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紅興隆北雁現代化農機>>北大荒歲月>>
北大荒精神——無私奉獻 |
發布時間: 2008-4-11 10:14:04 北大荒博物館 供稿 責任編輯:
|
已故的北大荒著名散文作家平青曾深情地寫道:“北大荒的歷史變遷,就是一部壯麗的史詩。每一寸土地上,都刻寫著閃光的詩句,這部史詩的作者,正是那些千千萬萬的墾荒戰士,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年年月月地刻寫著,一代一代地刻寫下去?!?br> 這部壯麗史詩中**動人的詞句就是“無私奉獻”。 無私奉獻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 北大荒的開發建設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拓荒者們承受了種種磨難,付了沉重的代價,其中包括鮮血和生命。 凡是看過《北大荒人》電影和長篇小說《雁飛塞北》的人,都不會忘記開發雁窩島時那一幕幕動人的景象。 雁窩島,地處黑龍江省寶清縣東100余公里,它的東、西、北三面均為無固定河床的撓力河與寶清河所包圍,南面則是被稱為“大醬缸”的數千里的漂垡甸子。島上,地面平坦,土質肥沃,面積約200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魚種繁多,有“漁汛來到,人可履魚背過河”之說。每年春季解凍后,小島就被三面河水和一面沼澤包圍,與外界斷絕了聯系,變成了一座孤島,墾殖非常困難。而英雄的墾荒戰士卻在這異常艱苦的地方站住了腳,扎下了根,但也付出了血的代價。 六七十年代,54萬全國大中城市的知識青年,踏著轉業官兵、支邊青年和科技知識分子的足跡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北大荒。浙江寧波女知青陳越玖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她來到雁窩島被分配到一隊期間,無論是在豬舍養豬,還是擔任畜牧衛生員,陳越玖都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時時處處以羅海榮、張德信等烈士為榜樣,將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智慧都獻給了雁窩島。 就在陳越玖忘我工作的時候,病魔已悄悄潛入她的身體,她經常出現劇烈的腹痛反應。 但她依然帶病勞動,修水利,割大豆,割玉米,背飼料……哪里緊張,哪里活累,她就出現在哪里。**后,領導強令她停止工作。 陳越玖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連隊。臨行前,她緊緊握著戰友們的手說:“我很快就會回來,我一定要回來!” 1975年初,陳越玖從寧波轉到上海的一家醫院治療。經多方檢查確診,醫生在她的診斷書上寫下了這樣一個冷酷的事實:Z狀結腸癌后期,廣泛擴散!…… 1975年4月2日,陳越玖病情急劇惡化,在生命的**后一刻,她向黨組織提出了****的要求: “轉告黨組織……一定把我的骨灰送回雁窩島……我是北大荒人!” 1976年5月4日,《人民日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同時以《我是北大荒人》為題,報道了陳越玖的事跡…… 據史料記載,在當年開發雁窩島的墾荒隊員中,有30多人是中央領導干部的子女。他們埋頭工作,默默奉獻,就連身邊的許多干部和職工都不知他們的特殊身份。其中包括朱德同志的孫女朱玉珍、賀龍同志的侄孫子賀興桐…… 幾十年過去了,昔日的雁窩島已變成了阡陌縱橫、良田萬頃的現代化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雖然,雁窩島僅僅是北大荒開發建設的一個縮影,但它已經歷史地成為北大荒精神的搖籃。 對黨的無限忠誠,是北大荒人無私奉獻精神的力量源泉 黃振榮,這位八五二農場的創立者,曾是馮玉祥將軍的警衛員。1933年在寧都起義后參加紅軍,就在王震屬下戰斗。在萬里長征中,王震當連長,他當排長。南泥灣大生產中,黃振榮是三五九旅的營長。1945年三五九旅挺進東北戰場,黃振榮已是團長??姑涝瘧馉幈l后,成立志愿軍鐵道兵部隊,王震出任司令員,黃振榮接任鐵道兵三師代師長并立下了赫赫戰功?;貒?,他又率部奔赴鷹廈鐵路前線。