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兵團農機化>>——兵團概況>>
一四四團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偏西。地跨東徑85°35’―85°50’,北緯44°42’―44°58’,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沙灣縣境內。東至沙灣河與柳毛灣鄉接壤,西至三道溝與一四二團相望,南靠大泉溝與金溝河鄉為鄰,北抵西岸大渠與一二二團搭界。團部設在鐘家莊鎮,位于沙下公路18公里處,距沙灣縣城20公里,距石河子市55公里。版圖面積323平方公里,規劃面積48.3萬畝,可耕地33.5萬畝,正播面積15萬畝。1959年8月19日,農八師二十三團抽調人員成立開荒隊進點打荒,開渠造田。1960年成立二十三團六分場。1966年成立二十三團三分場。1969年11月28日,農八師決定以三、六分場為基礎,包括石河子綠洲食品廠生產隊及農八師后勤生產隊,組建為農八師一四四團。1979年春,一四四團與一四三團合并,改建為一四三團畜牧總場。1980年3月恢復一四四團建制。2005年2月4日,根據兵團合并中小團場的決定,原工建師所屬的紅旗農場正式并入一四四團。該團地勢呈東南至西北走勢。東西坡降1‰,南北坡降1-3‰。海撥高度375-445米,相對高差70米。屬北溫帶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高氣溫41.6℃ ,**低氣溫-39.6℃,年均氣溫7℃。年均日照2920小時,大于10℃以上的活動積溫3870℃。年均無霜期159天。年均降水184毫米,年均蒸發1792毫米,相對溫度63.2%。土壤以灰漠土為主,占2.37%。酸堿度7.8,含鹽量0.24-1.2%。場區地下水源豐富,動儲量約5000萬立方米,水質良好,埋深約80-300米之間,水層約60-100米。場區建有洪溝水庫一座,設計庫容2500萬立方米。地面水來源于金溝河、瑪納斯河及一四二團水源地,分別由一支干、二支干、安引渠及三級揚水站引入場區。全年綜合引水約9000萬立方米。2005年末,全團總人口14537人,團長嚴桂華,政委史四喜。年末從業4748人,其中在冊職工2662人,個體工商戶802人。單獨核算單位37個,包括農業連隊24個,水利單位1個,林業單位1個,工業單位2個,商貿單位1個,物業管理1個,學校、醫院、社區各2所,機關1所。經過兩代兵團人的開發和建設,一四四團已經發展成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及農工商聯合經營的中型綜合農墾企業。“十五”期間的發展情況“十五”期間,是一四四團大改革、大發展的重要時期。團黨委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兵師黨委有關部署;開展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召開了團場第四次黨代會,民主選舉了連隊干部,實現了一四四團與紅旗農場的整組合并,撤并了部分中小連隊;堅持突出主業、突破調整、強技強管、注重效益的經營方針;積極發展政治、經濟、文化事業,開創了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
一、 經濟發展狀況(一)、積極推進基礎建設:地緣環境較差,基礎設施簡陋,經營規模狹小,是制約我團經濟發展的客觀因素。團黨委多方籌措資金,加強基礎建設,推進十大進程。水庫擴建1250萬立方米;渠道防滲30公里;增加滴灌6。4萬畝;工程性平地1.5萬畝;開挖排渠105公里;道路硬化79公里;興建牛場5000平方米;危房改造43368平方米;校園擴建5008平方米;工業技改擴大加工能力2萬噸。累計完成基礎建設投資1.39億元。團場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重大改善。(二)、大力推廣先進技術:團黨委堅持科技興農方針,積極推廣應用先進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一是高度重視良種繁育技術:先后引種軍墾1號、石開1號、中棉24、中棉36、炮臺1號、新陸早13、150-2、18-3等棉花新品系,基本實現品種更新換代;二是積極推廣高密度栽培技術:畝保苗數從8000株,逐步提高到13500株、15600株和17000株,有效發揮株群優勢的增產效果;三是大力推廣精量點播技術:棉花播種工藝先后從膜下條播發展到膜上點播和精量點播,有效降低了種籽成本和勞務費用;四是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膜下滴灌面積從2000年的4.8萬畝,逐年新增6.4萬畝,加上原紅旗農場的3.7萬畝,目前達到12.5萬畝,有效解決了水資源饋乏的矛盾;五是積極推廣機械采棉技術:目前機采棉種植面積達4.5萬畝,有效緩解了勞力短缺的矛盾。通過改善基礎條件和推廣先進技術,棉花實際畝產從234公斤提高到256公斤。(三)、合理調整經濟結構:我團農業比重偏高,棉花面積過大,難以發揮農工商聯合企業的綜合經營優勢。團黨委堅持以結構為主線,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一是按照糧經草“三元種植”格局,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在穩定糧棉油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積極落實退耕還草1.5萬畝、青貯玉米0.3萬畝、醬用蕃茄0.5萬畝,西甜瓜等特色作物0.5萬畝;二是按照農林牧“三足鼎立”格局,合理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14萬畝優質高產棉基地、2300頭奶牛養殖基地、0.5萬畝鮮食葡萄基地和0.25萬畝生態工程林基地;三是根據農工商經營特點,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在穩定一產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團屬工業,投資1280萬元,對加工廠進行綜合性技術改造,提高加工能力2萬噸,并積極拓展棉紡、蕃茄醬、農藥分裝等鄉鎮企業;四是按照市場規律,合理調整資本結構:通過加大清欠力度、推行全費自理、嚴格預算管理和增收節支活動等資金運作措施,資產負債率從103.2%降低到84.4%。
