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兵團農機化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機械化

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兵團農機化>>——科研院所>>

新華網訪新疆農墾科學院原農機化研究所所長陳學庚收藏

【16:05:48】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歡迎點擊新華網新疆頻道和兵團頻道聯合推出的的訪談節目。今年是新疆農墾科學院成立50周年,該院成立50年來在科研、開發、扶貧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也涌現出一批不怕艱辛、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今天我們非常有幸為大家邀請到新疆農墾科學院原機械裝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石河子大學碩士生導師陳學庚。歡迎您陳所長。陳所長,首先請您跟網民朋友打聲招呼好嗎?

【16:06:44】陳學庚: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很榮幸和大家見面。

【16:07:42】主持人:

陳所長,我們也非常歡迎您今天來到這里作客。網友們對您本人或許還不是很了解,在這里也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工作經歷好嗎?

【16:08:00】陳學庚:

好,其實我的工作經歷非常平凡,1968年從學校畢業,畢業以后分到共青團農場,就是現在農七師的一個團場。下去以后在連隊里當過農工,開過拖拉機,到機械廠當過車工、鉗工、技術員。**后做了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在基層呆的時間比較長。我當時學歷比較低,所幸的是我當時認識到我知識的不足,學的知識很有限,當時我就認真的學習技術。回憶起來,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技術上面,從書本上學習工程力學的知識。我一邊干一邊學,遇到不懂的就問工人師傅和大學畢業的工程師。那時候的大學生也很多,通過幾年磨煉學了不少的知識。這樣為后面承擔重任奠定了基礎。

【16:08:22】主持人:

陳所長,可以看出,您那一輩人對知識的渴求是非常強烈的,也非常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所需要學習的。現在許多大學生畢業后都不愿意下基層,您的經歷可能對他們也是一個啟發。陳所長,我想您在基層學習鍛煉的過程中,也一定有一些難忘的經歷,跟我們講講好嗎?

【16:08:37】陳學庚:

當初在基層工作的時候,又要工作好,又要把自己不會的知識學到手,當時確實很辛苦。1971年的一天,上級領導派我到下野地(現在的122團)看一個農機,當時設備買不到。我去了以后,花了三天時間把圖紙測繪出來,當時交通落后, 回來的時候下雪了,班車也沒有,我問工作人員說可能三四天以后才有班車。當時我很著急,因為當時有很多事要做,另外學習也不能放松。我下了決心早晨天一亮就往回走,花了整整一天,一直到深夜走回到共青團農場。

【16:08:50】主持人:

您當時是從122團到共青團農場。

【16:09:03】陳學庚:

當時人也挺好的,在路上走的時候,也搭了一些便車。現在分到我們所里的大學生,我經常給他們講,開始一定要學好技術,沒技術的話要作出大事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這也是我的經歷。

【16:09:17】主持人:

您的經歷也給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陳所長,我們也了解到,您四十多年來一直從事農業機械設計和推廣的工作,是我們新疆干旱區農業機械研究應用方面的專家,也是新疆地區該領域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您能跟我們介紹一下您在這么多年來的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是如何將它們進行推廣應用的,好嗎?

【16:09:50】陳學庚:

好的。我們取得的成果確實是不少的,但是這個成果是我們團隊的,我只是在團隊的領頭人,這些成績都是屬于大家的。概括的說,從1980年到今天一共組織承擔國家省部級課題22項,絕大部分通過了省級以上成果鑒定。我統計了一下,兩項成果評價結果是:國際先進,十項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其余進入了國內先進。這些成果**大的特點就是以大農業為實際,其中有16項成果獲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省部級一等獎三項,二等獎六項。還獲得國家星火二等獎一項,獲得國家專利20項,開發產品當中有8項產品獲國家優秀新產品稱號,其中一項獲得95優秀新產品獎。研究開發的機械種類有播種機械、耕種機械、節水灌溉機械、施肥機械,田間直播機械五大類32種新產品。**主要的一點是這些產品都實現了較大規模的產業化,大規模用于實戰了。開發產品和研究的時候,我們針對新疆和兵團大農業的急需,要什么,哪個地方是瓶頸,我們就研究什么,研究出來一打一個準,可以說都能實現大農業產業化。

【16:10:06】主持人:

非常有針對性。

【16:10:24】陳學庚:

它的生產上需要什么,我們就組織研究什么。我們主持研究成功的滴灌、精量鋪膜播種機,這個產品是兵團實施六大精準農業的精準播種、精準施肥、精準灌溉**急需的機械裝備。這個項目2003年通過成果鑒定,當時評價是國際先進。2005年到2008年,是大規模推廣階段,2003年到2005年,是種植示范階段。在2005年到2008年期間,推廣大型機具數量達到5949臺。光是兵團用這種機械精播棉花面積四年來達到了1840萬畝,2007年和2008年都超過了600萬畝,當時占兵團棉花總面積的80%以上。職工從不喜歡這種機械到非用這種機械不可了,推廣的面積非常大的。現在這種機械已經出口到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非洲的國家。另外巴基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對我們這種機械非常的歡迎,后面可能會掀起一個小高潮了。

【16:10:39】主持人:

陳所長,您剛才說到許多基層的團場職工和農民,對你們所研制出的農機具從不喜歡到非用不可,這個過程你們是怎么來讓農民接受的?