一天,王震將軍來到北京鐵道兵干部學校學習班找到黃振榮開門見山地說:“現在全國勝利了,國家要搞建設,我們這些指揮打仗,敢拼敢殺的老戰士,都要學會搞經濟建設。我已向中央提議去開發北大荒,希望你能再跟我并肩戰斗,一起去開發北大荒。”黃振榮二話沒說,帶上妻子和兩個孩子離開北京鐵道兵總部來到了北大荒,住進用泥巴和樹枝搭成的馬架子房里。 在創業的艱苦歲月里,他率隊深入茫茫的林海雪原,多次擊退狼群的圍攻,踏查荒原,布點建設。他帶領7000多名官兵,兩年開荒51萬畝,還先后擴建了八五三農場和八五五農場。一次,他高燒不退仍然堅持工作,醫生含著淚對他說:“你這樣下去會死在這里的!”他卻笑著回答說:“若死在這里,我革命就成功了!” 然而,在“十年浩劫”中,黃振榮這位有著37年革命生涯的老紅軍戰士,為農墾事業奮斗了15個春秋的墾荒先驅卻因蒙受不白之冤而溘然長逝。當為他更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發現他遍體是青紫色的傷痕,10個腳趾甲竟然已凍掉了9個…… 沒有花圈,沒有挽幛,沒有任何形式的紀念活動。在荒涼的氣氛中,一代功勛卓著的老紅軍、老墾荒戰士——黃振榮,被埋在了雜草叢生的南橫林子中……黃振榮親手創建了八五二農場,他來時地無一壟,死后卻為北大荒留下76萬畝良田。 曾是青年志愿墾荒隊,數十萬城市下鄉知識青年,給北大荒精神賦予了新的內涵,他們為北大荒獻出了青春,其中有些人獻出了終身,還有許多人正在繼續著奉獻的偉大事業。 楊華這位18歲就擔任北京市石景山區西黃鄉鄉長,后來作為50年代北京青年志愿墾荒隊的隊長、發起人之一,曾親手接過當時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授予的“北京市青年志愿墾荒隊”的大旗。他帶領第一批北京青年高唱著《墾荒隊員之歌》,把鮮紅的隊旗深深地插在了莽莽的蘿北荒原。 創業初期的生活艱苦異常,個別人動搖了,想打背包離開荒原。楊華急了,猛地咬破手指,在大小不等的幾塊硬紙板上寫下了自己的決心: “我是荒原上的一名墾荒戰士,我要永遠做個墾荒戰士,不做逃兵。要依靠黨,依靠群眾,去克服一切困難,要把一切獻給偉大的祖國?!?br> 1959年夏秋之交,5.5萬名山東支邊青年和移民,繼十萬轉業官兵之后,高舉墾荒大旗,奔赴三江平原,給北大荒輸送了新鮮血液。 在這批支邊青年中涌現出一大批全國和全省的勞動模范、行業標兵等先進人物,其中也有一些同志則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墾荒事業。 山東支邊青年王泉孝,1973年春,冰雪消融,春寒陡峭。生病多日的王泉孝挺著病弱的身體堅持放牧羊群。中午過后,天氣驟變。狂風怒吼,雨雪交加。他疲憊地將羊群趕出險境,又返身尋找在沼澤里掙扎的一群羊。他一趟又一趟,羊羔全部救出來了,可他卻再也無法支撐虛弱的身體,終于倒下了。 像王泉孝一樣獻身北大荒的支邊青年,還有勇救落水學生而光榮犧牲的王文卿,為搶救船只而英勇獻身的齊德林等,他們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血肉之軀為北大荒譜寫了一曲新的無私奉獻的贊歌。 1968年,毛澤東同志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后,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爾濱、溫州等大中城市的大批知識青年懷著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懷來到北大荒,加入了拓荒者的行列。 她是一位杭州姑娘,叫孫文珍,17歲那年下鄉到八五二農場。她碼過磚坯,喂過豬,當過力工。1972年,領導派她到杭州紅十字醫院學習。學習期滿后,院方有意留她在杭州工作,但她毅然回到了北大荒。 在以后的十幾年里,孫文珍在四分場衛生院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心血迎接了1000多個嬰兒的降生,挽救了上百個母親的生命。而她卻在過度勞累中患了胰腺癌。1989年3月30日,她在杭州的一家醫院里與世長辭了。臨終前,她躺在病床上,委托丈夫給千里之外的黨小組長柴玉清寫了一封信:“告訴黨組織,我死后,一定還回北大荒……” 在冰凌花盛開的時節,孫文珍真的回到了北大荒。 孫文珍只是幾十萬城市下鄉知識青年中的普通一員,她的身上卻體現出有志青年對黑土地的熱愛,對北大荒未竟事業的深情眷戀,折射出全體北大荒人所共同擁有的北大荒精神的光芒,激勵著新一代北大荒人積極投身市場經濟的偉大洪流。 