現各地不但對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贊賞有加,熱情高漲,還都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本地規劃與具體措施,“我們這兒還有很大的糧食增產潛力。”是大家說的**多的一句話。
在墾區耕地面積**大、機械化程度**高、**具農業發展優勢的建三江農墾分局,“千億斤”已經從規劃部署變成了有方向有路徑的具體行動。聽分局局長陶喜軍的介紹,讓人對“增產潛力變產能實力的美好明天”充滿期待。
陶喜軍說,“我們的目標是耕地面積發展到1100萬畝,單產從現在的506公斤提升到700公斤,**終用全省1/18的土地,為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貢獻30%的糧食增量,即70億斤。我們的具體措施簡要說就三個字:增、調、提,即增面積、調結構、提單產,**終提單產是關鍵。對于農業機械化率和人均勞動生產率已經高居全省之首的我們來說,如何提單產呢?我們總結還是三個字:水、機、苗。即用好地表地下兩個水資源,引用更先進的插秧機,水田生產全面推廣浸種催芽技術。”
今日渠首,明日沃良田
黑龍江省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水一直是制約糧食生產的關鍵因素;礙于水利工程建設的高昂投入,黑龍江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但歷史欠賬多,而且發展始終滯后于生產要求。這一次,為了黑土地的更大輝煌,為了黑龍江的更好發展,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終于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撬動了農業發展**大的支點——灌渠建設。正因如此,當記者在“千億斤”啟動之際,深入農區,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火熱的渠首建設場面;聽到了一個又一個“渠首—渠系—良田”的美好憧憬。
從名山農場境內正在施工的江蘿灌區渠首工地現場,到綏濱農場境內已完工的綏濱灌區渠首,再到富錦市境內的幸福灌區,一路上,記者欣喜地看到,一個個截蓄地表水、開發過境水的工程,正為黑龍江省“千億斤”提供著可靠的水利保障。
在氣勢恢弘的綏濱灌區渠首灌溉站,記者看到外墻上一個江水灌溉與井水灌溉的單產、總產、效益對比圖,形象說明了灌區建設對水稻增產的重大作用。農場負責人介紹說,這個于2002年開工建設的綏濱黑龍江灌區工程,如今已完成了水源工程、骨干工程和部分田間配套工程建設,現已達到灌溉面積15萬畝。“自打有了灌區,農場水稻不但單產迅速從井灌溉的510公斤提升到現在的600公斤,而且品質也提升了,增收效果非常明顯。”
在全力提高水的保障同時,土壤培肥的地力建設也在全省加快了腳步。記者從省農委獲悉,在去的新建18個配肥站的基礎上,今年黑龍江省又建了24個配肥站,進一步擴大了測土配方施肥面積,今年可達到9028萬畝。(信息來源:黑龍江日報) |
發表于 @ 2009年09月10日 14:45: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