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棉采摘的日益臨近,寫在團場農工臉上的不是分享豐收的喜悅,而是為能否接到、接足拾花勞力的愁腸。如果說:三年前,團場農工認識大力發展機采棉是大勢所趨的話,而如今,大力發展機采棉卻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近年來,棉花單產年年大幅度提高和內地拾花勞力越來越難接、拾花價格越來越走高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團場農工不僅大聲疾呼要大力發展機采棉,而且也是擺在墾區各團場面前一項迫在眉睫的大事。
大力發展機采面迫在眉睫,首先是因為農工對棉花豐產能否豐收基本處于失控狀態。近年來,團場大力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科技和新技術,農工們精栽培、重投入、強技強管,棉花單產年年大幅度提高,但棉花豐產并不等于豐收,需要招收和引進大量的內地拾花工來完成棉花采摘工作。而農工面臨的現狀是,由于近年來,隨著國家用工制度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形成了招收和引進內地拾花工是難上加難的現實局面。棉花雖然豐產了,但拾花勞力能否接足到位,棉花能否按期全部拾回,能否實現豐產豐收的既定目標,農工們基本上處于失控狀態。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和推廣機采棉,以此減輕和緩解棉花采摘的大量用工壓力,切實掌握棉花豐產豐收的主動權。
大力發展機采面迫在眉睫,其次是因為不斷高漲的拾花價格使農工增產增收大打折扣。由于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的原因,農工種植棉花的畝成本已達到了1400元左右。而內地拾花工提出的每拾一公斤籽棉1.3元的拾花價格,不僅讓農工們在經濟上難以承受,而且,每公斤籽棉超過1元以上的采摘費**終會造成棉花增產農工不增收的被動局面。因此,大力發展和推廣機采棉,不僅可以把棉花的采摘成本控制在每公斤0.5—0.8元以內,切實降低植棉生產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強農工依靠科技,實現棉花增產增收的決心和信心。(張杰)
發表于 @ 2008年08月19日 10:41: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