【16:13:10】陳學庚:

我們就是靠實際說話,靠我們的工作說話。2004年我們到農一師做示范,當時農一師也很擔心可行不可行,當時他們一共買了八臺機具。很多團場不敢播單粒,一定要播雙粒。后來師里的領導說:“哪個團場都得播出800畝地來,誰播不出來都不行。”各團場也都播了,**后出苗的時候,效果就很明顯。凡是播雙粒的還要定苗,非了大勞力了,凡是播單粒的職工,他們都喜洋洋的,得到了休息。從那以后,不到兩萬畝地進行了示范,在農一師全面的推開了。這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一對父子倆,當時兒子一定要播單粒,父親一定要堅持播雙粒,害怕當時苗出問題。父子倆為此吵了一家,**后兒子扭不過父親,**后按照雙粒來播的。一出苗以后,別人家都是舒舒服服的不用定苗了,而他們家趴到地里定苗。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兒子一邊埋怨父親,一邊花錢找人定苗。我們當時去的時候也見到了父子倆,他們說,我們服了,明年我們一定要播單粒的,這個機器確實好。到了2005年農一師的推廣面積達到了將近一百萬畝地,2006年達到了145萬畝,基本上是全面展開了。農一師職工對精播是**歡迎的。后面通過全兵團范圍大家都進行了,這項技術全面展開了。

【16:13:30】主持人:

陳所長,您所帶頭研制的這些農機具給基層的職工和農民帶來了許多實惠和便捷,也讓他們嘗到了甜頭,您剛也提到您所研究的項目獲得了二十多項的專利,您能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嗎?

【16:15:27】陳學庚:

我的第一項專利是1989年獲得的,那是水動鋪膜裝置。從1989年到目前為止大概有二十多項。我們的專利有一個特點:全部大規模得到了轉化,不是空的。現在有很多的專利是空的,轉化力在國內來講是30%左右,我們的二十多項專利達到95%以上。因為我們的專利是有了想法以后,把機器做出來,試了行,大生產合適。我們才申報專利,都是采用這個程序進行的。當然這個程序也是有缺陷的,有可能發生專利讓別人搶注的現象。

【16:15:39】主持人:

陳所長,您剛說到轉化,就是將專利運用到實踐當中?

【16:15:51】陳學庚:

轉化就是把專利變成產品,變成機具,這樣使人們看得見,摸得著,能在生產中得到應用。

【16:16:06】主持人:

您剛也介紹了您所發明的專利是根據當地職工和農民的實際需要來進行研究的,是這樣嗎?

【16:16:19】陳學庚:

對。我們根據大農業急需,我們經常下去看到需要什么機具,什么地方是瓶頸,我們就進行攻關,有了氣色之后,就覺得成功沒問題,我們就趕快申報專利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

【16:16:37】主持人:

陳所長,農機科技方面對我們許多網友還是比較陌生的領域,您跟我們介紹一下您平時都是怎么工作的?

【16:19:05】陳學庚:

農機產品,尤其是拖拉機后面配套的農機具,可以說既復雜又簡單,為什么說復雜呢?因為工作條件太復雜了。有時候一個區域和另外一個區域就不一樣,在一個區域里條田和條田都不一樣,所以機具要適應土壤的條件。但是我們針對的人群是農民和農業,機具價格也要特別的低,很不好研究。越簡單的農機具,農民越起來越順手,復雜了以后故障就多,太復雜了農民也不會用。所以就要求我們研究出來的農機具要非常簡單,用起來也非常順手。搞農機研究要經常的深入一線,動手能力要強。實際上多出成果是要多付出的,想不付出白白的拿到成果,一般是不容易的。我們的團隊成果確實多,但是也確實很辛苦。我們的團隊從來沒有雙休日,每星期能撈到一天休息也就不錯了,晚上加班到12點是經常的事。雖然辛苦,但是樂在其中。每當一種新機具研究成功,并大規模使用的時候,團隊每個人心里就像比中了大獎都要高興。現在為社會能作出一點貢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巨大的幸福。

【16:20:11】主持人:

可以看出,農機科技的研發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同時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一項事業。陳所長,我們知道新疆是產棉大區,您所研制的一些農機裝備為新疆成為我國優質棉生產基地,棉花單位產量躍居世界先進水平也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您能跟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嗎?

