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和諧發展之我見
發布日期:2008年9月22日 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 作者:余萬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統籌城鄉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強調指出: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根據這個總體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發展農業機械化,把發展農業機械化放在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廣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努力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和諧發展,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做出貢獻。筆者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根據多年工作的切身體會和深入思考,認為要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和諧發展,應當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并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首先要構建和諧的農機推廣體系。建立全面覆蓋的農業機械化生產體系,必須扎實有效的開展好農機推廣工作,建立適合地方特點、容易為當地群眾所接受的農機推廣體系。農業機械受不受農民群眾的歡迎,關鍵是要看是不是實用,實用的農業機械自然會受到群眾的青睞。比如在平原地區推廣大型收割機,就會取得明顯成效,但到了山區,則肯定無人問津。在強調實用的同時,還要注重價格,農民盼望的是物美價廉,在質量、性能相同的情況下,哪類農機價格更低廉就會更容易普及。
農業生產方式在不斷進步,農民對新型農機的需求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只有持續不斷的滿足農民對農機的新需求,農機的發展才會充滿活力,因此,在農機推廣過程中,還要注意收集農民對農機的需求信息,建立與農機科研機構及生產企業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反饋,研制更多適合農業生產需要的新型農機具,積極促進農機升級換代。這樣一來,既不斷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也為農業現代化不斷向縱深推進對新型農機具的需求得到保障。
其次要構建和諧的農機應用體系。加強農機應用,**大限度的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綜合效益,是發展和推廣農業機械化的根本目的,同時也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建立和諧的農機應用體系,不能局限于傳統種植業領域的全覆蓋,還要立足于大農業即在農、林、牧、副、漁等農業生產全領域實現全覆蓋,也不能僅局限于農業生產的上游環節,還要緊跟農業產業化這個產業鏈向農產品精深加工的中下游環節延伸。同時,引導農民科學購置農機,既要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又要結合未來一段時期內農業機械所要承擔的農業生產任務,既要避免購買的農機缺乏實用價值,又要防止能力過剩,造成機械閑置、資源浪費等現象;積極組建農機合作社、農機協會等合作組織,實現分散農機購買風險,增加農機應用收益,提高農機生產水平,擴大農機作業范圍;還要引導農民合理安全使用農機,禁止不按操作規程使用農業機械的行為,全力杜絕農機事故的發生??傊?,農機的應用既要達到大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目的,又要避免造成浪費和各種隱患的發生。
**后要構建和諧的農機服務體系。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是農業機械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建立和諧的農機服務體系,主要包括政策服務、技術服務和扶持服務。農機工作要涉及到有關的管理工作,相關主管和服務部門要大力制定便民利民服務措施,加強效能建設,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為農機用戶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對在農機購買、使用等過程中發生的矛盾糾紛、安全事故等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妥善予以化解,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安定。農機使用對象主要是農民,他們普遍缺乏農機專業知識,遇到技術上的難題往往束手無策,農機專業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好技術服務工作,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尤其在選購農機過程中,要發揮好參謀和助手作用,幫助群眾選購到滿意的農機具。大型農機具一般價格較高,有些群眾雖然需求愿望強烈但由于缺乏資金而無力購買,給發展農業機械化帶來阻礙,對此,農機、金融等有關部門要及時進行調查核實,在確保實現農機應用效益的基礎上,采取銀行信貸、專項扶持、預支補貼等多種渠道,積極幫助解決。
發表于 @ 2008年09月22日 13:54: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