北大荒人無法忘懷在撲滅虎林山火中英勇獻身的14位知青。1970年隆冬,一場荒火,在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的山林里燃燒,原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十九團(現云山農場)的知青們在接到撲滅山火的命令后,向失火的現場沖去大火終于被撲滅了,但14位知青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14個人當中,13個是花一樣的女孩子。年齡**大的不過22歲,小的僅17歲。他們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和黑龍江。20年后的1990年11月25日,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的盛況空前的《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顧展上,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等地的十余萬名知青們在這14位英勇獻身的知青遺像前流連憑吊。 為了開發建設北大荒,有許許多多的知青像當年的轉復官兵一樣,在黑土地上英勇捐軀。雖然他們的人生如流星之倏忽,但卻顯得格外鮮明。據有關方面統計,至今已有近千名城市下鄉知識青年長眠于遼闊而神奇的北大荒,永遠守望著這片青春的處女地和至今依然戰斗在這里的北大荒人。今天,絕大多數知青已成為共和國各條戰線上的中堅。從北大荒的土地上走出了聶衛平、張德英、姜昆、趙炎、何新、梁曉聲、張抗抗、李曉華等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棋圣、世界冠**、藝術家、作家、企業家。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知青生活無悔于青春,無悔于時代。因為正是在那里,艱苦卓絕的墾荒生活鑄造了他們剛毅頑強、百折不撓的北大荒人性格;十年浩劫,復雜的社會環境又培養他們刻苦學習、勤于思考的北大荒人氣質;人生道路坎坷、重重的磨難又練就了他們自強不息、勇于開拓的北大荒人品格。他們說,北大荒精神哺育了他們,沒有北大荒就沒有他們的今天! 當年的風和雨、悲和壯、淚和血、思與情都將是一代知青說不完、道不盡的跨世紀的話題。至今仍有兩萬多知識青年堅守在北大荒開發建設的哨位上,默默地延伸著奉獻的艱難道路;而北大荒還在期待著遠方的游子為第二故鄉的發展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對黨的無限忠誠和信任,使北大荒的創業者們,心甘情愿地放棄個人的恩怨得失,只求**大限度的奉獻、再奉獻…… 在共和國風云激蕩的歲月里,寬厚的北大荒還容納了一大批特殊的墾荒隊伍——“右派分子”。據統計,中央機關和部隊先后有1500多名“右派”被流放到北大荒進行勞動改造。這支隊伍中名人薈萃:如著名作家丁玲陳明夫婦、大詩人艾青、雜文家聶紺弩、漫畫家丁聰、劇作家吳祖光,還有尹瘦石、胡考、黃苗子、李景波、郭允泰、關儉痕等。當他們在精神上遭到難以忍受的無情打擊,生活境遇發生大起大落的變化時,北大荒向他們張開了溫暖的懷抱。 這里特別值得一書的是丁玲。 她是中國文壇上的巨星,她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曾獲斯大林文學獎。1957年,她被錯定為“丁玲、馮雪峰右派反黨集團”的主要成員,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本來她可以留在北京,但她卻以錚錚鐵骨、濃濃深情,毅然走進北大荒的暴風雪中! 從國內外知名的大作家到邊疆農場的一名普通工人,她沒有巨大的失落感,她坦坦然然地走進北大荒人的隊列中,她擔任畜牧隊的掃盲教員,一大批目不識丁的姑娘媳婦,在大作家的授課下學會了寫信。1964年底,中央通知她和陳明回北京去,但丁玲卻感到北大荒的土地可愛、北大荒人的可愛,北大荒的事業偉大,于是,她致信王震,要求繼續留在北大荒。 1978年,丁玲20年冤案得以平反! 