【16:25:00】陳學庚:

好的。1983年以前,我們兵團棉花的平均單產不到40公斤,我查了當時的記錄,好象是38公斤多一點,還不到40公斤。由于引進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實現了矮、密、早、膜栽培的新舉措,棉花產量迅速提高。新疆是機械化大農業,新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是靠先進實用的農業機械來支撐的。我們就拿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來說,1980年兵團第一次試種地膜棉,種了以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迅速提高了棉花的產量。當時從干部到職工都認為地膜棉好,但是當時就是推廣不開。初期的時候,靠人工鋪膜播種,一個工**多干到四分地,小面積示范可以,如果是大規模干的話就沒法進行了。我們團隊在1982年的時候,研究成功了2BM系列鋪膜播種機,當時聯合作業膜上穴播,多道作業程序一次完成,三膜12行機作業一天就頂300個工。這個技術省種、省工、省膜,經濟效益非常明顯。這個機具一出來,地膜植棉迅速在全疆鋪開了。當時我們的機子推廣在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1988年我們團隊又研究開發成功換代產品,作業效率又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16:25:38】陳學庚:

滴灌精量鋪膜播種機研究成功將地膜植棉作業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鋪設滴灌管和鋪膜、播種九道作業程序一次完成,每穴要一粒就是一粒,由于實現了精播,不用定苗了,南疆團場職工五一放了大假。實際上五一是定苗**緊張的時候,**需要人力的時候,實現了精播以后,很多團場都放了大假了。這是歷史上沒有的。2006年兵團732萬畝棉花平均單產151.3公斤,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超過了當時的澳大利亞。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我國棉花主栽區是在黃河和長江流域,進入本世紀,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由于機械化鋪膜播種,引入了地膜栽培和其他新技術,面積迅速增加,產量迅速提高。新疆就成為我國**重要的植棉基地。2006年,新疆棉花總產量達到了328.8萬噸,當時占全國份額是超過了40%。兵團棉花畝產由1983年不足40公斤,提高到2006年的151.3公斤,這確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先進實用的農機具在里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不能說憑一種機具就能把這個產量干這么高,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沒有這個機具,其他的技術措施大面積推不開,所以先進實用的農機具是一種載體,通過這種載體把這個新技術迅速的推廣開來。

【16:28:00】主持人:

陳所長,可以說先進的農機具在農業現代化方面起到了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剛才聽了您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農機科研工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這中間您一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您在科研開發當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呢,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16:29:26】陳學庚:

好的。農業機械的研究工作說起來是很費力的,關鍵是費腦勞心。比如說1982年,我們研究第**臺鋪膜播種聯合作業機的時候,那時候也想了很多辦法,核心部件是穴播器,但是就是不成功。有一天我在工作室里從早晨九點干到晚上三點,連續干了18個小時,當時毫無進展,當時又累又煩。當時就不干了,回家睡覺。回到家里躺到床上怎么也睡不著,一直到了凌晨,似睡非睡,突然腦子里出現了新的思路。那時候也不覺得累了,爬起來又到工作室里接著干,到中午的時候獲得了成功。當時非常高興。當時為了試驗機具,我們的團隊經常挑燈夜戰。

【16:31:09】陳學庚:

有一次農七師要在共青團團場(130團)開現場會,要在現場會上演示的機具還沒有達到**佳狀況,當時我們一直在地里調試機具。兩個拖拉機一個打著燈,另外一臺拖拉機在作業,一直干到凌晨五點,現場也布置好了,也達到了要求。像這樣的事例是經常遇到的。那一天由于現場布置的好,經過一晚上的準備,現場會非常的成功,這對新機具的推廣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遇到的困難確實很多,關鍵的是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而是要下大力氣克服它,必定要艱辛一點,有了付出必定要有大的收獲。

【16:31:25】主持人:

陳所長,您在推廣和應用農機具的時候,一定會經常下基層和團場職工和農民接觸,在您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令您比較難忘的故事和經歷呢?

【16:33:33】陳學庚:

接觸是經常的,不和一線技工接觸,不到大田去,你想研究機具并且能順當使用,那是不可能的。畢竟你得下去了解情況,這樣你就能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后面的研究工作就會非常的順利。只要心里有了新技術,我們也是下到田間地頭,直接給職工講技術的好處。過去棉花播種,大家都相信一條:有錢買種,沒錢買苗。每一畝地都播到7-8公斤種子,實際上既浪費了棉種,又浪費了大量的勞力,我們當時發明了一種精準穴播器,當時精準量達到了1-2-1。當時我動員了農七師129團劉團長,我們達成了協議,要求劉團長在全團大規模推廣。當年劉團場引進了棉花新品種,這個品種非常貴。那時候精播機還沒有問世,我們在129團干了10萬畝地,那一年129團那一年光是棉種接近了100多萬元。通過這個技術,一下子精準量意播種在北疆推廣開了。

【16:34:48】主持人:

我想老百姓使用了您研制的農機具也嘗到了甜頭,他們對您本人也一定是非常感激和尊敬的。陳所長,您作為兵團農機專家,您對兵團農機發展有什么想法?

