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北大荒歲月>>
| |
| |
來源: 網絡收集 作者: 佚名 | |
|
1947年,抗戰勝利,大地光復,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反攻。剛從梅河口經長春遷到哈爾濱的中共中央東北局領導人,用一只眼睛緊盯著受阻于松花江并向南撤的蔣介石部隊,另一只眼睛卻瞄準了北滿這一塊漠漠大荒了。當時東北局的班子堪稱陣營堅強,僅中央委員就有十名之多,其中還有善管經濟的帥才如陳云、李富春,他倆曾分別主持北滿、西滿分局工作,嗣后又共同主持東北局財經委員會。這兩位經濟帥才的目光,像雷達發射的無線電波一樣,掃視著北滿黑土地上每一塊值得關注的荒原、沼澤、丘陵…
就在這年春天,中央東北局財經委員會召開會議,主持財經工作的陳云和李富春同志,在分析了當時形勢以后,強調:“東北行政委員會和各省都要在國民黨難以插足的地方,試辦公營農場,進行機械化農業實驗,以迎接解放后的農村建設?!庇诌^了幾個月,李富春在東北行政委員會財經會議上,傳達了黨中央的聲音:“為迎接全國解放,組織億萬農民走集體化、機械化生產道路……在北滿創辦一‘糧食工廠’,目的是培養干部,積累經驗,創造典型,示范農民?!?/div>
解放戰爭剛轉入戰略反攻,高瞻遠矚的共產黨人已開始打出“移民墾殖”這張牌了。
于是乎,一批批軍人被動員起來,按照毛澤東在《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中發出的號令——“除集中行動負有重大作戰任務的野戰兵團外,一切部隊和機關,必須在戰斗和工作之暇從事生產……全東北必須立即計劃此事”,紛紛走向農村,走向荒原,走向日本開拓團潰退時扔棄和破壞了的農田、廢墟…… 從1947年到1949年,一批公營機械農場在戰火的硝煙中先后誕生。她們的名字是:通北、趙光、寧安、興凱、八一五、九三…… 這不是一個個簡單的場名,而是一面面火紅的戰旗,在廣袤的荒野上冉冉升起,獵獵飛揚!
他們以復轉軍人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以及鋼鐵般的堅毅和純潔,向世人宣告:北大荒開發史已展示了嶄新的一頁,農業機械化必定在北大荒誕生!
蔣家皇朝覆滅,共和國誕生,開發北疆的重任又一次落在經過戰火考驗的專業軍人肩上。
1954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二師集體轉業,組成八千官兵的墾荒大軍,從山東廣饒北上,挺進以沼澤地聞名的三江平原。農建二師原是解放軍第九十七師,所轄三個團(二八九、二九0、二九一團)在解放戰爭中轉戰山東各地,參加過孟良崮、張店和濟南戰役,屢立戰功。1952年奉命轉入生產戰線,開赴山東廣饒地區,改名農建二師。這支英雄部隊于1954年9月進入密山地區,首次開荒受阻,因“密山地區沼澤低洼,須修建巨大的排水工程才能種植,工程時間要三年以上……”經請示周恩來總理和鄧子恢副總理,同意繼續北上踏查,轉點建場。終于在松花江兩岸的綏賓縣和集賢縣境內,兩團各建一個農場,另一團與鐵力農場合并。為了尊重部隊指戰員的感情和意愿,上級同意以部隊番號命名所建的農場,他們是:二九0農場、二九一農場,二八九團與鐵力農場合并,時值國慶節,定名為十一農場。這是北大荒第一支集體轉業的“移民大軍”,它呼喚著更多的戰友。
1954年至1956年,經中央軍委同意,鐵道兵司令員王震將軍命令鐵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師的復轉官兵,近兩萬人馬,來北大荒安營扎寨,開荒造田。
來自鐵道兵的“移民”們沒有辜負司令員的期望,短短三年,在八五0農場周圍,出現了一批“八+字頭農場;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八、八五九……農場。
|
發表于 @ 2009年07月07日 16:28: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