她熱愛北大荒,在平反后的第二個年頭,就重返北大荒,探望在艱苦歲月中給她溫暖、勇氣的人們,她先后揮筆寫下《初到密山》、《杜晚香》等作品,還準備寫一部反映她在北大荒生活的小說《風雪人間》,可惜這部長篇小說只完成10萬字,她就黯然倒下了,終年82歲。 歷史不會忘記,荒原可以作證,那些作為勞動改造的對象們,曾以怎樣的純真和赤誠,忍辱負重,投入到艱苦創業的歲月中。他們與北大荒相依相伴,胼手胝足,他們改變著山川,改變著沼澤,唯有不變的是他們堅貞的愛國者的心! 北大荒人的敬業精神,就是北大荒人的一種正確的勞動目的和積極的勞動態度。這種平凡中的無私奉獻同樣是偉大的奉獻! 在北大荒的英雄群體中,除了轉業官兵、知識青年外,還有許多從地方政府機關中投身北大荒開發建設的優秀人才。被北大荒人稱作“墾區焦裕祿”的李萬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這位26歲擔任集賢縣副縣長和代縣長的老墾荒,在艱苦的環境下,他3年踏遍了安邦河畔的30萬畝荒原,開懇土地8萬畝。1980年,年過半百的李萬寶再次請纓肩負起我國第一個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國際先進農業機械和技術的現代化農場——洪河農場的創建工作。他從事農墾事業37年,曾4次開荒建點,當了15年場長,成為墾區有名的農業專家。 1983年,55歲的李萬寶積勞成疾,組織上安排他退居二線當了顧問。他早已看中滿山遍野的山葡萄,決心發展北大荒的小漿果事業,補上北大荒沒有葡萄種植的歷史空白。他一心撲在葡萄栽培技術的研究上,踏遍了5萬余畝野生山葡萄坡,走訪了30多個葡萄專業戶,編輯印制了《葡萄栽培經驗匯編》、《葡萄生產栽培技術措施》等書籍,送給各農場和生產隊。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建三江農場管理局山葡萄種植已達2000余畝,比前5年增加8倍,5年翻了4番。廣大庭院經濟戶都因此而走上富裕的道路。1989年9月,身患胃癌的李萬寶不得不住進醫院。 1990年1月10日,李萬寶靜靜地走完了他的奉獻之路。 1976年10月,作為北大荒第二代的孫俊福初中畢業后就成為寧安農場的一名林業工人。 1985年春,寧安農場實行了造林承包制。孫俊福同妻子一次承包了離家10多公里遠的幾百畝荒山,并在大山里的窩棚中一住就是7年。 造林是艱苦的,荒山上沒有泉水,吃水全靠下雨時積存在水泡子里的雨水。不但如此,還要同蚊蟲、毒蛇、野獸作斗爭…… 一天,夫妻倆進山栽樹,晚上收工回窩棚,發現被子和糧食全被人盜走。不得已,孫俊福只好連夜下山取糧。就在他下山取糧時,狼群包圍了窩棚,獨居山林的妻子,拿著斧子、鐮刀守住柴門,與狼群整整周旋了一夜…… 小孫夫妻倆有一個可愛的男孩,名字——林林。他天真活潑,健康可愛,大山里常常傳出他歡快的笑聲! 1989年6月20日,不幸的災禍突然降臨在孫俊福的頭上。這天,小孫夫妻和往常一樣,天剛透亮就帶著工具離開窩棚到山上作業,家中留下剛接上山幫助照看孩子的年邁的母親。上午8點多鐘,5歲的林林正在窩棚旁玩耍,突然一條1米多長的毒蛇沖了出來,猛地咬住了林林的大腿!奶奶跑了出來,趕走了毒蛇。年邁的老奶奶走不動路,徒勞地站在窩棚門口向大山呼喚著兒子的名字,喊啞了嗓子,但遠在幾公里外的孫俊福怎會聽到!當晚上8點多鐘小孫夫妻趕回窩棚時,小林林的一條腿已全腫了!發瘋似的孫俊福背起兒子沖下了大山,從農場到縣里,從縣里又跑到市里進行搶救! 一切搶救都無效了,小林林終于閉上了他那雙聰穎的眼睛,他來到這個世界只有5個年頭!他的父母卻在1480多畝荒山禿嶺上栽下了48萬棵樹! 心如刀攪的孫俊福再也忍不住淚水了,那男子漢粗獷和哭聲回蕩在張廣才嶺的林海間! 掩埋好孩子的尸體,孫俊福咬著牙又走上了荒山,他舉目四顧,當年栽下的那一棵棵松樹,已長成碗口粗,有10多米高了,山風吹來,林濤陣陣。他覺得,那聲音像林林的吶喊:“爸爸!媽媽!”是的,這些樹就是他的孩子,林林那逝去的生命在他植造的松林中獲得了新生…… 北大荒奉獻出的幾代人啊! 這就是北大荒人的高尚情操! 人鑄造著歷史,歷史也鑄造著人。50多年的墾荒事業,已使北大荒人與黑土地結成了一體,他們是黑土地忠誠的兒女。他們是用灼燙的黑土、堅硬的山石材料,以風雪雷電作刻刀,歷經漫漫歲月鑿刻而成的北大荒人的英雄群雕。那么,是什么力量把來自五湖四海的墾荒者凝聚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是什么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
發表于 @ 2008年07月01日 07:07:00 |點擊數()