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農機人物>>
如今 我駕著農機走富路 |
|
不知不覺中,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了。多少年來,從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著裝飲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也親身經歷著改革的巨變。 寶山區七星鎮上游村陳錦強回憶說:“30多年前的北大荒,一片荒涼。農民就是靠著镢頭、鋤頭、鐵鍬這些傳統的工具在廣漠的土地上耕種,那時候家里有頭耕牛就算不錯的了,種地可真是苦啊。一年下來手里剩不了多少錢,要是碰上旱災、水患還要挨餓呢。哪像現在,田地里機器轟鳴,播種、滅草、收獲都是機械化作業,我們村還有買大型收割機、耕地機的呢,現如今啊,人省心省力了,收益也高了,鋤頭、鐵鍬時代已經過去嘍!” 據了解,2006年七星鎮被列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地區,農民購置農機具熱情高漲,七星鎮上游村村民陳錦強就購買了一臺水稻聯合收割機,他對記者說:“買了它,收割可省了不少事,只要它一下地,幾分鐘的功夫,一畝地吱吱地就割完了,以前不敢包太多的地,光收割時雇人工雇機器就花費不小,可有了它,我今年包了1000畝水稻地”。可以看出陳錦強走上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的道路,而且農機不僅可以自己用,忙完自己田里的,還可以在別人的地頭上賺一份“打工錢”。像陳錦強的聯合收割機,既能收水稻,又能收黃豆,一年也能賺個7萬元之多,在上游村有臺大型農機就很搶手。 陳錦強欣慰地說:“30年前我家種地靠的是牛拉爬犁馬拉車、人背鋤頭干累活,20年前手扶拖拉機費時又費力,我家基本每10年都有一個變化,幾十年靠種地、包地掙出來個佳聯收割機,有了它,30年后的今天已經再也看不見忙碌的身影,看不見舞動雙臂的人群。”只有一臺嶄新的聯合收割機在金色的稻海里破“浪”前行,一盞茶的功夫,一片稻田就被收割機“啃”的干干凈凈,“年年增收日日點錢”,這也是近幾年收割時在農村田野里涌現出來的機械化收割場景。 據悉,近幾年全鎮新增大小農機80余件,農機的增多,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徹底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生產方式。在七星鎮的土地上,農機成了田野跳動的音符,金秋時節奏響了一曲豐收之歌。 |
發表于 @ 2008年09月10日 15:37: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