二、經營管理措施(一)、重視人才建設:團黨委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遵循德才兼備、任人為賢的干部路線,按照重政治表現、重工作實績、重群眾公認的用人要求,貫徹民主選舉連隊干部辦法,落實“一連一生”政策,從外地招聘大學畢業生21人,從工人崗位選撥基層干部22人,晉升營職干部35人,培養處級后備干部12人,分流機關編余人員24人,進一步搞活了用人機制。(二)、堅持民主決策:凡是團場的生產經營計劃、財務預決算方案、生產經營責任制等重大經營決策,都經職代會討論決定,充分發揮職工群眾當家作主的積極性。(三)、堅持科學決策:凡是重大事項、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大額資金使用等有關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團黨委均按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議事程序做出決定,避免決策的盲目性。(四)、堅持透明經營:凡是大宗物資采購、大宗產品銷售、大宗工程發包、企業租賃經營、企業產權轉讓等重大經營行為,都由主辦部門會同紀檢、監察、審計、工會、司法等監督部門組織招標領導小組,開展招投標活動,避免暗箱操作的徇私舞弊。(五)、合理資金運作:根據資金運行規律,結合虧損企業舉債經營特點,合理資金運作,廣開資金來源。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回收國有產權轉讓金2800萬元;通過加大清欠力度,追回往年帳款1200萬元;通過農戶小額貸款,挖掘職工自理金4800萬元;通過分期付款形式,占用承包單位工程款800萬元;通過農業綜合開發,爭取項目資金5600萬元。有效保證了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六)、完善承包政策:團黨委認真貫徹兵團“1+3”文件精神,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體的統分結合的雙重經營體制,不斷完善土地固定、定額承包、小額農貸、全費自理、自主經營、定單收購、民主管理、社會化服務等農業承包經營政策,進一步為農業連隊注入了經濟活力。(七)、階段目標管理:團黨委要把家庭承包的分散經營與兵團農業的規模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推行階段目標管理責任制。團場按照不同作物的生態特性和農時要求,按月度下達生產任務,分解技術指標,落實到作業片區,分階段檢查考核,及時給予獎罰兌現。從而把家庭分散經營的組織形式與五統一管理的技術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了干部職工的積極性。
三、經濟建設成效2005年,一四四團在遭到特大雹災嚴重襲擊的情況下,仍然取得工農業生產全面豐收。實現生產總值19020萬元,比2000年增長58.55%。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3696萬元、2046萬元和3278萬元;分別占生產總值的72.02%、10.75%和17.23%;分別比2000年增長72.68%、13%和116.5%。利潤總額23萬元,職均收入12116元,資產負債率84.4%。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億元。2003年評為兵團紅旗團場,2004年摘去兵團扶貧帽子。“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框架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五統籌”“三兼顧”三協調原則,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科技進步為先導、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快兩個根本性轉變,為實現富民強團的工作目標、建設屯墾戍邊的現代化新型團場而奮斗。二、發展思路:根據一四四團的資源狀況和在區域經濟分工中的戰略地位,劃區管理,分類指導,做精北區,提升東區,扶持西區;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做精一產,調優二產,扶持三產;以農林牧基地建設為依托,以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撐,以小康連隊和小城鎮建設為前景;建設五大基地,拓展五大產業,完善五大功能;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團場城鎮化發展水平;為把一四四團建成墾區的強團富團而奮斗。三、奮斗目標:通過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使全團正播面積達到18萬畝,建設14萬畝棉花基地、1萬畝糧食基地、2萬畝飼料基地和1萬畝特色種植基地,生產籽棉5萬噸,發展標準畜10萬頭只,建設用材林基地5萬畝,綜合加工農副產品7萬噸,建設居民住宅0.3萬套,改建10個單位的辦公設施,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實現生產總值33600萬元,保持13%的增長速度,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4600萬元、4000萬元和5000萬元,經營利潤3000萬元,職均收入26000元,資產負債率降至70%。
四、工作重點一是建設五大基地:建設14萬畝優質高產棉基地、1萬畝特色種植基地、2萬畝良種實驗基地基地、1萬頭集約化養殖基地、5萬畝用材林基地,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二是拓展五大產業:拓展0.3萬噸良種加工、2000萬塊新型建材、2萬噸皮棉加工、5萬錠棉紗生產、0.3萬噸蕃茄醬,進一步壯大團屬工業的經濟實力。三是完善五大功能:通過校園擴建工程,完善企業辦學功能;通過配套配套醫療設備,完善職工保健功能;通過公共設施改建,完善文化陣地功能;通過小城鎮建設,完善市政管理功能;通過規范物業管理,完善社會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四是突出三大技改:通過政策引導、市場調控、招商引資和企業自籌形式,對機采棉加工、建材生產和良種加工三大產業進行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工業技術設備水平。五是推進三大改革:按照黨委決定、部門起草、專家咨詢,職代會通過、政府審批程序,積極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機關人事制度改革和職工福利制度改革,進一步激活經營機制。
五、發展步驟“十一五”期間實行三年打基礎、兩年大發展的兩步走戰略。2006至2008年打基礎,投資重點放在改善生產條件上,通過信用貸款、上級扶持和招商引資,加大基本建設投資力度,繼續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工業技術改造和經濟結構調整,極大地改善生產條件和提高技術裝備,大幅度提高單產水平和和經濟效益,增強團場綜合實力和發展后勁。2009-2010年實現大發展,在前三年打好基礎增加積累的基礎上,改善資本結構,提高團場的創收能力。同時,大力推進小康連隊和小城鎮建設,大幅度改善物質生活條件,拓展文化娛樂陣地,增強團場的吸引力。
發表于 @ 2008年09月10日 23:3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