【16:37:41】陳學庚:

對于兵團農機的發展,溫總理來兵團視察工作的時候也作出過重要指示,其中一條就是:將兵團建設成農業機械化推廣示范基地。兵團是機械化大農業,要做的事確實很多。目前盡管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了85%,但是還有很多事情沒解決。首先要解決的是棉花全程機械化問題,關鍵要實現棉花的機械采收,不能再靠人工了。棉花機械采收盡管搞了這么多年,但是還有很多的瓶頸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關鍵是要解決這些瓶頸問題。其次要解決特色林果業,機械化的問題也要很快的解決。還有特色作物機械化問題,比如番茄生產機械化的問題,這個也得解決。畜牧業生產機械化的問題也要解決。兵團目前要繼續加大新型農業機械研究開發的力度,另外要加快將農機產業做大做強的速度。兵團也把農機產業列入六大產業之一,速度要加快。兵團農機產業有打入內地市場和出口中亞五國的巨大潛力。

【16:38:59】主持人:

陳所長您剛提到兵團農機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我想解決這些問題**終還需要人來解決,也就是需要科技工作者。我們也了解到,新疆農墾科學院培養了一批批非常優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您能談談農墾科學院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的情況嗎?

【16:39:19】陳學庚:

好的。多年來,新疆農墾科學院培養了大批的科技人才。現在跨進新疆農墾科學院門欄條件也高了,以前本科生就可以了,現在不是碩士生就進不來。農科院也確實為兵團大農業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兵團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在數量上講兵團獲得的獎是很多的,這是兵團巨大的榮譽。這些獎項有80%以上是農科院獲得的,也是大批科技工作者辛勤勞作的結果。我們這個團隊也培養出中國青年科技貢獻獎一人,國家人事部國家級專家1人,自治區優秀專家2人,國務院特貼專家3人。

【16:39:38】主持人:

可以說兵團農業科技工作者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陳所長,剛才通過跟您交流讓我們也了解到農業科技工作者背后的艱辛和不易,您能說說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您這么多年來一直默默的在工作崗位上奉獻您的青春和才華呢?

【16:41:05】陳學庚:

我喜歡農機的研究開發,干上這一行了,越干對這個行業越了解,感情也越深。盡管農機科研工作非常的枯燥和繁重,但是我覺得樂在其中。每當一項科研成果變成產品了,特別是在大規模應用的時候,我感到無比愉快。我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人來到世界上走一圈,總要給世界上留下一些東西,這樣也就不感到遺憾了。抱著這個信念,我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從來沒感覺到枯燥和繁重,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很值得的。

【16:42:02】主持人:

我想正是有這樣堅定的信念才支撐著您為一項事業默默奉獻這么多年,陳所長,我在節目一開始就提到了,今年是新疆農墾科學院成立五十周年,在節目**后,也請您談談在新疆農墾科學院工作這么多年的感觸,以及您對新疆農墾科學院未來的展望好嗎?

【16:42:42】陳學庚:

我是1992年2月份正式到新疆農墾科學院報道的,在農科院工作了18年了。新疆農墾科學院發展很快,特別是這幾年發展很快。我在新疆農墾科學院工作也感覺到很愉快,我們是農科院這個大環境里培養出來的,沒有農科院也沒有我們現在的成果。我們對農科院很有感情,我們堅信,農科院會建設得越來越好,為兵團的貢獻也越來越顯著。

【16:43:02】主持人:

在今天節目的**后,我也祝愿新疆農墾科學院今后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非常感謝陳所長今天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再見。(摘自新華網)




發表于 @ 2009年06月19日 11:49:00 |點擊數(

舊一篇:農四師七十五團:大力提升農業生態環境質量 | 新一篇:關于報送2010-2015年農機裝備需求測算表的通知附件下載

©2016 nongjitong 農機通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政策 使用條款和版權聲明
頁面生成時間:2020/12/23 22:44:52

    1. <abbr id="arzqn"></a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京市| 水富县| 静海县| 防城港市| 仙游县| 呈贡县| 茌平县| 澎湖县| 高州市| 浪卡子县| 天长市| 汝阳县| 常德市| 历史| 宣化县| 西青区| 攀枝花市| 贵阳市| 安顺市| 常山县| 区。| 新安县| 本溪| 高邮市| 甘南县| 绥江县| 高邑县| 驻马店市| 城固县| 乌拉特前旗| 抚宁县| 绩溪县| 龙南县| 峡江县| 邵阳市| 兴和县| 定西市| 星子县| 临安市| 雷山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