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團位于呼圖壁縣城北84千米,準噶爾盆地南緣,北緯44°43′14″~44°55′00″,東經86°26′27″~86°37′03″。東南與芳草湖農場三分場接壤,西與新湖農場一分場交界,北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地勢平坦,沙丘星布,海拔365~379米之間,馬橋河(已干涸)縱貫南北,將團場分割為兩部分,沿線生長胡楊、紅柳、梭梭等。年降水量115毫米,日照時數2774小時,≥10℃以上積溫2670℃,無霜期165天。
1958年,建立天山十二場、十三場,1960年合并為馬橋農場(駐地有座馬橋城,故名)。1969年編為一○六團場。全場轄1個自然鎮,8個農業連隊,10個工交建商及文教衛生單位。駐場單位有司法、公安、銀行、保險、郵電等。
土地面積188.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4460公頃,播種面積2780公頃,總人口7268人,2524戶,其中漢族7164人,哈薩克族9人,回族67人,蒙古族16人,其他民族12人。從業人員2789人(國有2755人,個體34人)。 主要生產小麥、玉米、棉花、甜瓜等,俗有“金盆玉碗”之稱。團場有大海子水庫20%的用水量,水庫上游有11.5平方千米的水源地,年抽水量可達1000余萬立方米。2000年糧食總產量356噸,棉花3800噸,果樹面積53公頃,生產蘋果162噸,牲畜存欄9000頭。工業產品有煤、棉花加工、面粉、紅磚等。國內生產總值4226萬元,其中第一產業3390萬元,第二產業393萬元,第三產業443萬元,勞均收入6306元,人均收入2305元。
中學1所,小學3所,教師108名,在校學生1291人;醫院1所,病床35張,醫務人員57人;職工安裝程控電話600多門,300多輛摩托車,各連隊職工家庭有自來水,電視普及率98%。
馬橋鎮
一○六團場場部駐地。清同治年間,逃難的漢民在徐學功等人率領下,在此跨河筑城自衛,河上架吊橋,可容一人一騎通行,故名馬橋。1961年規劃,2000年鎮區面積1.17平方千米,607戶,1994人。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5萬平方米。主要建筑:團俱樂部(磚木結構),1978年建成,造價20萬元,建筑面積1040平方米;團機關辦公樓,1995年建成,造價240萬元,建筑面積2750平方米;面粉加工車間廠房1996年建成,造價64萬元,建筑面積678平方米;團場醫院樓1997年建成,造價160萬元,建筑面積2070平方米;銀行綜合樓1997年建成,造價74萬元,建筑面積526平方米;郵電所營業樓1997年建成,造價60萬元,建筑面積632平方米。鎮區街道7條,1992年建成瀝青路面。南北向路4條:幸福路620米,青年路660米,建設路620米,芳馬路570米。東西向街3條:繁華街620米,花園街580米,馬橋街580米。1959~1984年發電照明,1985年通高壓電。1985年建成自來水塔,日供水量300噸。1958年有磁石式交換機50門,1961年更換為100門。1992年開通1000門程控交換機,電話用戶647戶。鎮內企事業單位:水工隊、加工廠、水電所、修造廠、林牧隊、農業四連(153戶,470人,耕地476公頃)、醫院、學校、貿易公司、供銷公司。駐鎮單位:農行營業所、郵電所、公安派出所、保險支公司、司法辦。2000年轄7個自然村。
北四角海子村(一連) 鎮西4千米,1959年建村,在四角海子北部得名。143戶,422人,耕地562公頃。
新地村(二連) 鎮西北8千米,1959年建村,意為新墾荒地。262戶,839人,耕地762公頃。
下湖村(三連) 鎮南4千米,1960年建村,昔為湖灘地。166戶,509人,耕地386公頃。
海南村(五連) 鎮南53千米,1961年建村,處大海子水庫南得名。30戶,93人水源地。
四角海子村(六連) 鎮西南3.5千米,1960年建村,昔為不規則四邊形沼澤地。256戶,842人,耕地573公頃。
城南莊村(七連) 鎮南2千米,1961年建村,處馬橋古城南得名。148戶,457人,耕地595公頃。
新莊村(八連) 鎮西北10千米,1979年建村,意為農墾職工新建居民點。100戶,322人,耕地404公頃。
發表于 @ 2008年09月13日 00:48: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