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三師伽師總場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北邊緣,喀什噶爾克孜河下游,在伽師縣境內,東北面與伽師縣玉代里克鄉相連,西鄰伽師縣臥里托克拉克鄉,南至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北距314國道17公里。地理坐標為東徑77°22′30″—77°56′15″,北緯39°35′—39°46′30″,海拔高度為1146—1161米。土地面積61134公頃,規劃面部26232公頃,其中:耕地面積6000公頃?!?
伽師總場在伽師縣行政轄區內,場部駐地在阿其克鎮,距西克爾鎮30公里。通訊地址:新疆喀什農三師伽師總場,郵編844309。
歷史沿革:伽師總場始建于1958年3月,隸屬于自治區農墾廳,行政為地區級建制,下轄一、二、三、四、分場,1959年11月經喀什地委、行署批準,在伽師縣臥里托克拉克鄉第六、七大隊的基礎上組建了五、六分場。1962年1月五、六分場合并為五分場,1971年3月劃歸伽師縣管理時,五分現從伽師總場分離,成立了伽師縣玉代里克鄉,伽師總場也更名新疆地方國營農場伽師縣總場。1974年7月劃歸喀什地區農墾局管轄,1976年12月劃歸克孜勒蘇自治州農墾局管轄,1980年7月劃歸喀什地區農墾局管轄,1982年4月至今劃屬新疆兵團農三師管轄。全場現有人口1.1萬人,是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團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79.6%,職工2800余人。
伽師總場地處喀什噶爾克孜河下游沖積平原,土地較平坦,便于耕種,有部分沙丘和戈壁。這里適合種植棉花、小麥、玉米水稻,這里是馳名中外“伽師瓜”的正宗產地。
氣候: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冬寒夏炎,晝夜溫差大,日照長,年平均日照2479.5小時。全年平均降水量54.7毫米,蒸發量2532毫米。
水利資源:全場灌溉用水主要來源于克孜河和西克爾水庫,每年供水都在1億立方以上,夏季洪水灌溉,水量充沛。
自然資源: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便于開墾種植,灌溉用水基本上能得到保證。有自然林13533公頃,人工林400公頃,野生甘草2600公頃。
經濟建設: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917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一產預計產值8040萬元,增長10.06 %;二產預計產值1433萬元,增長17.8%;三產預計產值3444萬元,增長12.36 %。職均收入24000元,比上年增長7%;人均收入7700元,比上年增長7.1%;植棉6萬畝,總產皮棉9500噸,比上年增長18.8%;牲畜存欄7.9萬頭(只),比上年增長12%;肉類總產1369.5噸,比上年增長11.8 %;奶類總產997噸,比上年增長1%。多年來,伽師總場榮獲兵團精神文明單位、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稱號、“兩高一優”先進植棉團場、農三師先進基層黨委和文明單位稱號,農三師爭先創優第二名等榮譽稱號。
社會事業:有電視錄播臺和調頻廣播站各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入戶率100%。學校民漢一,分校3所?,F有教學班64個,在校學生2351人,其中民族學生1552人,教學班44個,在校教職工156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 中級職稱46人,中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教學樓2棟,公寓樓2棟,綜合實驗樓1棟。有幼兒園1個,教職工5人,在園幼兒156人;職工醫院1座,病床20張,衛技人員25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注冊護士5人。
面對西部大開發,伽師總場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深入貫徹兵團“1+3”“1+8”文件精神,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出了“增棉調糧,壯大牧業,擴大規模,興修水利,發展民營”的發展思路,啟動了“四個一萬畝”工程,即甘草一萬畝,飼草地一萬畝,伽師瓜一萬畝和大蕓一萬畝。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培育扶持養殖大戶,鼓勵私人投資開發小城鎮建設和生態保護工程,推進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經過近50年的建設,由荒原變為綠洲,高樓大廈林立,手機信號接收塔直入云霄,閉路電視線、電話光纜線、高壓線錯落有致,商貿一條街寬闊亮麗,純凈自來水安裝到戶,通連公路縱橫交錯,17公里三級柏油路面垂直314國道,烏喀鐵路橫貫其中,小城鎮建設逢勃發展,歡迎有識之士加盟伽師總場,共創美好的明天。
發表于 @ 2008年09月11日 18:2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