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50畝地麥子過去澆一次水得用2天的時間。畝灌量在120方以上,如今采用滴灌澆水,只用10個小時就滴完了,畝灌量在50方,滴灌種麥子不僅省時、省力、省水,每畝地還能省近一倍多的費用。”6月8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一三四團八連14斗8號小麥地里,正在澆麥子灌漿水的農工王新翠高興地說。如今,在一三四團像王新翠這樣使用滴灌灌溉的農工已達5400余戶,面積在20萬畝,這都得益于該團的節水灌溉工程建設。
一三四團是一個農業團場,全團有耕地面積22萬多畝,農田灌溉用水占全團用水量的80%以上。為節約用水,促進農工減負增收,近年來,一三四團把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惠民工程來抓,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針對不同作物種植的特點,多條腿走路、多形式并舉,積極推廣膜下滴灌節水新技術,全團節水灌溉面積發展到20萬畝,用水量比以前平均節省30%至40%,每年節水1000多萬立方米,直接或間接促進農工增收800余萬元。
合力規劃推廣節水灌溉。以農業開發為契機,2000年以來,該團先后投入資金1億多元,用于地下管道、滴灌首部、沉淀池等設施建設,同時積極引進高科技產品,在滴灌區采用了滴灌自動化,不管是棉花、還是小麥滴水時,農工根本不需要進入田間進行開關球閥或者檢查滴水進度、質量,只要按下自動控制按鈕一切搞定,極大地減輕了農工的澆地負擔。到目前,全團共打機井85眼,鋪設地下管道設施200多公里,全團25個連隊的20萬畝土地全部使用上了地下輸水管道。
因地制宜發展膜下滴灌技術。針對全團農業種植面積廣的特點,該團積極推廣棉花、小麥、玉米、葡萄、西瓜、蔬菜種植膜下滴灌技術,通過地膜覆蓋,減少土壤表面水分蒸發,同時通過可控管道將水、肥融合液均勻、定時、定量地滴入作物根系發育區域,實現節水、增產的統一。自2003年以來,該團在西瓜種植上也全面推廣了膜下滴灌技術。“以前澆西瓜,連澆地帶施肥**少得用5個人的工,而且費水、費肥,用了滴灌以后,一個人輕松解決問題,省時、省料不說,而且水也沾不到瓜面上,不易爛瓜,瓜的質量更是有了大的提高。”說起它的好處,該團種瓜能手李創甲侃侃而談,“一畝瓜地的滴灌設施投入也就400元錢,它給你帶來的效益可遠遠大于投入,同樣品種的西瓜,用滴灌種植每斤價錢能比以前提高0.1-0.2元左右,而且水、肥、人工等費用也能節省40多元呢!”說起滴灌帶來的好處,李創甲樂不可支。
在推廣這些新技術的同時,該團大力倡導農工使用滴灌技術,徹底消除了地面溝灌、畦灌、自流漫灌等傳統的澆灌方式,采用滴灌技術后,土地基本不需平整,種地實現了“三無”,即無渠、無溝、無埂,大大減輕了水利建設的工作量。目前,該團滴灌澆灌農田面積達20萬畝。滴灌技術的使用緩解了一三四團農業長期的缺水問題,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加了農工收入。(雪峰)
發表于 @ 2009年06月11日 18:47: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